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三方案”之陡河发电厂建设始末

2015-01-23 01:27武魏楠
能源 2015年1期
关键词:唐山发电厂技术人员

武魏楠

以“四三方案”资金引进建设的陡河电厂,经受住政治动荡、大地震和人员匮乏的轮番冲击,既是时代的标签,也是行业的标杆。

上世纪70年代,由于京津唐地区缺电严重,导致许多老企业不能正常生产,缺电成为了当时阻碍国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加快经济建设步伐,满足“四五”计划经济期间的用电需求,“四三方案”引进国外设备建设的三个大型发电站全部位于华北地区。其中,位于河北唐山的陡河发电站是装机容量最大,投资最多的发电项目。

然而谁也不曾预料到的是,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让这个当时中国最大的发电项目最终建成时间延长到了1987年。

历时13年建设的陡河发电厂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建设过程?史无前例的唐山大地震对于陡河电厂产生了怎样的破坏?在建设过程中,日本日立公司的工作人员又给中国工人们留下了怎样的深刻印象?

本期,《能源》杂志特邀曾参与过陡河发电厂建设运营的工作人员回忆陡河发电厂建设运营历史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以飨读者。

全国队伍大集结

要在陡河旁边建电厂的消息是1973年初传到唐山的。当时唐山方面知道消息的时候,电力部已经和日本日立公司签订了合同,订购了机器。所以,陡河发电厂的建设,决策是国家层面,周总理提出来的“四三方案”的一部分,陡河发电厂更是周总理亲自批准引进的一、二期工程项目;设备谈判是电力部;到了建设准备这一步,才到了唐山这一层。

1973年12月14日,陡河发电厂破土动工。1973年和1974年主要是建设工作。当时厂址所在的位置,也就是陡河水库西畔是一片荒地,距离唐山市区20多公里。因此,不仅需要建设厂房,还要配套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

国家建委二局一公司、陕西电建、北京电建、铁道部一局分别负责土建、安装和铁路施工。这些队伍没有一个来自唐山本地,都是来自全国各地有关电站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最拔尖的队伍。全国各地总计17个单位、万余名职工集结在了陡河水库西畔,开始了陡河发电站建设大会战。

这么多队伍由陡河电站指挥部来统筹安排。指挥部以唐山市为中心,当时的唐山市市委副书记兼任陡河电站工程指挥部总指挥,电力部的代表是岳致中。而真正负责的常务指挥是华北电管局的老局长——杜书润。之后又陆续抽调了原唐山电厂的党委书记、厂长、副厂长兼总工程师。这些原唐山电厂的领导都是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受到冲击被打倒了,在建设陡河发电厂的时期,又被再度启用。

在文革年代,一心一意建设发电厂是很困难的。加上建设队伍来自全国各地,难于相互配合,机组从日本引进,安装技术十分复杂。指挥部领导感到困难很多。后来指挥部提出:“电厂是周总理亲自确定的国家重点工程,请大家来是搞建设,不是搞政治运动。项目现场还有日本专家,我们的一举一动都有国际影响。工地现场不许张贴大字报,谁贴就追究谁的责任。”

应该说,当时指挥部提出这样的要求,也并不确定是否有效。可直到“四人帮”被粉碎,工地现场真的没有一张大字报。

人员筹备学习

1975年3月19日,唐山发电厂陡河电站正式成立,设立组织机构和领导机构,任命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与唐山电站一起归属唐山发电厂。

但是实际上,从唐山发电厂抽调人员早在1974年6月份就开始了。最早从唐山发电厂抽调 的是一个车间主任张维喜。然后逐步抽出生产准备人员及生产运行管理人员。

从1974年生产准备期开始,陡河发电厂所需要的生产工人们都是从唐山发电厂抽调的。当时进口的日立两台125MW机组属于超高压机组。国内有超高压机组的电厂屈指可数,从唐山发电厂抽调出来的骨干力量去有关电厂观摩学习125MW机组的运行,然后就回到唐山重点学习日本的说明书,再编写教材,准备规程、制度、系统图等学习资料。

教授这些内容的都是前期生产筹备人员。当时由于国内英语教育多年中断,很难找到一个既懂英语,又懂电力的翻译人员。这些资料先按专业分期分批送给厂内懂英文的工程技术人员翻译,后来还通过关系,找到了一些兄弟单位如机车车辆厂、开滦煤炭设计院懂英语的老工程师,请他们帮忙翻译,而且没取分毫报酬,才解决了英文说明书的翻译问题。

先学会的人编了教材,再教后来的班组长,班组长再教后来的工人们。由于短时间内陡河电厂来了太多的人员,简易房不够,只能搭设棉帐篷给大家住。那时工业学大庆,口号是“先生产,后生活”,也就没有人在意住宿条件。那时候大家天天学习,先学教程,再学规章制度。很多人员都是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或者是部队转业的人员。虽然很多人说是初中、高中毕业,但是却连X、Y都不懂。好在大家学习的情绪都比较高,很勤奋。到了11月份,大家也都陆陆续续可以上岗了。

倔强的日本人

1975年11月,尽管大家一边学习一边陆续上岗,但是生产条件还不具备。到了12月才开始分段试运行,加上锅炉那边还不具备投产条件,可以说很难按照指挥部的计划在1975年12月投产发电。

“拼死拼活年底也要发电”是1975年陡河电厂的口号。为了能够年底之前发电,缩短启动时间,想取消说明书里面的一项规定,2到8小时的伸胀。伸胀暖机主要是因为新机组第一次试运车或者是大修之后第一次启动,为了检查机组各处是否膨胀均衡。

日本技术人员听说之后,就反对取消此规定,要求严格按照说明书执行,否则不参加1号机组的试运。为此,电厂领导进行了讨论,各种不同意见都有,来自各兄弟单位的一些总工程师也都有不同意见。后来,岳致中决定向当时的电力部部长钱正英请示。钱正英部长说:“重合同,守信用,完全按照日本说明书办事。”

启动方案确定后,日本技术人员来到现场,完全按照说明书规定启动操作,一切顺利。

到了1975年12月31日,是正式并网的日子。当时,不仅日本技术人员对于陡河发电厂运行机组有疑惑,一些建设单位也有疑惑,因为此前国内有过新机组启动之后生产单位接受不了的案例。日本人把带来的高级洋酒摆在了汽机机头,5点25分,一号机组顺利并入电网,高级洋酒也被日本人洒在了车头前庆祝。endprint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和日本人一起工作有着严格的纪律约束,工人们都要经过严格的政治审查,言行需要很谨慎,很难说有什么个人交往。但是日本技术人员在平时的接触中,态度都很和蔼可亲。

更令中方工作人员印象深刻的是,日本人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坚守操作规范的严肃认真。这些都为陡河发电厂1、2号机组的顺利运行做出了贡献。

大地震

1976年6月,1号机安装完进行调试。进入7月份,进行第二台机组安装调试的时候。2号机组正在进行通气实验时,7月28日,发生了地震。

这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对于陡河发电厂影响十分巨大。120多名职工、1000多名建设职工和家属遇难。已经投产的1号机组设备受到了损坏,不得不进行修复。更糟糕的是,厂房也几乎被夷为一片废墟。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000万元。

震后,国务院专门批复了复建方案,在水电部、华北电管局的领导下,北京电建公司负责恢复1号机组,西北电建恢复2号机组。正在进行安装的3、4号机组也分别由北京电建公司和西北电建公司负责。

由于2号机组地震时还处在安装阶段,恢复起来较快,1977年7月26日就正式投产。到1977年11月、1978年3月,3、4号机组也相继投产。1号机组1978年8月震后恢复重新投产。

地震中,9名住在唐山宾馆的日本技术人员伤亡,其中125兆瓦机组安装总代表田所良一、电气仪表安装代表武腾博贞、新日本通商株式会社翻译须永芳幸3人不幸罹难,其余6人中有3人重伤、3人轻伤。伤者于当日被紧急送往北京治疗,后又转到上海,治愈后陆续回国。

后来,为了迅速恢复陡河发电厂工程建设,陡电工程指挥部按照中日合同规定请日方技术人员重返工地工作。1977年5月,国务院特别批准日本技术人员不受唐山停止对外开放的限制,可以重返工地。当时日本技术人员专门重新返回工地,不仅安装了各个机组,还收集了地震后的1号机组的数据,非常认真负责。

80年代的国产机组

1978年陡河电厂一、二期机组全部投产之后,陡河发电厂就是京津唐电网的主力电厂,不仅保障了北京的用电,还是电能输出大户。投产3年多之后,陡河发电厂收回全部建设投资。一、二期工程1981年获得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四台机组总计750MW的装机容量已经不能满足京津唐电网的需要。国家计委又有批准扩建了三、四期工程,各安装两台国产200MW机组。

这四台200MW机组是国产首批200MW机组。事实证明,国产200MW机组存在一定的先天缺陷。随着三、四期工程四台机组的陆续投产,陡河电厂全年供电煤耗也不断上升上升。之后,我们与哈尔滨设备厂家积极探索,引进、借鉴国外近20项先进技术和设备,终于使国产设备逐步稳定,实现了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国产设备在售后服务等方面水平也和外国公司有一定差距。1、2号机组曾经出现过低压缸变形的缺陷。经谈判,认定是日方低压缸设备存在问题。日方首先给出了一个修复方案,并重新设计低压缸,把汽缸的设计图纸也给我们了,表示如果需要,可以按照图纸重新定制一个。后来,日立公司派来了技术人员,按照维修方案对1号机进行维修

进口机组跟国产机组相比较,一是自动化程度高。可以节省人力资源。当时我们没有操作这种高级机组的经验,参照兄弟厂的标准设置岗位,不需要的地方也设置了值班人员。后来,随着我们对机组了解的深入,逐渐取消了不必要的值班岗位。

进口机组另一个优势就是质量好。40年的时间,日本机组打开外壳,里面还和新的一样。而且进口机组在运行过程中震动的幅度都要明显小于国产机组。

可以说,这四台日立机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代表了国内发电行业的高水平。电厂建设之后,我们接待了全国很多电厂和制造厂的学习队伍。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的时间里,陡河发电厂为保障首都、乃至整个华北电网的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尽管由于装机容量的限制,陡河发电厂已不再肩负保供北京乃至整个华北电网的重任,但仍然是唐山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2008年12月,由于“上大压小”的政策需要,一期1、2号125MW机组停止运行。现在这两台机组依然停放在厂房中。而另外2台日立机组,尽管经历了近40年的时间,依然安全稳定运行着。endprint

猜你喜欢
唐山发电厂技术人员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唐山分行
发电厂的类型(二)
企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的探索
唐山香酥饹馇圈
王大根
把唐山打造成为国家级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马纯栋:维修技术人员应提高诊断仪的利用率
GE携手First Solar共同打造新一代光伏发电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