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黑蜂保护区常见蜜蜂病虫害防治

2015-01-24 01:17:13唐临玉刘胜范
中国蜂业 2015年7期
关键词:黑蜂验方糖浆

唐临玉 刘胜范

(东北黑蜂保护区唐氏蜂业研究所)

东北黑蜂保护区常见蜜蜂病虫害防治

唐临玉 刘胜范

(东北黑蜂保护区唐氏蜂业研究所)

东北黑蜂保护区是亚洲,也是我国目前为止第一个国家级蜜蜂保护区,保护区的成立对保护发展东北黑蜂这一优良蜂种种质资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年来,在当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关怀下,东北黑蜂种群已发展到近5万群规模,为今后良种基因的保护、繁育、改良及其他科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蜜蜂病虫害始终是保护区黑蜂产业发展的制约瓶颈,唐临玉先生在50余年的养蜂实践中摸索出一条预防与治疗的成功经验,不但使保护区的广大蜂农受益,而且惠及其网络群千余名弟子,取得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今,与东北黑蜂结下不解情缘的唐临玉先生已是耄耋老人,他最终的心愿是将一生积累的经验奉献给同行,以襄助养蜂业的蓬勃发展。

1918年早春,东北黑蜂引种驯化前辈——邹兆云,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海参崴分3批引进远东黑蜂40多群,在饶河乌苏里江畔的苇子沟定地饲养,历时27年。百余年后的今天,种群已达4万多群规模,逐渐繁育定型为现在的东北黑蜂。

追根溯源,东北黑蜂的基因型主要是欧洲黑蜂和卡尼鄂拉蜂,兼混有高加索蜂和意大利蜂血统。在饶河,这个北温带向亚寒带针叶林大陆性季风气候过渡的相对封闭环境中,历经百余年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而形成的一个基因型相对稳定的优良新品种。经测定,纯正的东北黑蜂具有个体强壮、采集力强、抗病力和抗逆性强、耐低温、蜂王产卵力强(在产卵旺盛季节,平均日产卵1000~2000粒)等优点,但由于黑蜂工蜂吻短,对长花管蜜源植物利用较差。目前黑蜂杂化后种群优势退化明显,而黑蜂蜂王与意大利雄蜂杂交一代优势明显,杂交二代表现性状差,其机理尚有待于深入研究。

养蜂产业不稳定,主要表现在蜂业发展受外部自然条件束缚多。由于大多数养蜂人文化水平低,仅凭经验低水平粗放饲养,平时对黑蜂的病害和虫害防治重视不足,尤其是没有将预防为主提到日常管理中来,病虫害来临时往往措手不及,甚至全群覆灭。我在东北黑蜂自然保护区从事养蜂50余年,在养蜂实践中注意向专家请教,向同行学习并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摸索出一套饲养强群预防病虫害和治疗东北黑蜂常见病害及虫害的有效验方。

一、预防为先,预防为主

我常年饲养强群,根据不同季节饲养不同的强群,以强群春繁,强群分蜂,强群采蜜,强群秋繁,强群越冬。我蜂场出窖的蜂群大多在5~6框足蜂以上,从不饲养弱群,因而很少有蜂群得病的现象。实践证明,早春黑蜂出窖和晚秋黑蜂入窖前是管理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如果加强饲喂,蜂群营养得到保证,黑蜂个体就强壮,群势就强,抗性也就强。这样做,看似提高了养蜂的生产成本,但为蜜源植物流蜜期来临时提高黑蜂采蜜量做了预期准备,并且不易感染病虫害,即使感染病虫害也易于治疗。

二、东北黑蜂保护区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白垩病和蜂螨、孢子虫病等是保护区常见的病害和虫害,疫情蔓延时蜂群由强变弱甚至整群覆没,这困扰着保护区养蜂业发展,几十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例如,2014年保护区爬蜂病疫情严重,很快大面积蔓延开来,到了秋天就损失上千箱蜜蜂,蜂农非常痛心。我在多年养蜂实践总结积累了一些治疗本地常见病的简便又有效的验方,供蜂友参考和使用。

首先对黑蜂染病进行诊断分析,然后明确用什么药和用药剂量。千万不能盲目用药,以免误诊。黑蜂一旦染病,要迅速、准确诊断,采取措施要果断、快捷,不能犹豫。

1.白垩病

白垩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给保护区蜂群造成极大危害。4日龄黑蜂幼虫易感染,特别是雄蜂幼虫。我的春季防治方法是:

(1)每kg蜂花粉加12片磨细的灰黄霉素兑水拌匀,每箱蜂饲喂250 g。

(2)每kg糖浆加8片研磨细的灰黄霉素兑水拌匀,喷蜂脾5~6箱,饲喂3~4箱。

(3)用75%的酒精喷蜂脾和蜂箱消毒,蜂箱喷射后,点燃沾有75%酒精的布条,扣过蜂箱闷一下,然后打扫干净即可。

(4)用酒精泡蜂胶液,7两兑水3两,喷空脾与蜂箱消毒,晾干后方可使用。

(5)可以用换王来阻断白垩病,效果比较明显。

采用以上三种不同措施消过毒的空蜂脾重新繁殖时,要蜂多于脾,饲喂上好的花粉和糖浆,补喂高蛋白营养液(维生素、葡萄糖、乳酸菌素片等的混合物),并适当用高蛋白营养液喷蜂脾,这是我多年治疗黑蜂白垩病的特效良方。

(6)根据蜂群染病程度的具体情况确定营养液用量。也可用维生素C、维生素B1每箱蜂各2片及乳酸菌素片每箱3片,葡萄糖适量,再用适量水混和后兑糖浆。饲喂时要看幼虫的浆水是否充足,以确定补喂的量。可以5~7天饲喂1次,也可以同时用它喷蜂脾或灌蜂脾。

(7)大黄苏打片兑糖浆喂饲,每晚1次,连续饲喂3~5天。

(8)大洋葱头切成4块,每箱蜂放1块,干了再重新放1块,常年坚持使用,可预防各种蜂病。也可将500 g洋葱头切碎泡在1.5 kg水中,再将1.5 kg白糖置于60℃的水中,浸泡12小时,冷却后饲喂和喷蜂脾均可。

2.黑蜂爬蜂病

爬蜂病,顾名思义,就是蜜蜂失去了飞翔能力,只能爬行。致病原因不同,治疗的方法也不同。有些人不分清爬蜂病因,就盲目用药,这难免误诊。我的经验是:首先找出不同症状和不同类型蜜蜂爬蜂病的致病原因,对症下药并确定用药剂量,迅速有效遏制病情的蔓延。

(1)有的爬蜂病可能是气候问题导致幼虫发育不良,或花粉等营养不足造成的,这不是传染病。预防方法:蜂多于脾时加蛋白质营养液,培育强群是最好的预防方法。

(2)蜜蜂消化不良引起的炎症造成的爬蜂病,可用乳酸菌素片每箱蜂2~4片,兑水拌匀再加糖浆饲喂。也可用于喷蜂脾(带蜂子)。

(3)消化不良造成的爬蜂病,先解剖病蜂,若病蜂的消化道和气管没见膨大或没有孢子虫及其他寄生虫存在,再用手挤压蜜蜂腹部,若有的有水、有的有气、有的有花粉,这就是消化不良症状。2014年6月底7月初,我的蜂场出现这种爬蜂病症状,我迅速将病蜂转移,并对蜂箱、蜂脾进行消毒,紧脾(应蜂多于脾),适当补喂花粉、糖浆或营养液。5~7天喂1次,也可根据情况看幼虫的浆水是否充足而定。实施时,加脾宁慢勿快,以促使蜂群的快速发展。

用药物治疗,将爬蜂康1包、肠通半包,在1 kg 1∶1的糖浆水溶液中混合,喷10个继箱群,直接喷在框梁上,每晚1次,连用2天后基本可以痊愈,效果特别好。有时7天后再有蜂爬蜂的现象,每7天治1次,连续3次,这种症状的爬蜂病就可治愈,既保住了蜂群又保住了蜂场。

(4)蜜蜂爬蜂病综合征。蜜蜂爬蜂病的致病因素很多,有的如上所述是非病菌引起的,有的是病菌引起的,有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如高温季节蜜粉缺少,蜂粮不足,低温潮湿,长期连阴雨天气,孢子虫病,蜜蜂病毒性疾病,蜜蜂螺原体病,细菌性疾病等,关键是要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爬蜂病,可通过几种方法验证,如关王加三换,即换蜂箱、换蜂脾、换场地等。场地用生石灰、火碱等消毒,蜂脾可用消毒王、高锰酸钾、蜂胶液等喷脾消毒。

蜜蜂爬蜂综合症表现为行动迟缓,腹部拉长,翅微上翘,前期呈现跳跃或者飞行后期失去飞行能力,在地上爬行,最后抽搐死亡。有的死蜂吻吐出,翅张开与农药中毒相似,死前急促翻滚(但不全是采集蜂),死蜂多散布在蜂场周围的草丛中的坑洼地里。蜜蜂爬蜂综合症的病因十分复杂,这种病情刚暴发流行时,因临床症状与蜜蜂微孢子虫病的症状有许多相似之处,有时很容易把它当成孢子虫病来治疗,就会误诊。

蜜蜂爬蜂综合症临床用药:

验方一:泽泻30 g,金银花45 g,甘草20 g,陈皮15 g,煎水配糖浆,每副药喂7箱蜂,效果较好。

验方二:乳酸菌素4片,兑250 g糖浆喷洒并饲喂1箱蜂,3~5天一个疗程,根据情况可多喂几次,效果也很好。

(5)病菌引起爬蜂病有不同的表现症状和不同类型,要对症治疗。根据我饲养东北黑蜂50余年的细心观察,病菌引起的爬蜂病一般有两种类型,用药也有所不同。

一是蜜蜂麻痹病引起的爬蜂病,又叫做黑蜂病、瘫痪病,主要危害成年蜂,发病期一般在春秋两季。蜜蜂麻痹病有大肚型和黑蜂型两种类型。大肚型的表现腹部膨大失去飞行能力,行动迟缓,身体不停的颤抖呈瘫痪状,常被健康蜂追咬和驱赶;黑蜂型表现为蜜蜂绒毛脱落,蜂体发黑瘦小。

临床用药:

验方一:蜂具要消毒,饲喂高蛋白维生素营养液,加强蜜蜂排泻,晴天外界温度8~10℃时,用10%醋酸加30℃的糖浆浇在框梁上,促使蜜蜂出巢排泄,病情会缓解消除。

验方二:用大蒜、洋葱适量捣烂加2 kg水浸泡24小时,滤出渣子,再与1 kg糖浆加100 g醋混合,每晚喷洒和饲喂一次,3~5次一个疗程。

二是螺原体感染引起的爬蜂病,黑蜂螺原体感染引起的爬蜂病,前期不明显,中期行动迟缓,后期失去飞行能力,从巢脾上跌落到箱底,慢慢地爬出巢门,飞不起来,只能蹦跳着爬行,爬到场周围低洼地方,最后抽搐死亡,与农药中毒相似。

临床用药:

验方一:用爬蜂宁、爬蜂康按说明兑乳酸菌素片适量,加糖浆喷洒和饲喂,3~5次一个疗程。

验方二:乳酸菌素片4片加糖浆喷洒和饲喂,3~5次一个疗程。

(6)蜜蜂孢子虫引起的爬蜂病,前期症状不明显,后期因孢子寄生虫出现,表现为体质弱,个体变小,无力飞行,病蜂的肠道膨大,呈乳白色,无弹性,环纹不清。这时,蜂场会有病蜂大量爬出巢外,严重时病蜂会满地乱爬。

临床用药:

验方一:1 kg糖浆加1~2 g柠檬酸或者醋,也可用适量乳酸菌素片,每天晚上喷洒和饲喂1次,连续1~2周。

验方二:每箱蜂用乳酸菌素片4片兑糖浆喷洒和饲喂。

验方三:用大蒜汁适量兑糖浆喷洒和饲喂。

3.蜜蜂副伤寒病

蜜蜂副伤寒病的病原体是肠杆菌科的蜜蜂副伤寒杆菌,又叫做蜂房变株型菌,为革兰氏阴性菌。该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弱,在沸水中存活1~2分钟,在58~60℃水中能活30分钟,在40%的福尔马林蒸汽中6小时可被杀死。

该病是东北黑蜂保护区蜂群越冬的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危害极大,常见于冬末和初春,造成成年蜂严重下痢死亡。伤寒杆菌主要生存于污染水坑,蜜蜂采水时杆菌进入体内感染,病蜂又污染饲料和巢脾,使其他健康的蜜蜂很快感染疾病。另外,管理不善引起盗蜂、偏集等都会造成病情的迅速蔓延。冬春季节,潮湿的越冬室,多雨天气,夏季气温骤降等都会诱发副伤寒病的发生。病菌感染黑蜂后潜伏期3~14天,蜜蜂死亡率高达50~60%。

表现症状为病蜂腹部膨大,体色发暗,行动迟缓,体质衰弱,有时肢节麻痹、腹泻等,严重的可见蜂群箱底、巢门死蜂遍地。

防治方法:

(1)远离污染水源,喂清洁水,加强排泄。

(2)按10脾蜂用1片土霉素的量,配制糖浆,隔一天饲喂1次,3~5次为一个疗程,根据情况也可以多喂几次。

(3)营养液加乳酸菌素4~5片,配制糖浆,隔一天饲喂1次,3~5次一个疗程,作为奖励饲喂,能提高个体抗病力。

土霉素、乳酸菌素片治疗蜜蜂副伤寒病效果很好。

4.大蜂螨的防治

大蜂螨,又叫亚洲螨、狄斯瓦螨,是一种常见的蜜蜂寄生虫。目前东北黑蜂保护区的螨害主要是大蜂螨,4月初蜜蜂出窖开繁,蜂王开始产卵,蜂螨也随蜂群开始繁殖。表现症状是巢门前发现有缺翅少足或死蛹被蜜蜂拖出时,可断定有螨害发生。

治疗方法:

(1)利用早春无子脾进行治螨,与晚秋治螨一样,可用喷雾剂,也可用烟剂治螨。若效果不好,连续2次。喷雾剂有气雾一号、蜂之歌等;烟剂有双甲脒烟剂、原敌螨薰烟剂,效果也很好。如果夏季发现有蜂螨可以挂螨扑进行防治,1~2次即可,能够把大蜂螨危害降到最低。

5.小蜂螨的防治

小蜂螨寄生在蜜蜂幼虫和蜂蛹上,很少寄生在成年蜂体上,而且存活时间仅为1~2天。小蜂螨不但可以造成幼虫大批死亡,蜂尸腐烂变黑,而且还会造成蜂蛹和幼蜂的死亡,出房的幼蜂致残。

防治方法:

(1)囚王断子,用升华硫撒在蜂路上,还可以挂螨扑。

(2)用升华硫涂抹在封盖子脾上效果比较好。首先把蜂抖落掉后,用两层纱布包一小包升华硫抹在蛹脾面上,每箱用量3~5 g,涂抹时用力要轻,每隔7~10天1次,连续2次。

猜你喜欢
黑蜂验方糖浆
验方拾珍
验方拾珍
验方拾珍
验方拾珍
糖槭树——流糖浆的树
HPLC-ELSD法同时测定参麦止嗽糖浆中8种成分
中成药(2018年3期)2018-05-07 13:34:23
枇杷糖浆
抢救新疆黑蜂纪行 (九)
——黑蜂的保护利用建议
中国蜂业(2018年1期)2018-01-21 03:25:26
抢救新疆黑蜂纪行(八)
——新疆黑蜂素材后代初步鉴定检测结果
中国蜂业(2017年12期)2018-01-05 05:45:10
抢救新疆黑蜂纪行(八)
——新疆黑蜂素材后代初步鉴定检测结果
中国蜂业(2017年11期)2017-12-29 06: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