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玉超 于 鹏 刘晓花
(1 日照市东港区妇幼保健站,山东 日照 276800;2 日照市中医医院,山东 日照 276800)
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效果
代玉超1于 鹏2刘晓花1
(1 日照市东港区妇幼保健站,山东 日照 276800;2 日照市中医医院,山东 日照 276800)
目的 研究并分析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术前实施硬膜外复合麻醉,对照组在术前实施单纯全麻,在手术过程中观察患者多巴胺(DA)、甲肾上腺素(NE)、血浆肾上腺素(AE)浓度变化情况,在手术结束后记录患者拔出导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与清醒时间,并记录好患者手术结束后48 h内追加镇痛药情况、不良反应,采取我院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浆AE、DA浓度以及NE浓度均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且观察组中患者拔出导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与清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在术后躁动情况与追加镇痛药物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使用硬膜外复合麻醉方式能够显著缩短患者拔出导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与清醒时间,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镇痛药物使用量,该种麻醉方式是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的。
不同麻醉方法;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效果
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腹腔镜是常用的治疗方式,尤其是在子宫切除术中,腹腔镜的应用范围十分的广泛,但是,在子宫切除术之中,患者的手术体位较为特殊,也容易产生一些应激反应,这就会对手术效果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在行子宫切除术之前,必须要做好相应的麻醉工作[1]。为了分析不同麻醉方法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现选择在我院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麻醉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为24~55岁,平均年龄为(44.5±2.1)岁,体质量为44~72 kg,平均体质量为(53.2± 4.6)kg;观察组患者年龄为23~54岁,平均年龄为(46.1±3.4)岁,体质量为47~71 kg,平均体质量为(54.1±3.7)kg;两组患者从年龄、病史等方面来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均采取腹腔镜行子宫切除术,具有可比性。
1.2麻醉方式
1.2.1对照组麻醉方式:对于对照组30例患者,在术前实施单纯全麻,在麻醉30 min为患者注射0.3 mg东莨菪碱与0.1 g巴比妥,待患者进入到手术室后,开放其外周静脉,对其血压、心率、呼气末二氧化碳进行监测。进行静脉诱导,药物为:0.1 mg/kg维库溴铵、0.05 mg/kg咪达唑仑、3 g/kg芬太尼、0.4 mg/kg依托咪酯脂肪乳注射液,待肌松完全之后方可进行气管插管。
1.2.2观察组麻醉方式:对于观察组30例患者,在术前实施硬膜外复合麻醉,静脉诱导方式与麻醉前准备同对照组,对于本组30例患者,在进行全麻之前,在L2~3椎间隙中进行硬膜外穿刺,科学的置管,使用3 mL 2%利多卡因实验,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好用量,在平面出现后进行全麻诱导插管[2]。
1.3评价指标:在手术过程中观察患者多巴胺(DA)、甲肾上腺素(NE)、血浆肾上腺素(AE)浓度变化情况,在手术结束后记录患者拔出导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与清醒时间,并记录好患者手术结束后48 h内追加镇痛药情况、不良反应,采取我院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的满意度[3]。
1.4统计学方法:本文中的所有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经t检验,期间比较以χ2检验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拔出导管时间为(7.2±4.1)min,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3.2±2.2)min,清醒时间为(9.3±4.6)min,对照组患者拔出导管时间为(11.1±5.2)min,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6.4±3.2)min,清醒时间为(17.7±6.4)min;对照组患者术中知晓0例,恶心呕吐4例,占13.3%,术后躁动8例,占26.7%,追加镇痛药物8例,占26.7%;观察组患者术中知晓0例,恶心呕吐1例,占10.0%,术后躁动1例,占3.3%,追加镇痛药物0例。
与对照组相比而言,观察组患者血浆AE、DA浓度以及NE浓度均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且观察组中患者拔出导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与清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手术满意度,术中知晓程度、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术后躁动情况与追加镇痛药物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腹腔镜手术中,患者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采取了不同的麻醉方式,观察组患者血浆AE、DA浓度以及NE浓度均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主要是由于单纯全麻只能够抑制患者机体大脑皮质边缘系统或投射系统,难以阻断手术部分的刺激向机体中枢的传递,继而导致机体中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机体内茶酚胺分泌量增加。而使用硬膜外复合麻醉的方式就可以阻滞脊神经,减少伤害性刺激对患者机体的影响,同时,全麻也能够抑制由于次要途径传入的伤害,继而起到降低患者机体应激反应的效果[4]。此外,本组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中患者拔出导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与清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就说明硬膜外复合麻醉方式效果优于单纯全麻方式。
总而言之,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使用硬膜外复合麻醉方式能够显著缩短患者拔出导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与清醒时间,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镇痛药物使用量,该种麻醉方式是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的[5]。
[1]周颖,张卉,李振英,等.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血清皮质醇及儿茶酚胺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7(30): 282-283.
[2]Marana E,Scambia G,Colicci S,et al.Leptin and perioperative neuroendocrine stress response with two different anaesthetic techniques[J].Acta Anaesthesiol Scand,2008,52(4):541-546.
[3]黄春艳,阮履强,郑东良,等.单纯全麻与硬膜外联合全麻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比较研究[J].重庆医学,2008,21(9):210-212.
[4]温汉新,曹殿青,何海燕,等.两种麻醉方法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应激反应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21(6):312-313.
[5]魏代梅,张安军,许乃福.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不同麻醉方法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3(15):272-273.
R614
B
1671-8194(2015)17-01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