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甜|文
“风来的时候,猪都能飞。”操着京腔十足的普通话,面容清秀且透露着书卷气的北方绅士孙延先偶尔喜欢“补刀”吐个笑点。然而,在业界,孙延先的名字除了作为“高级工程师”、“浙江省151人才”……更多的是作为执着电池事业的“疯狂之士”被提及,人们谓之——优雅“狂人”。
孙延先在中国动力锂电池及电动车产业高峰论坛上发言
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投身新能源行业,经十年磨剑,初露锋芒,成立浙江超威创元实业有限公司,成为磷酸铁锂和燃料电池研究领域的佼佼者。与所有创业者类似,孙延先的故事始终披着传奇的色彩,流传着偏执的力量。
毫无悬念,电化学出身,孙延先选择了与电池为伍。2005年,他作为专业技术人才被引进浙江长兴,在有着电池行业领军者地位的超威集团从事电池研发工作。站在“中国电池的产业之都”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孙延先似乎看到了梦想的曙光。他坚信,借助超威集团的支点,他一定能够在电池之路创造出属于他的传奇。“既然别人不敢做,那就我来做!”他的目光最终锁定了在当时饱受争议的锂电池上,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一个“狂人”在行业内诞生了。
2007年,当整个电池行业还沉浸在享受铅酸蓄电池带来的经济红利时,作为超威集团锂电池项目的核心成员,孙延先只身一人北上,拜访清华大学的教授,通过多次的沟通和交流,最终展开了长期的合作。不止如此,在这期间,孙延先还组建了一支由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组成的18人研发团队,他叫他们“十八罗汉”。
从此,孙延先在北京的生活就框在了那个只有几十平方米的实验室里,一框就是两年半的时间。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实验室、宿舍两点一线的生活,孙延先似乎并没觉得乏味,反复的实验尝试也没有让他觉得是煎熬。经过漫长的摸索和研发过程,孙延先和他的“十八罗汉”共同发明了采用独特的控制结晶碳热还原新工艺,制备出了综合性能优良的新一代磷酸铁锂材料方法。材料的振实密度达到了1.45克/立方厘米,比国内先进水平提高了30%;而使用该材料的磷酸铁锂电池产品100%深循环寿命达5000次,而国内的普遍技术水平仅为2000次。2010年,锂电池一炮打响。在当时的北京,超威锂电池凭借其使用寿命长、行驶里程长的优越性,市场占有率一度达至7成。
孙延先与超威集团副董事长周龙瑞参加锂电池及电动车产业高峰论坛
“我享受这样的过程。而且,这一切还只是个开始。”孙延先给自己的科研生活作了一次“走心”的总结。
也就是在那一年,带着项目组中的“十八罗汉”,孙延先将整个锂电池研究组搬回了超威集团总部。他认为这是最好的创业契机——好的技术、巨大的市场潜力、优秀可信赖的团队。“我们会成为锂电池行业的领跑者。”这个锂电池行业的“闯入者”并不掩饰自己的“野心”。2011年,浙江超威创元实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除了影响时代的野心和先人一步的战略观,孙延先从来不缺乏工作狂的特质,而且几乎到了极致。公司新成立时,孙延先既要管行政、人事、研发等对内部门,又要管理公共关系、市场销售等对外部门。相比在北京的日子,在这里,孙延先愈发觉得时间不够用。尤其是从事锂电池研发和制造,没有具体的行业参照标准,因此,孙延先只能死死守着一则信条,那就是“客户需要什么,我们研发什么,我们就做什么。”事实上,孙延先更是一个不愿意随便放过自己的人。在面对不同客户,需要快速开发新产品的高压下,他也要求自己和团队始终要用前瞻性的视角,高要求的技术,全面分析技术动向,在满足客户要求的同时提高自己。
2011年,公司接到了一笔大订单。当时对方只给了3天时间,可产品涉及的却是公司从未接触过的领域,若放弃,则等于放弃整个类型的客户群。这件事若放在别人身上,也许还多少会有些犹豫,但在孙延先身上,这不可能。“不对自己狠一点怎么会知道自己潜力有多大?”答案显而易见,他依旧如此疯狂——从产品研发到样品制作再到长达200页的标书完成仅用了两天时间。随后,他亲自驱车近两千公里将标书原件及样品送到客户手中。
一切都朝着预期的梦想稳步前行。尤其是经历了这一次大胆的尝试,孙延先深刻感受到了人才的力量。随后,他通过引进人才,为科研团队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当初的“十八罗汉”已增长到70余人,其中,拥有“国家千人计划”3人。该团队每年新开发50多个品种,几乎保持每周一件的频率;每年平均申请专利130多项, 2014年新增发明专利26项;每年不少于3种新产品通过新产品认定。
孙延先向天津富士达公司领导介绍锂电生产情况
锂电生产车间现场图
2012年,超威创元公司被列为浙江省首批电动汽车产业化技术综合试点单位,这意味着超威创元公司已是全省电动汽车行业的领跑者。这对孙延先来说,当初站在风口浪尖,即使被人嗤之以鼻也要坚持创锂电之业的选择,是正确的。
“既然选择这一行,我依旧要疯狂下去,永不止步。”新的台阶,新的步履,孙延先把目标转向了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的研发制造。在他看来,找到汽车电池安全性及使用寿命问题的突破口,是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这是一个典型的木桶效应,所以,必须要精益求精,确保构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每一块小电池都完美无缺。由于锂电池具有安全性能不稳定的因素,在汽车电池安全性问题上,超威创元公司提出了“滥用安全”概念——即使客户是在滥用的情况下,也要确保其安全。对于这一概念的解释,孙延先提出了近乎苛刻的生产要求,那就是用火烧烤汽车电池持续一个多小时后,保证电池不爆炸、不着火。
不置可否,解决售后服务问题是电动汽车行业的另一个“痛点”。“若是不保养,发动机能撑过5年吗?同样,我们的汽车电池也需要保养。”孙延先说。让他骄傲的是,超威创元公司已建有完善的售后服务系统,并已成功研发了动力锂电子电池网络智能管理系统。
2015年,超威创元公司捷报频传,除了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柯克领衔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创新团队”正式入选首批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团队,电动汽车用磷酸铁锂电池新列入2014年度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超威创元公司首套批量配套电动汽车动力锂电池也下线,超威集团联合超威创元公司斥巨资打造的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生产线二期工程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尽管企业开始进入稳步发展阶段,但孙延先这几年并没有闲着。只要有时间、有机会,各种创业集训营以及管理课程他都会积极参加。例如A管理模式培训、燃料电池专题培训以及近期参与的科技部人才中心首期科技创新CEO特训营……用他的话来说那便是:我始终还是在创业,而创业,就靠学识来支撑。
多年来,孙延先在铅酸电池、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材料等领域,成功研究发明了18项成果,成功获得8项授权专利,4项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此外,他在国家电池学术期刊上发表了《磷酸铁锂电池新发展》等多篇专业学术论文。
锂电生产车间现场图
“追求领先很容易,保持领先不容易。”回首创业路,孙延先时刻给自己敲着警钟。他不敢懈怠,因为他十分清楚,他始终都是在创业的路上。所以,一无所顾、勇往直前成了他的本能并以此成全自己的理想。
就像他说的,创业者要具有敢站在风口的勇气。改革开放三十年,从下海、炒股、炒房、电子电器、互联网到当今的移动互联和新能源等,大约每5年一次的行业迭代,在造就大量成功者的同时也沉淀了大量错失机会的人。只有那些勇于抓住机遇的人,才有可能成为胜者。
记者手记:孙延先对锂电池一直有着一份狂热的执着,从只身北上搞项目研发,再到成立超威创元实业有限公司,闯入“锂电池行业”并跻身为“领头羊”。提及创业过程,孙延先在今年参加首期科技创新CEO特训营中,这样总结:
我所知的成功创业者有很多种特质。例如:洞察力(眼光)、行动力(执行)、包容性(心胸)、诚信等,甚至包括在外人看来不切实际的理想、梦想或幻想。从已知成功创业的案例中,我们找不出任何一种性格特质或可继承的资源作为创业成功的充分条件。但是,我似乎发现了一种必要的特质,那就是“勇气”。这种勇气,包括敢于梦想、敢于行动、敢为人先、敢于挑战、敢于坚持等等。所以说,创业者是有基因的,这种基因不一定在创业者的血液里面,但一定可以与生俱来,并可传承。这种传承不一定通过血液,也可以通过群体文化的影响进行继承。
作为创业者,需自律、自立、自强,富于勇气和坚韧,正确决策,管好自己、管好管理者、管好团队,最重要的是承担起创业者的责任,不管是内部的、还是社会的,是事业的、还是家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