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效先治疗小儿便秘经验
彭征屏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 100091)
【关键词】安效先;小儿便秘;临床经验
小儿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的一种病证,是儿科常见病,单独出现或继发于其他疾病。便秘日久,可导致小儿腹痛、呕吐、厌食、肛裂、脱肛等症,影响生长发育,甚至产生其他疾病。安效先教授从事儿科临床数十载,为全国第三、四、五批师带徒指导导师,博士生导师,在治疗小儿脾胃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笔者有幸跟师四载,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为主要病机
便秘在《黄帝内经》称“大便难”,在《伤寒论》又有“阳结”“阴结”及“脾约”之称。《万氏家藏育婴秘诀·治大便》说:“夫饮食之物,有入必有出也。苟大便不通,宜急下之,使旧谷去而新谷得入也。然有实秘者,有虚秘者,临病之时,最宜详审。”
安效先教授认为,便秘初期病因主要责之于肺脾。肺为五脏华盖,主治节,司气之宣发肃降,且与大肠相表里;脾居中焦,升清降浊,为气机枢纽。小儿饮食不节,伤及肠胃,形成积滞,积久化热;过食辛辣香燥之品,热郁胃肠;外感六淫,或热病之后,余热留恋,使燥热内结,皆可致肺脾功能失常,气机不畅,影响大肠传导功能,引发便秘。故初病多实证,大便干硬,重者大便艰难,可伴腹胀腹痛。
小儿为“稚阴”之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而外感、伤食等均易化热,热邪蕴积胃肠,耗伤津液,阴液亏虚,肠道干涩,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形成便干秘结。同时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热病后或妄攻,使气血津液亏虚,气阴两虚。气血阴阳失调,气机不畅,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便秘。故久病多虚证,气虚则大肠传导无力,大便不干硬,便时乏力,便后疲乏;阴虚则津液不能滋润大肠,大便干结,努挣难下。
滋阴润燥、行气补气为治疗大法
小儿便秘在儿科临床辨证时以阴虚热结者较为多见。安效先教授认为小儿患病初期热证、实证居多,热邪易灼伤津液;或久病、久热,耗伤阴液;或家长长期给小儿用通便药如开塞露、果导片等,伤阴更甚,加之小儿阴常不足,故见阴虚之候。临床上单一证候少见,多为两种以上证候并存。故治疗上滋阴增液、润燥通便为主,行气补气为辅。
治疗经验
1.护阴清热:热结便秘为承气汤证,以通为用,苦寒除热,常用熟大黄,用之宜审明症状,中病即止。多见于外感热病、肺炎等并发症,治疗时安效先教授较少用承气汤类,而是在清热、祛痰等药中选用具有滑肠通便作用的药物,如知母、黄芩、杏仁、玄参、瓜蒌等;并在宣肺清热解毒等主方中加理气消食药,如陈皮、半夏、生姜、焦三仙或焦四仙等。皆因小儿体质易伤阴,注意顾护胃阴之故。
2.滋阴增液:阴虚便秘最为多见。“河中无水,无以行舟”,故大便干结如球。安效先教授常应用增液汤加行气补气之品,增水行舟。增液汤出自《温病条辨》,由玄参、生地黄、麦冬组成,养阴生津,润燥通便。如服药后大便仍秘结,可用增液承气汤加减,但安效先教授常仅取熟大黄,而舍芒硝,因熟大黄泻下作用较平缓,芒硝咸苦寒,泻下作用强且有耗阴之嫌。安效先教授还喜用生白芍与甘草配伍,酸甘化阴,润肠通便。
3.行气补气:气虚便秘在儿童较为少见。大便几日未行,呈软便或溏便,亦无所苦,为气虚气滞所致。西医学认为系肠蠕动减弱所致。治当补气理气。补气可重用白术,理气药常用木香、枳壳、炒莱菔子等促进肠蠕动。如气虚之象较重,伴便溏、脱肛等,予补中益气汤或五味异功散加减,健脾理气。
4.消食化积:食积便秘多为便秘之初起阶段,因饮食不节,胃肠积热所致,安效先教授常加用炒山楂、炒麦芽、炒莱菔子等消食化积。
病案举例
患者某,女,3个半月,2004年3月19日初诊。便秘1个月,3~4 d大便1次,经常用开塞露协助排便,当天又用开塞露协助排便1次,大便为糊状,便中无血及黏液,白天吃奶后易吐。查体:一般情况正常,心肺(-),腹软,无压痛,无包块。舌质淡,苔薄白。诊断为便秘,证属阴虚肠燥,治以养阴增液,润燥通便。用生地黄、麦冬、玄参、枳壳、炒莱菔子、生白芍、炒白术各6 g,木香2 g。上方服4剂后,呕吐消失,大便每日1~2次,自停药。4月2日复诊时诉又开始便秘,症状同前,呕吐明显。前方去炒莱菔子、炒白术,加太子参10 g,茯苓、生姜、代赭石(先煎)各6 g,法半夏、旋覆花各3 g。并嘱定时排便。4剂后愈。
按语:该患儿年幼,便秘1月,易呕吐,病初可能有食积,家长长期使用开塞露,损伤结肠黏膜和神经,形成惰性结肠,导致便秘加重。初诊时考虑阴虚津亏为主,兼有气虚、气滞,用增液汤加行气补气药,疗效确切,但未坚持治疗,2周后又复发,并且呕吐显著,考虑合并腑气不通,胃失和降,故在养阴益气基础上,加和胃降逆药代赭石、法半夏、旋覆花,诸症方得解。
※项目来源:王晞星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收稿日期(2015-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