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试从“愁”的角度来探讨贺铸的《踏莎行》。贺铸(1052年-1125年),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北宋著名词人。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他性格特异,喜谈时事,敢于针贬时弊,不肯卑颜屈膝,颇具知识分子的清朗气节和秉正个性。他的词大多着力抒写个人的身世经历和某些社会现实,风格豪放劲朗,慷慨悲壮。但就是这样一位“面目可憎”的“贺鬼头”不单能写“山石句”,还是一位善写断肠佳句、万种闲愁的词家里手,这跟其外貌形成强烈反差,给人以视觉和心理上的冲击。
关键词:贺铸;踏莎行;愁
罗大经《鹤林玉露》云: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洞不可掇,赵嘏云‘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闲愁一倍多是也;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少游云‘落红万点愁如海是也。贺方回云‘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盖以三者比愁之多也,尤为新奇,兼兴中有比,意味更长。”[1]通观贺铸《踏莎行》,无一例外都以“愁”为感情基调,可谓“借纸上之词,言心中之愁”。
一、感时伤事之“愁”
词最适合用于抒情,贺铸《踏莎行》开篇即“惜余春”。
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红涨绿鱼文起。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
留恨城隅,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倚。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
从题目可以看出作者对于时光易老,韶华难再的感慨。春光虽好,然春时易去,一个“惜”字道出作者对美好春光的留恋与不舍,大有李商隐《登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遗风。该词上片惜春思归,下片自然而然地转入怀人。“留恨城隅,关情纸尾。”写当初与妻子的离别及日后的书信传情。城隅,即城角,当初与妻子离别之处。不忍离别,却又不得不离别,伊人远去也,可如今时光也要悄悄的溜走,于是便有“留恨城隅”。一个“恨”字笼罩了下片,这“恨”何尝不是一种淡淡闲愁?接下去作者描摹了抒情主人公凭栏远眺的镜头。中国古典诗词中常借凭栏远眺写愁绪。李煜《浪淘沙》有句云:“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写抒情主人公倚着栏干长久地凝视着西天的落日。结尾化用杜甫《春日忆李白》诗句,杜诗云:“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以遥望对方所见的景致道出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贺词云:“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写夫妻老矣,却关山阻隔、江南渭北天各一方。结处用语质拙,不雕饰,不张扬;江南渭北已溢出无限情思,而鸳鸯白头更让人感慨万端。
二、仕途坎坷之“愁”
贺铸一生仕途坎坷,于其词中有大量体现。请看《踏莎行·芳心苦》: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褪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沈祖棻《宋词赏析》:这首词是咏荷花的,暗中以荷花自比。诗人咏物很少止于描写物态,多半有所寄托。因为在生活中,有许多事物可以类比,情感可以相通,人们可以利用联想,由此及彼,发抒文外之意。[2]
此词起两句写荷花所在之地。“回塘”,位于迂回曲折之处的池塘。“别浦”,不当行路要冲之处的水口。荷花在回塘、别浦,就暗示了她处于不容易被人发现,因而也不容易为人爱慕的环境之中。第三句由荷花的美丽转入她不幸的命运。古代诗人常以花开当折,比喻男子学成当仕,故有无名氏所歌《金缕衣》云:“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以荷花之不见采由于莲舟之不来,莲舟之不来由于绿萍之断路,来比喻自己之不见用由于被人汲引之难,被人汲引之难由于仕途之有碍,托喻委婉。
第四句再作一个比喻。荷花长于回塘、别浦,莲舟又被绿萍遮断,不能前来采摘,那么能飞的蜂与蝶该是可以来的吧。不幸的是,这些蜂和蝶,又不知幽香之可爱慕,断然不来。这是以荷花的幽香,比自己的品德;以蜂蝶之断然不来,比在上位者对自己的全不欣赏。这首词从表面上看似乎写词人爱情失意的断肠”愁情,实则借写美人不遇的“愁”情,来抒写了自己仕途不得志的“愁绪”,这是继承和发扬了屈原的“美人香草”比兴取喻。
莲舟不来,蜂蝶不慕,则美而且香的荷花,终于只有自开自落而已。“红衣脱尽”,是指花瓣飘零;“芳心苦”,是指莲心有苦味。在荷花方面说,是设想其盛时虚过,旋即凋败;在自己方面说,则是虽然有德有才,却不为人知重,以致志不得行,才不得展,终于只有老死牖下而已,都是使人感到非常痛苦的。
由于古代诗人习惯于以男女之情比君臣之义、出处之节,以美女之不肯轻易嫁人比贤士之不肯随便出仕,所以也往往以美女之因择夫过严而迟迟不能结婚以致耽误了青春年少的悲哀,比贤士之因择主、择官过严而迟迟不能任职以致耽误了建立功业的机会的痛苦。这首词则通体以荷花为比,更为含蓄。
三、致仕失志之“愁”
《踏莎行·阳羡歌》:
山秀芙蓉,溪明罨画。真游洞穴沧波下。临风慨想斩蛟灵,长桥千载犹横跨。
解组投簪,求田问舍。黄鸡白酒渔樵社。元龙非复少时豪,耳根清净功名话。
此词大约写于作者初到宜兴时,词中抒发了作者致仕后落寞失志的情怀。
词之上片首写阳羡山水的秀丽,次言该地之溶洞。全词内容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藩篱,把本应诗中表现的内容写进词中。“真游”之真,即仙。阳羡有张公洞,相传汉代天师张道陵曾驻迹修行于此,故以“真游”目之。洞内石钟乳凝结,或垂或矗,洞穴嵌空邃深,曲折通幽,据说可以“步步势穿江底去”。词人“洞穴”之后缀以“沧波下”三字,写出了天工造化之奇,引入产生无限的遐想。四、五两句咏史,既总结上片,又为下片词人的抒怀埋下伏笔。西晋周处,阳羡人。少年时凶强使气,与南山虎、长桥蛟合称“三横”,曾为乡里所患。后来他翻然自新,杀虎斩蛟,终成一段佳话。漫步长桥之上,思接千载,不禁临风喟叹:当年斩蛟处的长桥,经历千年风风雨雨,如今依然横跨河上;而轰轰烈烈、名震一时的英雄豪杰却如明日黄花,杳无踪迹,这怎能不使“铁面刚棱古侠俦”[3]的词人顿生物是人非之感呢!“慨想”二句,虽有对周处的倾心赞誉,然而更多的却是无限的感慨。过片承“慨想”之暗转,直接抒发他此时此地的心声。“组”,丝织成的阔带子,古代用以佩印:“簪”,古人所用的一种针形头饰,可以用来固冠。“解组投簪”,皆谓弃官。词人徽宗大观三年(1109)曾写《铸年五十八因病废得旨休致一绝寄呈姑苏毗陵诸友》一诗,其中有“求田问舍向吴津,欲著衰残老病身”的句子。这里,词人又一次宣称,他要挂冠归隐,求田问舍,去过那种黄鸡白酒,渔樵溪山,“侣鱼虾而友麋鹿”的优游生活。但这并不是词人的内心归属。
他年轻时曾有着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而四十年的从宦,却使他一步步认清了污浊、冷酷的政治现实。故而这首词的最后,词人反用古典,写出了“元龙非复少时豪,耳根清净功名话”这貌似达观而实则悲愤的句子。“元龙”,是三国名士陈登的字。据《三国志·陈登传》所载,当汉末天下大乱之时,忧国忘家,为天下所重。他曾对来拜访他的许汜“求田问舍”,这件事得到了刘备的激赏。词人这里以陈元龙自比,却说“非复少时豪”,不但不反对别人的“求田问舍”,自己也“求田问舍”起来了,则不过是说反话。他慨叹自己再也没有少年时的豪气,再也不愿听到功名之类的话了。
词人本篇当中表达的退隐思想,是对当时社会黑暗、政治腐败的无声反抗。词之结尾反用古典,展示了自己从“少时豪”到当下但求“耳根清净”的痛苦历程,充满了英雄末路的沉郁悲愤,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
四、结语
贺铸空负满腹才华,却报国无门,一生抑郁不得志,加之不幸的身世、坎坷的仕途集于一身。故而只能在急雨收春之际,凭栏远眺寄闲愁;只能以莲花无人采的“香草美人”法,借怀恋美人以抒发自己幽居穷处的苦闷;只能在隐退阳羡之后,“黄鸡白酒”,“求田问舍”写苦闷的“愁”情。真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参考文献:
[1]萧统:《文选》,中华书局1977年影印胡刻本。
[2]沈祖芬:《宋词赏析》,北京出版社2003.3
[3]夏承焘:《瞿髯论绝句》,中华书局1979.3
[4]唐圭璋:《全宋词》,中华书局1965.6
作者简介:王松,男,兰州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