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育平
(湖北通城县农业局养蜂工作站,437400)
湖北通城县养蜂业情况汇报
吴育平
(湖北通城县农业局养蜂工作站,437400)
为了加快湖北省通城养蜂业的发展,我们对全县区养蜂业现状及分布等进行调查,汇报如下:
1.养蜂资源得天独厚。通城县位于湖北省东南端,湘、鄂、赣三省五县交界处,幕阜山脉贯穿全境,属典型的低山丘陵地貌,海拔高度在71~1588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适中,气候温和,常年降雨量在1500毫米左右,水资源丰富,适宜多种作物生长。全县森林面积98.4万亩,森林覆盖率57.5%,植物种类繁多。据2012年植物普查通城植物种类达到1200种以上,特别是柃花资源丰富,境内岳姑山被誉为“江南天然药库”。良好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物种资源为养蜂提供良好条件。
2.技术队伍和从业人员规模逐年增加。2002年县农业局承担蜂业管理和技术推广职能以来,一是行业管理逐步加强,累计为蜂农办理《养蜂工作证》700多人次,规模养殖户办证率达90%以上,调解蜜蜂被毒事件10起。2008年,指导蜂农成立了通城县灵蜂养蜂合作社和通城县中蜂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现有社员237人,灵蜂养蜂合作社171人,中蜂专业合作社66人。2008年,县农业局为合作社争取雪灾救灾款22.35万元,解决了受灾蜂农的燃眉之急。指导县灵峰专业合作社申报蜂产品“六角房”商标,并于2013年8月经国家工商局正式批准注册。锦山油坊蜂产品加工厂已于去年正式投产运行;二是技术培训力度加大。以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依托,开办阳光工程养蜂技术培训班。培训养蜂从业人员820人次。通过培训学习,县农业局现有从事养蜂专业技术人员4名,兼职技术员10名。2012年2月,长期低温阴雨的原因,造成我县蜂业损失惨重,灾情出现后,县农业局及时成立负责小组,到蜂农家了解情况并指导生产自救,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3月2日专程请省养蜂学会颜志立教授到通城现场指导蜂农落实技术救灾措施,降低损失;四是养蜂从业人员不断增加。据调查,全县有专业蜂农350人,比上年增加20户。主要分布在沙堆、四庄、塘湖、麦市、马港等山区乡镇,尤其以四庄乡养蜂户居多。全县养殖蜜蜂20900群,其中意蜂15500群左右,中蜂5400群左右。年产蜂蜜600吨左右,蜂产品总产值近3000万元。
3.养蜂经济效益显著。据调查,我县养殖户投入与产出比为1∶8.8,远高于养猪的1∶1.61、养羊的1∶2.1、种粮油的1∶2.3。一群蜂一年生产蜂蜜15 kg,产值约400元左右。另外,蜂群还可繁殖1.5倍以上,产值约100元,1个人每年可饲养50群蜂左右。养蜂成本较低,定地饲养蜂群的成本只占收益的30%,转地饲养蜂群的成本占收益的50%,一个蜂农的年收益可达9000~50000元左右。另外,如果开展蜂产品深加工,还将进一步提高收入。2006年中蜂被列入农业部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它具有抗病性、抗逆性,充分利用蜜源,蜂蜜质量上乘等优势,其价值较高,善于利用零星蜜粉源,采集能力强、利用率高、采蜜期长。四庄乡守仙村皮四林65岁,养殖中蜂120群,2013年收获杂花蜜1100 kg、野桂花蜜350 kg,年收入8.7万元。
4.蜂产品市场前景看好。我县生产的蜂蜜主要是本地中华蜜蜂酿造的,加之县内蜜粉源植物种类繁多,且有半数以上的蜜粉源植物是中药材花草,蜂蜜药用价值高,含粉种类繁多,干物质含量十分丰富(干物质最高含量可达60%),保健、美容、护肤、滋补效果明显,既是优良的保健食品,又是上等医药用品。特别是我县是“蜜中之王”野桂花蜜的主产区,生产的蜂蜜深受县内外消费者喜爱,野桂花蜜未经加工、包装,每千克零售价达到80~100元,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前景广阔。
1.养蜂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县养蜂人员中高中以上的人员只占调查总数的20%,初中人员占50%,小学以下文化占30%,养蜂人员素质低下,特别是养蜂人员年龄偏大,养蜂队伍青黄不接,对现代养蜂接受较弱。同时,很多养蜂人员分布在交通不便的山区、库区,家庭收入低,生活困难,改造、添制蜂箱和蜂具都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更谈不上进行养蜂技术的培训,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我县养蜂业的快速发展。
2.养蜂业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县目前的养蜂生产归口县农业局管理,下设的养蜂工作站,既无人员编制,又无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无法开展养蜂业规划和管理工作。养蜂技术操作规程复杂,而我县养蜂业技术力量比较薄弱,同时没有一家蜂产品收购、加工、销售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供、销无法对接,导致养蜂业缺乏规划和无序发展,造成养蜂业与其他产业相比相对滞后。
3.蜂蜜市场有待进一步规范
我县蜂蜜远近闻名,产量相对较少,市场供不应求,但没有统一包装,商标虽然注册,但使用率较低。一些小商小贩开始掺杂使假,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据调查,我县商店出售的蜂蜜大多数从外地调进,50%以上有掺杂使假行为,严重影响了我县蜂蜜的品牌形象。
1.成立机构,加强管理服务。要将养蜂业纳入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及山区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切实加强养蜂业的领导,成立县蜂业发展领导小组和县养蜂办公室或工作站。负责全县养蜂业的各种规划;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负责养蜂人员的技术培训及养蜂产前、产中、产后的配套服务;负责养蜂的执法与管理;负责地方中华蜜蜂的品种保护与繁育。同时指导成立通城县养蜂联合社,由专业人员和养蜂大户组成,主要负责养蜂技术交流,中蜂饲养与蜂产品加工标准化生产等制定,研究制定产供销一体化,贸工商一条龙的产业政策和公司+基地+农户的配套管理办法,增强养蜂业生产的科学化,减少和杜绝养蜂业生产盲目性,促进养蜂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2.打造品牌,形成地方特色。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发展无污染养蜂业基地,培育蜂产品基地,引进培育蜂业生产、加工的龙头企业,增加科技含量,加强品牌开发,树立本地特色品牌,加大蜂产品深加工,大力开展蜂蜜、蜂蜡、蜂王浆、蜂花粉、蜂毒和蜂胶的开发,特别是打造野桂花蜜品牌,争取在1~2年完成绿色食品认证,强化品牌保护意识,做到以开发促发展。
3.建好基地,培植龙头企业。在全县养蜂比较集中,条件比较成熟的乡村,大力培植示范户、示范场,在“专”字上做文章,以点促面,通过示范户和示范场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活框养蜂新技术。大力推广中蜂标准化养殖技术,生产更多的有机蜂产品。通过内引外联,扶持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成立蜂产品收购、加工、销售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条,促进我县养蜂业大发展。
4.增加投入,政策扶持推动。一是实行以奖代补的方式增加投入,对于发展达到一定规模的农户实行一定额度的奖励,提高农户养殖的积极性;二是落实信贷扶持政策。对新发展的养殖户享受小额担保贷款政府贴息扶持政策;三是将县养蜂管理站用于培训、新技术引进、推广、试验、示范的经费和基本办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四是配合争取将养蜂业纳入国家农业补贴范围;五是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向上申报幕阜山通城县中蜂品种保护区和野桂花特种蜜源基地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