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斓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 白城 137000)
浅谈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姚 斓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 白城 137000)
生物化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分子水平上研究人体的物质组成、代谢变化及与疾病之间关系的一门基础学科。该学科的理论及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中,不仅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还提高了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复杂、枯燥抽象,学生学习索然无味,难以获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找准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搞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1.1学生认为生物化学难学难懂:首先,生物化学知识容量大,如蛋白质四级结构让学生感到难记而渐生厌烦,酶学相对简单,但名词概念太多,难于记忆。另外,生物化学的机制较为复杂,学生最感畏惧的是物质代谢章节,代谢途径十分繁杂,同一物质代谢途径不同,每条代谢途径又涉及不同的酶,不同的代谢途径又有相互联系,循环多,通路长,对于有机化学基础差的学生,面对众多复杂的化学结构式,更是难上加难。其三,医学课程多,需要大量记忆,学习负担较重,难以做到迎难而上。
1.2教师感慨生物化学难教:首先,教师备课难。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生物化学教师多是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各章节相关知识的积累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其本身内容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年轻教师往往很难做好。其次,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而讲解内容较多,短时间内很难完全将重点讲透,将难点析清。再加上生物化学内容的抽象、枯燥,教师难以做到表达生动有趣,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难以完成有效的师生互动,久之会导致恶性循环,降低了教学效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做好课前准备,才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1备教学资源: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资源,熟悉教材是备课的首要要求,也是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阅读教材,考虑学生怎样理解,会提什么问题,教师如何解答,再结合教学目标要求搜集参考资料,丰富教学内容,避免与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搜集参考资料要注意内容与知识点的相关性。
2.2备学情: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师必须做好学情分析方能保障课堂教学质量。学情分析是备课的重要部分,是对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缺乏学情分析的教学往往容易变成教师的独唱而不是师生的合唱。教师要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制、不同层次、不同来源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有机化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讲授时应适当补充复习一下有机化学知识。学习能力较差的班级,应减慢讲课速度,增加学生提问机会。
2.3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不同教师教授同一教学内容下,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所以,要上好一堂课,必须对教学的内容、目标、重难点、板书设计、方法、各阶段的时间分配、起承转合上进行精心设计,这也是体现、锻炼教师创新性思维之处。在教学时应注重选取鲜活、灵动的新话题、新材料,关注社会、贴近生活实际,创设新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例如核酸的合成代谢、分解代谢章节,传统的板书结构式讲解,就不合适。杂环化合物的复杂结构让学生望而生畏,效果必然很差。如果化繁为简,只板书反应物中文名称,以箭头连接指示代谢途径,再让学生在此示意图引导下结合教材自学,教师最后结合临床讲解、总结,既节省时间,又提高了效果,真正是事半功倍。这启示我们,教师在进行设计时,一定要大胆设想,不拘泥于教材内容章节的顺序、不满足于已经熟悉的教学策略,而是要开动脑筋,多想、多悟,以增加教学的可接受性为目的创新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3.1增强提问技巧,提高启发式教学效果:教法为战术,战术的丰富与灵活运用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的优劣。对于生物化学来说,启发式教学是尤其重要的教学方法,而提问则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动力与兴趣,实现教学有效互动。但提问必须注重技巧,包括提问的时间在内容前还是内容后,提问的方式是开放式还是封闭式,是单问还是连环的追问,是抽一个学生回答还是集体回答,是要求现在回答还是以后回答,等等。要以出人意料的提问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为后续内容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铺垫。如讲解蛋白质变性时,笔者没有先介绍概念,而是先提问:鸡蛋生吃好还是熟吃好?很多学生立即回答生吃好,笔者紧接着问:那猪肉生吃好还是熟吃好?几乎全体学生立即答到:熟吃好!笔者再问:鸡蛋和猪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什么?学生答:蛋白质。笔者随即反问:既然二者同样以蛋白质为主,为何你们认为一个生吃好另一个却是熟吃好呢?学生顿时陷入思索,笔者顺势提示: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先理解蛋白质变性,请大家先阅读蛋白质变性的概念。就这样,学生带着强烈的学习动机开始了主动学习。
3.2注重学习方法传授,增强学生自学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高度重视学习方法的传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再细致全面,也不能取代学生的自主学习。掌握有效的学习技巧、记忆方法,对提升学生预习、复习效率,增加学习兴趣都极其重要。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群体与个体的不同角度的思维差异,引导学生由被动者转化为主动学习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之间的交流,平等对话,由“教法”变为“学法”,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如结合图表学习就是一个重要方法。胆红素代谢过程复杂,包含在单核吞噬细胞中的生成、血液中的运输、肝脏的摄取结合转化、肠肝循环、粪尿的排泄,只看文字描述效果不好。但结合书中附图学习,就能在短时间内熟悉其全过程。讲解砒霜中毒机制时,教师按传统方式板书结构式讲解,效果差,但如以图画形式讲解就很直观:把毒药画成一个怪物的大嘴,嘴的左边以圆圈代表巯基酶,圆圈旁标出酶的活性基团——巯基。教师解释:怪物喜欢吃巯基,一旦咬住了,酶的活性就降低或丧失,那怎么解救呢,就要投其所好,制造出也有巯基的药物,如巴尔,教师把解药也以圆圈形式画在怪物嘴的右边,圆圈旁同样标出活性基团——巯基,教师解释:右边的巯基对怪物的吸引力更强,于是它就调过头来,咬住解药,这样,巯基酶就解救出来了。这样讲解既简单又形象,记忆也很深刻,有机磷农药中毒机制同样按此方式讲解。此外,采用顺口溜、谐音法记忆的方法也很实用,很多文章对此均有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生物化学有效教学方法还很多,如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合理运用,教师语言的风趣幽默,对学生的正面激励等,都能有效降低生物化学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只要不断钻研、学习、总结,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教学方法,自会改变生物化学难教、难学的状况,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完成学科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质量是影响教育质量与效益的核心问题,它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坏节,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实现教学目的的主要途径,学生的知识大多是通过课堂教学的途径获得的。看似平常,并不平常的课堂教学,蕴含着众多的教学规律。教与学,讲与练,主导与主体,学知识与学做人、提高能力,全面要求与因材施教等都是在课堂教学中引出。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促进学生有意义接受学习,减少机械学习,加强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不断丰富学生学习方式,促进经验、理性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
R-03
C
1671-8194(2015)20-02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