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保证中药材质量与发挥疗效的关系

2015-01-24 06:25曹文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0期
关键词:药材疗效药物

曹文华

(吉林省白城中医院,吉林白城 137000)

浅谈保证中药材质量与发挥疗效的关系

曹文华

(吉林省白城中医院,吉林白城 137000)

中药材;质量;发挥疗效

在影响中药疗效的诸多因素中,药材质量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所以,必须保证药物质量,促进有效成分的溶出和吸收,增强药物疗效,发挥最佳效能。

1 产地不同与药材质量

目前,我国药用植物、动物、矿物的资源总数约为12807种[1]。如药用植物的甘草、羌活、麻黄、冬虫夏草,药用动物的蟾酥、蜈蚣、斑蝥、蝉蜕,矿物的朱砂、石膏、芒硝、自然铜等。这些药物生长的生态环境相对特定,当发生变化时其生理化学特性随之变化[2-3],药物有效成分含量会出现差异,此即所谓道地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产地对药物质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正如《本草衍义》指出[4]:“用药必须择洲土所宜者,则药力具,用之有据”。《本草蒙筌》曰[2]:“凡诸草本、昆虫、各有相宜地产。气味功力,自异寻常。谚云:一方风土养万民,是亦一方地土出方药也”。李时珍的道地药材观点更为明确,“性从地变,质从物迁,……沧击能盐,阿井能胶,……将行药势,独不择夫水哉?”[2]。强调了气候水土自然与药材的生产、气味的形成、疗效的高低都有密切的关系。要重视道地药材的生产,如东北的人参、细辛、五味子,内蒙的黄芪,山西的党参,甘肃的当归,宁夏的枸杞,青海的大黄,河南的地黄、牛膝、山药、菊花,四川的黄连、川芎、贝母、乌头,云南的三七、茯苓,山东的阿胶,浙江的贝母,江苏的薄荷,广东的陈皮、砂仁等,均为道地药材[4],是由药材原物种的优良性质决定的,如蒙古黄芪及膜荚黄芪为黄芪的原植物,前者疗效好,为道地药材绵黄芪的原植物来源;大黄有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之分,前两种品质最优良,是地道药材西宁大黄、漳州大黄和铨水大黄的原植物来源。人工引种应保证道地药材的优良品种与适宜的生态环境条件,保证生长发育状况良好,产量较高,活性成分含量丰富,临床疗效才能最佳。

2 品种与药物质量

中药种类繁多,各地用药习惯和名称有的也不同,存在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现象,致使中药品种十分复杂。如贯众来源于6科35种植物,白头翁来源于4科20余种植物。这些药物品种只有少数临床功效相似,大多数药物由于品种不同,药物作用有明显差异,有的其所含成分亦相差甚远,如川木通是毛莨科小木通或绣球藤的干燥藤茎,关木通是马兜铃科植物东北马兜铃的干燥藤茎,两药均味苦性寒,入心,小肠与膀胱经,善利水通淋,泄热,通经下乳,主治湿热淋痛,心火上炎之口舌生疮或心火下移之心烦尿赤以及产后乳汁不通或乳少,湿热脾痛;但川木通长于清热利尿,主治湿热淋痛之症。关木通长于清心火,主治心火上炎或心火下移小肠之症。

3 采集时间与药物质量

药物采集时间与其质量有关。陶弘景谓:“其根物多以二月八月采者,谓春初津润始萌,未充枝叶,势力淳浓也。至秋枝叶干枯,津润归于流于下也。大抵春宁宜早,秋宁宜晚,花、实、茎、叶,各随其成熟尔”。李杲谓:“凡诸草、木、昆虫,产之有地;根、叶、花、实采之有时。失其地,则性味少异;失其时,则气味不全”。《用药法象》说:药材的“根叶花实,采之有时。……失其时,则性味不全”。《千金翼方》认为“采药不知时节,不以阴干,暴干,虽有药名终无药实,故不依时采取,与朽木不殊,虚费人工率无裨益,早则药势未成,晚则盛时已歇”。现代研究也证明药物的有效成分含量与生长期密切相关,要在其有效成分含量最高时为最佳采集时间,如甘草在生长初期甘草甜素的含量6.5%,开花前期10.5%,开花盛期4.5%,生长末期3.5%,故开花前期采集为佳[2];槐米是植物槐树的花蕾,含有多量芦丁,最高可达28%,如已开花、结果,则芦丁含量急剧下降,故花蕾含苞欲放时为最佳采集时间;薄荷在生长初期,挥发油中几乎不含薄荷脑,但至开花末期薄荷脑含量则急剧增加,故开花末期为最佳采集时间;人参有效成分人参皂苷,以6年生者含量较高;同龄人参,夏季含量又高于冬季。故人参9月初采集为佳;桑螵蛸以3月中旬采收为最佳时间过迟则卵化生出小螳螂而失效。“适时是宝,过时是草”,只有适时采集药材,才能确保药物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疗效最好。

4 炮制与药物质量

炮制是否规范也可影响中药材质量。《太平圣惠方》云:“炮制失其本性,虽有疗疾之名,永无必愈之效,是以医者务必殷切注意”。清代张仲岩说:“炮制不明,药性不确,则汤方无准而症无验也”。《本草蒙筌》[3]指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可见中药炮制工艺是否合理,方法是否恰当,直接影响药物质量和临床疗效。如大黄素泻下峻烈,炮制后降低了结合型蒽醌和二蒽酮衍生物含量,泻下减轻;熟大黄泻下缓和,可减轻腹痛不良反应,增强活血化瘀之功;酒制后引药上行,以清上焦实热;大黄炭泻下极微,有止血作用。再如生地凉血,熟地补血;麻黄生用辛散解表作用较强,蜜制后辛散作用缓和,止咳平喘作用增强。生斑蝥在84 ℃开始升华,升华点100 ℃,米炒斑蝥锅温为128 ℃,既适合于斑蝥素升华,又不至于温度高致使斑蝥焦化,米炒后毒性减弱,并矫其气味可内服,以通经,破症散结为主。

5 适宜的贮藏与保管

《本草蒙筌》[3]指出:“凡药藏贮,宜常堤防。倘阴干、曝干、烘干未尽去湿,则蛀蚀、霉垢、朽不免为殃……粗糙悬架上,细腻贮坛中。人参须和细辛,冰片必同灯草……辛烈者免走泄,甘美者无蛀伤。陈者新鲜,润者干燥。用斯主治,何虑不灵”。可知药物贮藏与保管的方法是否正确、得当,直接影响药物质量,进而关系到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炮制品所含成分复杂,要求贮藏保管的方法各不相同,若贮藏方法不当极易发生虫蛀、霉变、走油、挥发,有效成分含量减低,影响疗效。如西红花则易失油变色而干枯;麝香易挥发散失气味;人参、冬虫夏草等易受潮生虫发霉;薄荷、麻黄在露天放置1个月发酵后,有效成分麻黄碱、薄荷脑几乎全部损失,疗效减低。为保证中药材质量应采取仓储养护,而仓储养护的方法中最好用气调养护,具有防虫杀虫、防霉抑霉、防止泛油、变色、走失气味以及无残毒,不污染环境,对人体健康无影响;同时能减低费用、减少损耗,保持药品质量等优点。应根据不同药物的特性采取分类保管养护,严格控制温湿度,保证药材质量,确保疗效。

6 科学的煎煮时间

古人云:“煎煮之法,最宜深究,药效与不效,全在乎此”。显然煎药方法,时间是否适度,直接决定药物疗效的发挥。中药大多数用干品,有一定体积和厚度,煎煮时必须室温下用冷水浸泡,使药面湿润变软,细胞膨胀,先溶解有效成分,在组织内产生渗透压而扩散在组织外水中,这可避免煎煮加热对药物所含蛋白质凝固,淀粉糊化而影响煎出有效成分。如白头翁浸泡30 min,煎得药汁比未经浸泡煎得药物抑菌作用强;解表药质地轻,含挥发性,吸水力强,有效成分易煎出,头煎掌握在10~15 min左右,二煎10 min左右;一般药物根据作用决定煎煮时间1 h左右,以便有效成分充分煎出,达到治疗效果。中药应煎煮三次,一煎15~20 min,二煎20~30 min,三煎30~60 min。合并3次煎液混匀,3次合煎液约500~600 mL,分3~4次口服,每次150~200 mL左右,这样以利于维持体内有效浓度。好处在于一煎15~20 min左右保存了易挥发性药物的有效成分,二、三煎中使质地细密的滋补药类药物的有效成分得以充分煎出,这不但解决了特殊药物需先煎后下的问题,还保持了药物有效成分,提高了药物质量。

[1]李钟文.中药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2]张贵君.现代中药材商品通鉴[M].北京:中国中医学出版社,2000.

[3]明·陈嘉谟(撰),王步民(点校).本草蒙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4]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R28

A

1671-8194(2015)20-0196-02

猜你喜欢
药材疗效药物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药材价格表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