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专业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设置现状调查分析

2015-01-23 06:52刘馨潞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21期
关键词:实训设置教学方式

□刘馨潞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通过对口单招升入高职校深造。中、高职的衔接也成为当下教育和科技发展的热点话题,随之,中高职衔接中的各种问题也应运而生,主要集中在中、高职衔接的培养方案、专业设置、课程开设以及实训实习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这其中,解决课程衔接的问题又是关键,为探索课程衔接问题的解决途径,以学院对口单招的机械专业学生为例展开调查,全面深入地了解并分析现状,为后续进行中高职衔接课程设置方案的研究提供依据。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工具设计。编制了《机械专业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设置研究调查问卷》。学生问卷由两部分组成,共19 道问题,第一部分主要调查学生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调查的中心内容,问题涵盖了就读意愿、培养规划、教学实施、实习实训、评价机制、未来发展6个方面。每个大方面又下设小的调查点,其中,第1~17 题为封闭式问题,18、19 题为开放式问题。具体来说,调查问卷的第1~3 题调查学生对对口高考的招生制度的认可度;第4 题调查中高职教学方式的差异;第5、6 题分别调查中高职培养计划和课程的对接情况;第7、8 题调查衔接课程的设置实情;第9 题重点调查教材的适用情况;第10~12 题调查实习实操的现状;第13~15 题为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调查;第16 题调查考核的方式与内容,第17 题调査考核的标准;第18、19 题为开放性问答,其中第18 题调查学生对高职毕业后就业前景与竞争力的期盼值,第19 题则为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的设置征集一些具体措施。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问卷调查于2014年6月至2014年9月进行,面向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机械船舶设计方向)12级和船舶工程专业13 级对口单招班的学生展开,问卷共发放95 份,收回91 份,有效问卷89 份,有效回收率为93.68%。调查样本的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调查样本分布情况表(单位:人)

二、调研对象与数据

为准确地呈现调查结果,研究采用频数分布与差异分析法来处理数据。频数分布体现总体统摄,差异分析完成细节比较,按照问卷调查的6个方面依次对调查结果进行量化分析。同时结合访谈收集的信息,整理、归纳,进行质性研究,使二者有机结合。

(一)就读意愿。一是对学生中职毕业理想的调查,在89名学生中,当初只有47 人的毕业理想是升学,也就是只有一半的人有继续深造的想法,而其它选择就业、创业等的人数比例也占到了47.19%。事实上,中职生升高职的愿望不迫切,也会构成对中高职衔接教育发展的挑战。二是调查学生选或不选高职的原因,可以了解他们的学习意愿,因为学生主观学习意愿越强烈,学习效果也才更好。调查结果如图1,很显然,为何选择高职,就业压力起了主要作用。有75 人因此而选读高职,完全符合和比较符合的人数加起来高达54 人,占了60.7%的比例。父母要求、个人意愿等虽是次要因素,但不容忽视,其中个人入读意愿不高应引起注意,某种程度上,这说明了高职教育自身的吸引力不够。

图1 选择高职的原因

就“中职升高职的必要性”的认可度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认为完全有必要和有一定必要就读高职,分别占到了33.70%和53.93%。而极少人认为没必要或完全没必要。认可度调查说明学生还是认为高职学习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的改变和机遇。

(二)教学实施。人才培养的主心骨是教学实施,中高职衔接一体化的主体也正体现于此。在此,围绕“教学方式”、“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等几方面展开了调查。

1.教学方式与教学计划。关于“教学计划是否兼顾到不同生源”的调查,51.68%的学生认为目前的教学计划很少兼顾不同生源的学习基础,43.82%的学生认为有所兼顾,而认为完全兼顾和完全不兼顾的学生则各占2.25%。可见,教学计划区分生源的执行是远低于期望值的。

教学方式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关于“教学方式和中职学校是否有所差别”的调查结果显示,62.92%的学生认为中高职教学方式有所不同,而33.71%的人认为这种差别很小。只有1%和2%的学生分别认为教学方式没有差别和完全不同,中高职教学方式理应有所不同,教学层次的不同也体现在教学方式的不同中,高职教学方式应更为优化。

2.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研究的重点,所以这方面调查更为详细。对“学生目前所在专业的课程安排是否与其过去在中职的专业对口”进行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大多学生认为课程安排合理,部分课程与专业对口,但也有6.74%的学生认为课程安排不合理,与专业不对口。

图2 课程安排对口与合理性

课程是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获得职业技能、重塑道德人格的重要载体。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的组织、内涵以及执行实施。根据对“课程重复度的调查”发现,90%以上的学生都学过了如“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电工电子、机零机原、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课程,这说明课程设置重复度很高,如果培养模式再无实质性改变,学生在高职学习中会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将是一句空话,其结果只是人力、物力的白白消耗而已。不同名称的专业换汤不换药,所学知识技能大体相似,自然也形成不了特色和优势,最终学生面临就业时必然也会遇到问题。

此外,在调查“学生认为更多开设哪类课程有助于他们今后的就业”时,由表2 发现,学生感兴趣的,想学的其实很多,而如今的课程设置中却没有这些内容,所以,目前课程设置中的薄弱环节显露无遗。

表2 学生希望开设的课程类型

3.教材选用。教材是教学的参照,调查从实际使用教材的深度、广度、进阶性和连贯性几方面展开,其结果如图3。对于教材的难度、广度和进阶性三个方面,多数同学表示满意,但是教材的贯通性明显不够。

图3 高职教材调查

(三)实习实训。实习实训是中高职教育的核心,也是职业教育学生熟悉工作岗位、强化职业素养的必由之路。对此,从“校企合作”、“实训差异”和“实训条件”等几方面进行调研。如图4所示,就中高职校企合作的异同方面,有58.46%的学生认为中、高职学生的参与方式有所不同,这一比例差强人意。

图4 校企合作参与方式

对“高职的实习训练与专业技能培养与中职的相比”进行调査时,只有10.11%的学生觉得现在高职的实习环境比中职的好很多,专业技能培养非常满意;大部分同学都觉得实习环境与中职差不多,专业技能培养一般化;此外,也有13.89%的学生认为高职比中职的实习环境还不如,对专业技能培养较不满意。

“对实训条件满意程度”的调查如图5,获得一般满意及以上认同度的,实训设备方面为25.8%,实训指导为50.5%,实训时间达到了76.4%。

图5 实训条件满意程度

(四)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劣与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生的未来发展密切相关。调查中,有60%的学生认为目前人才培养模式与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少部分相同,有16%和20%的学生认为完全不同和大部分相同,还有4%的学生认为完全相同。实际上,中高职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应该有所区别的。

在调查“目前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否符合行业的人才需求”时,认为符合和不符合行业需求的人几乎各占一半,认为完全符合和完全不符合的则各占2%和5%,这应该与学生个人对社会行业的认知和了解程度有关。

对“目前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否符合个人所想获得的能力素养目标”的调查结果则令人堪忧,其中63%的学生认为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与个人所想获得的能力素养目标悬殊很大。

(五)评价机制。考核评价与一体化课程衔接不可分割,学业考核包括考核的“形式”、“标准”、“内容”及“结果”几个方面。由于中高职生源不同,所以考核各方面应注意有所区别。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考核方式完全区分和完全不区分的人都没有,有65.17%的人认为少数课程区分了,而其余的则认为大多数课程区分了。

关于高职课程的考核是否坚持了“知识+能力”的标准也是调查的重点。其中,大部分的学生认为学校部分课程坚持了“知识+能力”的标准,认为完全坚持或完全没有坚持的学生很少。

(六)就业发展。服务就业是高职教育的宗旨,也是衡量高职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完成了三年的高职学习后,是否比中职毕业后的就业前景更广阔,竞争力更强呢?学生给出的调查数据较具说服力,大部分的同学认为经过高职教育后就业前景更为广阔,更具职业竞争力。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机械专业中高职衔接一体化在升学选择、教学实施、实习实训、培养方案、评价考核等方面都不够完善。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一,培养方案随意。中、高等职业教育都是对人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培养目标的明确应从职业岗位的不同要求及相应规范中去确定。培养方案则应在培养目标的指引下制定,较中职而言,高职生的知识面上应广而宽;理论基础和专业技术则应深而精。在制定培养方案时也应因材施教,不能中职生跟普高生完全一样。

(二)衔接载体不可靠,课程设置少规范。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不仅是制约机械专业中高职衔接的瓶颈,也是整个中高职衔接教育的通病。目前中高职衔接课程开设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文化基础课脱节。由于很多中职生文化基础知识不牢,导致高职教育在拓宽、加深学生知识面的时候困难重重。

2.专业技能课程倒置。不少中职学校办校时间长,软硬件设备都颇具规模。相反,机械专业近几年才发展起来,各类教学设施设备、师资等都却相对缺乏。于是,就出现实践技能课程的“倒置”现象。

3.课程与教材选用上不衔接。由于某些中职专业与机械专业在课程设置或教材选用上无法协调,因此教材的连贯性,进阶性等都无法实现,这也造成知识难以衔接。

(三)衔接过程不严谨,教学实施流于形式。教学计划是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然而,教学实施中却想到哪里做到哪里,随意更改,专业教学和技能培训存在短斤少两的现象。教学方式也没有特点和变动,方式陈腐,效果低下,考核机制也不完善。

四、结语

通过本次调研,总结出目前机械专业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认识到机械专业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设置应从制定进阶化的培养目标;设计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发展多元化的课程衔接方式;推进理论考核与技能测评的统一化等几个方面来展开,切实达到促进机械专业中高职教育的“真正”衔接,人才培养符合社会需求,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提高的目的。

[1]金盛.涨落中的协同——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教育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3

[2]刘荣秀.中高职衔接的现状调查与政策评析——以广东省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0

猜你喜欢
实训设置教学方式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