作为基层畜牧工作站的一名普通的兽医,为了保证养牛业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提高能力、服务三农”的工作理念,不断提升兽医技术水平,做好行政执法,推进兽医科技进步,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掌握牛的流行病学和防治措施,有效防控牛疫病非常重要。牛病的发生给肉牛养殖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给养殖户带来不可估量经济损失。资料统计表明,在牛的众多死因中,因患病致死的约占80%以上,牛的所有疾病中,传染病约占70%~80%。其中,口蹄疫、气肿疽、病毒性腹泻又占牛传染病的70%。为此,本文简要介绍牛病发生特点及牛病综合防控措施,供读者参考。
1 牛病发生特点
1.1 犊牛阶段
出生后1~2周的犊牛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死亡率占整过犊牛阶段的65%以上,犊牛阶段的死亡率占牛一生死亡率的70%。因此,对犊牛阶段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要给予高度重视。此阶段犊牛常发疾病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副流感;牛巴氏杆菌;犊牛腹泻等。
1.2 育肥阶段
牛育肥阶段是牛生长的另一个关键阶段,此阶段的肉牛以生长速度快,但是各种疾病也多。与犊牛相比较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低,但是无论常见多发的传染病,寄生虫病,还是代谢病,中毒,散养户和规模化养殖场都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虽然这些疾病造成的急性损失不大,但由于生长缓慢,饲料利用和转化率低,最大程度增加了生产成本最终导致产生效益不高搞养牛业的积极性不高。动物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不仅危害动物的生存,而且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发展和对外贸易,某种人畜共患病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因此,各种防治措施必须落到实处。
2 病流行病学
2.1 多种偶蹄动物均可感染口蹄疫,幼畜感染发病率可达100%
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传染性病,以口腔黏膜;鼻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溃烂为特征,本病传播途径复杂。由于散养和规模化养殖并存,进种途径不同,有从国外,也有从国内的,由于口蹄疫病毒有几个型增加了防控难度,多在冬季和初春发病牛舍空气污浊,氨气过大,牛舍寒冷,湿度过大,牛群密度过大等多数还混合感染流感病毒。
2.2 细菌性疾病控制难度加大
肉牛养殖户为避免牛流行病的大规模发生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大部分养牛户在饲养肉牛的整个过程中都大量使用抗生素药物。(1)饲料中滥加抗生素;(2)治疗中滥用和大剂量加倍使用抗生素;(3)防疫注射反应抢救时,首当其冲使用大剂量抗生素药物,这些抗生素药物虽然对抢救有一定的疗效,长期大剂量使用抗菌药物,致使抗生素药物在动物体内长期大量残留,防疫注射时影响疫苗的活力。忘记了中国的传统中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药物控制预防的效果。但是由于抗生素的滥用,使多种细菌产生了耐药性,一旦细菌性疾病发生后,对病原无杀菌作用,无药可医。最终直接或间接降低了牛养殖的经济效益。
2.3 牛腹泻病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多雨季节和以南地区,温度和湿度又较适宜,无明显的季节,但以冷热交替,气候剧变,闷热,潮湿,多雨的时期发生较多,犊牛和老弱牛为易感动物,且容易导致死亡。若饲料加工,储藏不当,更易被黄曲霉毒素;大肠杆菌;赭曲霉毒素A中毒。在病毒性疾病发生后,其中包含1种或2种以上的细菌性病原存在,甚至是几种病原的共同致病性的综合性结果。
2.4 免疫程序不规范
有的散养户和养殖场的疫病预防免疫注射,没有按免疫操作规程进行免疫,防疫存在漏防现象只要有1种传染病暴发就会引起连锁反应,虽然这只是零星在几个镇几个村,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对防疫工作不重视,对防疫工作敷衍了事,这样给疫情的发生留下隐患。
3 防治措施
3.1 计划免疫
围绕确保“重大动物疫情稳定、力争有所下降”的防控目标,切实落实好免疫与扑杀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和日常补免有机结合,扎实做好基础免疫,切实抓好散养户和规模化养殖场的免疫工作,加强免疫效果监测,提高免疫密度,保证免疫质量。科学开展布氏杆菌病免疫。防止因免疫不到位引发疫情。
3.2 强化疫情监测报告和流行病学调查
继续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工作,在全面开展疫情监测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市场监测,把市场抗体水平检测作为免疫合格率的重要指标,开展定时定点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充分发挥动物疫情测报站作用。完善动物疫情报告制度,提高疫情报告时效,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处置”。加强举报疫情核查,及时排查疫情隐患,查找防控工作漏洞,制定应对措施。加强动物流行病学工作体系建设,做好重大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争取防控工作主动。
3.3 完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机制
进一步健全应急体系和机制,完善应急处置程序和应急储备制度。制定“两会”和重大节日期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预备队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调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定点联系工作组,完善定点联系工作组制度,组织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监督检查和指导,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
3.4 推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区域化管理
组织开展动物卫生风险评估,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加强专家队伍和能力建设。探索建立生物安全隔离区,选择在防疫条件好、养殖加工水平高的畜禽规模企业启动无疫生物安全试点工作。
3.5 构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
启动中长期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战略规划研究,按照目标可行、分区分段、科学合理的原则,提出今后一段时期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策略、防控计划。
3.6 平时要加强改善环境卫生定期做好消毒工作,一周消毒两次牛舍,消毒液最好用3%NaOH溶液,牛场一月消毒一次常用消毒液为10%~20%石灰乳,5%~20%漂白粉溶液,消毒过程中要注意交替使用消毒液这是防疫措施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为了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应对牛舍。用具等进行消毒,在发生疫病期间,为消灭病畜排出的病原微生物,应对病畜的圈舍.粪便及污染的器物等随时消毒。当全部病畜痊愈,应对病畜接触过的一切器物。畜圈舍.场所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消毒。
3.7 防重于治
防治寄生虫和防治其他一样,必须重视预
(下转第20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