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的宗教观念

2015-01-23 08:49冯霞王心远刘勇
北方文学·下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西游记

冯霞 王心远 刘勇

摘 要:《西游记》作为明清小说代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宗教思想,这部小说将佛教、道教、儒教结合在一起,反映出当时社会三教合流的宗教思潮。究其原因,有作者自身宗教思想意识的影响,也有当时政治、历史、传统文化的影响。作者借此小说反映出中国人自古以来独特的宗教信仰和当时社会个性解放的启蒙思想。

关键词:《西游记》;宗教思想;三教合一

一、《西游记》中体现的三大宗教

佛教、道教、儒教三大宗教,在《西游记》中均有所体现,在人物塑造、情节描写中有迹可循。

(一)佛教思想

《西游记》是以唐代高僧玄奘为原型的神魔小说,主要就是叙述唐僧师徒三人西天取经的过程与经历,因此,作品本身就是在佛教思想下展开的。比如在经历灭法国难行七十难时,国王发誓要杀一万个和尚,加上唐僧师徒四人,正好凑成一万。孙悟空使出奇招,使有品职的官员都昏睡过去,把他们的头发也都剃光,也成了和尚模样。第二天早上,国王、皇后、大小官员发现自己都成了光头,幡然醒悟,从此再也不敢杀戮和尚。这个故事在《西游记》中很有代表性。它以诙谐轻松的笔调展现了一场残酷的宗教迫害。这种宗教迫害是以历史上屡见的灭佛为背景的。在《西游记》中出现此情节,也是作者想借此表达佛教不可磨灭的地位之意。

(二)道教思想

《西游记》中,天宫灵霄宝殿中的玉皇大帝,以及四大天王、四大元帅,天兵天将,太白金星,外加三清:原始天尊、上清宝、太上老君都属于道教范畴。

在西天取经的路途中,经常有妖怪半路杀出,想要杀掉唐僧,吃“唐僧肉”以求长身不老,这是道家追求长生不老的思想体现。在描写孙悟空遇到妖魔鬼怪而无法对抗时,他会去向众神求助,如《西游记》第六十五回中,被黄眉大王的金铙扣在里面,默念“乾元亨利真”的咒语,拘来众神,这是典型道家的经典。其次,《西游记》中不少诗词韵语,都直接或间接地揭示了道教丹道学的内容,并且,《西游记》中穿插了不少道教修炼方法、神仙法术、宗教仪式等描写。

(三)儒教思想

儒教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忠、孝”,其中“忠”是指臣子对君主的服务,“孝”是指在封建社会中对父权的服从,《西游记》中的唐僧就具有这种强烈的忠孝思想,书中第八十五回,唐僧被妖怪捉住,他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生命安危,而是说:“今若丧了性命,可不盼杀那君主辜负那臣子?”并对樵夫说:“事君事亲,皆同一理,你为亲恩,我为君恩。”由此,中小的儒家情怀表露无遗。孙悟空在入门之后首先学的不是法术,而是各种礼节,这便是儒教中的“礼”,而在西天取经的路途中,师徒四人遇事打抱不平、救死扶伤、助弱锄强,这正是如家仁义思想的体现。

二、《西游记》中的三教合一思想

《西游记》融合了佛教、道教、儒教三种宗教思想,并且将三种独立的宗教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比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他神通广大,即具有儒家积极向上、豁达乐观的精神,又具有道家返璞归真、追求身心自由的人格,再如菩提祖师,三教皆通,既可传给孙悟空长生之妙道,对道家文化了若指掌,又在悟空拜别他时说:“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言语之间体现出佛家轮回思想。又如孙悟空大闹天宫,道教诸神无法收拾,佛祖、菩萨即赶来相帮;唐僧、孙悟空去西天取经,道教神仙若东海龙王、太白金星、二十八宿都随叫随到,无不体现出了佛道杂糅的特征。

《西游记》中三教平衡,故事背景以佛教为主,旁白语言中则多体现了道家思想,而对于师徒四人以及诸多人物的塑造,表现出来的则以儒家为主,因此,《西游记》中的三教由此合一。

三、《西游记》中宗教思想的成因

《西游记》中的宗教思想跟当时的政治、文化、历史以及作者自身宗教意识都有关系。

(一)政治成因

宗教与政治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统治者向来都是用宗教控制人民群众,以此方式维护自己的统治,因此,只要某种宗教信仰是有利于统治者维护自己的统治的,就会被提倡和利用。汉唐以来,统治者信奉的不再拘泥于儒教,不少统治者开始信奉佛教,更有一些人开始追求道教中所说的长生不老之术。吴承恩生活的年代里,明朝皇帝如明世宗朱厚璁又是热衷于方士之术、沉迷于道教玄修的昏君。

(二)历史成因

中国历史上,宗教的地位就比较低,而皇帝的地位仅次于天地,所以,当统治者与宗教冲突的时候,百姓就会放弃宗教,历史上就有很多打击宗教信仰,维护统治者地位的事件,最后都以统治者胜利告终,吴承恩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将这种宗教淡漠的思想写入作品中的。

(三)传统文化成因

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包融性,百姓既需要积极入世的儒教,也需要道教、佛教加以补充,儒教更为现实,需要道教、佛教来安慰、平静人心。因此,三教合一的形成受文化的深层影响,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四)作者自身宗教意识的影响

细看吴承恩生平,他并非专注于某一教派的教徒,《西游记》是吴承恩的力作,其中思想之丰富,感染了以后数百年的文人。吴承恩强调三教合一的思想,这是当时文人儒者的主要观点。

《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其内在价值不可预估,除宗教观念以外,还有更多的深层价值有待后世研究。

参考文献:

[1](明)吴承恩.西游记[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刘荫柏.说西游[M].北京:中华书局,2005.

作者简介:冯霞(1973—),女,中国吉林白山人,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王心远(1990—),女,中国吉林省吉林市人,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刘勇(1971—),男,中国辽宁锦州人,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西游记
《西游记》校释补苴三则
闽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