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迎庆(山西省昔阳县畜牧兽医中心)
猪瘟1日龄免疫法推介
文│赵迎庆(山西省昔阳县畜牧兽医中心)
猪瘟的首免日龄过去一般为产后20日龄,因为研究资料表明仔猪在20日龄母源抗体效价已处于较低水平,不足以抵抗强毒攻击,而且这时候免疫不受母源抗体的干扰。然而生产实践中,免疫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临床上表现为慢性、隐形猪瘟的持续发生,免疫前暴发疫情等。因而又提出了超前免疫的方法,虽然效果较好,但操作不便,并可导致其他不良后果。2002年山西省昔阳县某规模猪场哺乳仔猪发生猪瘟疫情,呈急性、亚急性经过,采取1日龄免疫的方法成功控制了疫情,该方法临床试验10多年,效果可靠,无任何不良影响。
该猪场当时饲养能繁母猪150头,品种为长大二元杂交,种公猪5头,有长白、大白、杜洛克各品种,2000年建场,2001年按设计规模投入生产,年产仔猪2500多头,循环生产模式。根据当地疫情动态,进行猪瘟、仔猪副伤寒、大肠杆菌病、猪丹毒、猪肺疫、链球菌病、口蹄疫、蓝耳病等程序化免疫,其中猪瘟免疫程序为仔猪20日龄首免,50~60日龄二免,仔猪首免时同时免疫母猪,剂量都是4头份。
2002年8~9月,分娩舍哺乳仔猪发生猪瘟疫情,发病死亡70多头,涉及15窝,其中11窝是整窝发病,占当时两个月产子成活320头的22%。病程较长,10~20天,发病猪全部死亡。
1.临床症状。体温升高至41~42℃,病猪堆挤在一起,寒颤,被毛粗乱,眼结膜发炎有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食欲不振,大部分咳嗽喘气,鼻孔有黏液性分泌物,耳部腹下皮肤发绀,日渐消瘦,10~20日死亡。
2.病理变化。解剖3头病死猪,病理变化呈较典型的猪瘟病变,皮肤有出血点,心肌及心内膜出血,肺有出血斑点和炎症实变区,下颌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切面呈大理石状,脾脏边缘有出血性梗塞,肾脏大量出血点背景苍白,呈典型的麻雀卵样,膀胱和直肠黏膜出血点,盲肠、结肠有褐色坏死灶。
1.全场存栏仔猪全部紧急接种猪瘟苗4头份。
2.调整猪瘟免疫程序为:1日龄首免4头份,20日龄和50~60日龄再分别免疫4头份。其中1日龄免疫操作方法是:母猪分娩按常规方法接产,初生猪清理、断脐、消毒后,立即放置在母猪乳头附近,让其自由采食初乳,待产子完毕,所产仔猪全部吃足初乳后注苗。
采取1日龄免疫后,猪瘟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之后长期观察再未发病。鉴于本次疫情的成功处治,之后将1日龄猪瘟免疫在全县推广运用10多年,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涉及全县大多数养殖户(300多户),既能预防乳猪发病,又能有效预防育肥猪散发的慢性猪瘟。
1.猪瘟1日龄免疫受超前免疫方法的启发而设计,临床上达到了超前免疫的效果,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超前免疫是在仔猪吃初乳前1~2小时免疫,1日龄免疫是在仔猪吃足初乳后免疫,超前免疫采用常规剂量,1日龄免疫用加倍剂量,以抵消母源抗体的干扰。
2.超前免疫可使仔猪尽早产生主动免疫,但存在三方面的缺点,一是实际操作费时费力;二是母猪分娩一般持续4个小时以上,较早分娩的仔猪不能及早吃到初乳,不利于仔猪适应外界环境和综合抵抗力建立,因为初乳的成分是十分复杂的,它含有多种抗体和抗病因子;三是仔猪吸吮乳头的行为对母猪是一个良好的刺激,能促进子宫收缩有利分娩,限制哺乳就会人为阻断这种作用。1日龄免疫克服了上述缺点,实践证明未发生任何不良影响。
3.因条件所限,未能对1日龄免疫进行抗体效价、细胞免疫以及黏膜免疫的测定,只是临床效果观察,所以本法有待试验数据支持。
4.猪瘟的免疫剂量过去常规免疫多用4头份,这已经是说明书剂量的4倍,所以仔猪1日龄免疫时不能再增加剂量,程序内各日龄免疫都采用4头份即可。据咨询,现在的猪瘟苗有了较大改进,病毒含量足够,所以常规免疫一般用1~2头份, 但1日龄免疫仍然用4头份。
5.猪瘟1日龄免疫必须保证仔猪吃到初乳后再行免疫,吃不到初乳用大剂量免疫容易发生过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