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 荣 布仁巴图 赵百岁
(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 通辽 028000)
蒙医学是蒙古族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医学,是蒙古族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传统医学的组成部分。它吸收了藏医、汉医及古印度医学理论的精华,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地域特点和独特医药学理论体系。在临床诊治疾病中具有药量少、疗效好、经济简便等特点。
蒙医学的理论体系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的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为主导的特点。在蒙医学理论中阴阳、五元五行、三根(赫依、希拉、巴达干)、七素、三秽是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原则的辨证理论基础。
蒙药主要以蒙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依据蒙药药味、蒙药药效、蒙药药性、蒙药药力、蒙药炮制及制剂、蒙药用法与用量等蒙药药理学原理配伍制剂。蒙医利用蒙药(蒙医四施之一)的17 种效能来补偏救弊,调整机体内部的三根,即克制三邪赫依、希拉、巴达干的20 种特性,使其盛衰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和健身的目的。
蒙药源有植物、动物、矿物,仅典籍所载已达2000 种以上。在临床应用中大部分采用中药材,只是在加工制作方法和用法上与中医不同,蒙药物具有三小(毒性小、副作用小、剂量小)、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五方便(采集、生产、包装、携带、服用方便)的特点。蒙药最具有民族鲜明特色的药用种类有森登(文冠木)、乌和日-西鲁斯(蒙古山萝卜)、阿拉坦-其其格(金莲花)、昂给鲁莫斯-毕日阳古(香青兰)、敏吉一茵一苏日(紫筒草)、巴嘎-塔日奴(瑞香狼毒)、嘎顺-包日其格(苦豆子)、楼格莫日(糙苏)、汗达盖-合勒(肾叶橐吾)、敖朗黑布(绶草)等。蒙药材中,用的最多的是麝香、丁香、荜茇、豆蔻、香青兰、马钱子、水银和草乌等;一般如果配伍中用到草乌,多数都配诃子(阿如勒)。
蒙医药学的治疗分为饮食、起居、药物和外治术4 种,称作四施法。以下简要介绍常用的蒙医传统疗法。
放血疗法:在一定的部位,将浅部脉道(静脉)切开或穿破,进行放血,借以引出病血,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拔罐穿刺法:拔罐与放血结合的外治法,先固定某一部位进行拔罐,取罐后在隆起部位用三棱针或皮肤针浅刺几下,再行拔罐,吸出恶血与黄水,而达到改善气血运行,治疗疾病的目的。本法多选择肌肉丰满、富有弹性、没有毛发和骨骼凹凸的部位进行。其特点是见效快,疗程短,简便易行,病人无痛苦,没有危险性。
灸疗术:用灸草柱或灸草条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的一种疗法。灸疗术分蒙古灸、白山蓟灸、西河柳灸、温针灸。
酸马奶疗法:蒙古民族的一种传统的饮食疗法。蒙古人的饮食习惯以奶食、肉食为主,在饮食方法上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酸马奶疗法具有强身、治疗各种疾病的功效,尤其对伤后休克、胸闷、心前区疼痛疗效显著。据研究,酸马奶中有多种有益于身体的有效成分,如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特别是维生素C 含量较大,还有氨基酸、乳酸、酶、矿物质以及芳香性物质和微量元素。如用酸马奶治疗水肿、骨折(用酸马奶卸解错位愈合,重新接骨)、巴水病(坏血病)、肺炎等。
蒙医正骨术:蒙医正骨术是历代正骨医学家们所积累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治疗各类骨折与关节脱位、软组织损伤等一系列病症的疗法。蒙医正骨术分整复固定、按摩、药浴治疗、护理和功能锻炼等6 个步骤进行,有解毒、舒筋和活血的作用。
除此以外蒙医疗法还有针刺疗法、浸浴法、罨敷疗法、阿尔山疗法、涂擦疗法、涂摩疗法、推拿疗法、喷酒疗法、震动复位疗法、拔罐疗法、色布苏疗法、披皮疗法、沙疗法、盐-沙疗法、佩带碗疗法、缠绕疗法、包缠疗法、贴敷疗法、熏疗法、蒸汽疗法、茶酒疗法、小儿巴日乎疗法、婴儿的朝日拉忽疗法、安代疗法、油脂疗法、泻下疗法、鼻药疗法、猛烈导泻法、脉泻疗法等有很多特色疗法。
4.1 传统蒙医萌芽和经验积累时期:13 世纪之前的1000多年时期。“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地高陵居,风寒冰冽,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1]这是与蒙医学有关的疗法在中医文献中首次记载。这一时期的蒙古族民间医学有了以“寒热对立统一”思想为指导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医学理论。诊治疾病时主要根据这一理论,治热症时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寒性疗术和方药,治寒症时则用消食化瘀、补血升温、通畅气血的热性疗术和方药。
4.2 传统蒙医及其理论形成时期:13 世纪初至16 世纪中叶时期。“由于长期战争,特别是蒙古族崇尚骑射,因金疮与跌打损伤救助的需要,促进了外伤科的发展。”[2]并且,在长期医疗实践基础上产生了初步的医学理论。这些理论包括:寒热理论;滋补理论;以震治震理论;初步的解剖、药物及急救知识;初步的哲学观作为指导等。在蒙汉民族往来的漫长历史进程中,不少北方民族医家致力于学习和研究汉医,有些汉医著作被传播到蒙古地区,对传统蒙医学产生了一定影响。《饮膳正要》、《瑞竹堂经验方》、《金兰循经》是这一时期出现的蒙汉医学合璧之杰作。
4.3 近代蒙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时期:16 世纪中叶至20 世纪中叶时期。1576年,藏医经典著作《四部医典》传到蒙古,印度佛教巨著《丹珠尔经》于17 世纪末被译成蒙文,同时期在佛教寺院设置医学教育的专门机构——曼巴札仓,兴办医学教育,这些在蒙医发展史上起着重要作用。蒙医吸收了藏医学及印度医学的以五元学说为核心的“三根理论”和“七素理论”及临床治疗,并把它与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相互渗透,结合蒙古地区的特点和民间疗法,创造性地加以改造和发展。另一是间接影响,即通过中医学传入蒙古地区,从而影响和丰富了蒙医理论,如阴阳五行学说、脉诊等成为蒙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这是蒙医药的积累辉煌时期。
4.4 蒙医学发展的崭新时期: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医学的蓬勃发展,设立了蒙医药研究机构,开办了蒙医药院校,培养了大量蒙医药人才。在继承整理丰富药用遗产的同时,对蒙药资源进行多次考察,整理翻译编辑出版了大量有关文献资料和著作。同时,搜集收藏分散在各地的蒙医古籍,对藏文古籍进行翻译和整理,已翻译出版的有《四部医典》、《蒙医药选编》、《蒙医金匮》等多种经典著作。编写出版了《蒙药学》、《蒙汉藏文药名对照》、《肝病治疗经验》、《蒙药理研究》、《蒙医验方集》、《蒙医学基础知识》、《蒙医医疗手册》、《蒙医内科学》、《蒙西医结合心脏病学》、《内蒙古蒙药材标准》及《内蒙古蒙成药标准》等多种书。
5.1 蒙医文献理论方面
5.1.1 关于寒症:在《四部医典》里,对寒热症虽有“所有疾病归纳起来有寒热两类”的观点,但没有专述“寒症”的篇章。18 世纪蒙古族医学家伊希巴拉吉尔,将《四部医典》的理论同多发寒症之蒙古地区的特点和蒙古传统医学的《寒症》理论加以结合,在他所著的《甘露四部》中,把“寒症”“热症”两章列于“十要症”之首位,并写了“寒热相搏”“寒热互相转化”等数章,丰富发展了“寒热症理论”。
5.1.2 关于六基证:在《四部医典》里只归纳为寒热两类,而未提为基证。伊氏在《甘露之泉》中,对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原则和方法等,从理论上作了精辟阐述。并提出:“在赫依病、希拉病、巴达干病三病之上,加血病、黄水病和虫病三者则为六基证”。又在《甘露点摘》一书中,伊氏重点论述临证各科疾病的治疗外,还附加了腹泄剂等7 种疗法和温泉浴等5 种术疗,并对他提出的“六基证”理论作了进一步的补充。
5.2 蒙医临床方面
5.2.1 疾病的诊断方面:有奠基于《四部医典》理论的以问、望、切三诊为主的诊断学。18 世纪,罗布僧苏勒和木写的《脉诊概要》和伊希巴拉吉尔的《甘露之泉》的“诊病之法”章里所述的“切脉、检尿、问诊、凭经验诊察、舍取诊察”等5 种诊察法;伊之《白露医法从新》中的外伤和脱臼的诊察法,《甘露点滴》中的“蒙古正脑术”等,都是把传统诊病方法与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又如罗布桑却因泊勒的《蒙医药选编》、吉格木德丹金扎木苏的《观者之喜》、伊喜丹增旺吉拉的《珊瑚验方》等书,对疾病的诊断,均有专章论述。随着医疗技术的更加提高和理论体系的更加完善,按人体结构和疾病种类,逐渐有了分科。如伊氏的《白露医法从新》,是一部以临证各科为主的著作,分成内科、热病科、传染病科、五官科、脏腑病科、妇科、儿科、杂病、胎疮、外伤、突发病以及各种中毒症等13 个大科。并附入脉诊、尿诊、腹泻剂、脉泻剂、涌吐剂、配药须知事项、药物炮制法,灸针放血穴位等内容。蒙古人在几百年前首先发现鼠疫的传染源之一旱獭,伊氏写入了本书。
5.2.2 骨外科学方面:这方面的理论和临床治疗技术也有很大发展。如清代蒙医、杰出的手术家绰尔济墨尔根对于纠正四肢不能屈仲的关节脱臼、骨折等,常能手到病除,整复如旧。同代蒙医觉罗·伊桑阿,采用冰冻麻醉法,切开整复粉碎骨折,使其联缀,然后用桑白线缝合,效果很好。伊希巴拉吉尔把蒙古正骨术、创伤医治术等传统医疗经验结合理论编写了很多文章;如在《甘露四部》中,他详尽地论述了“创伤医治术”“骨伤疗法”“脱臼复位术”和“脑震荡疗法”等之理论与实际操作的内容。
5.3 蒙医教学方面
5.3.1 蒙医学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蒙医药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一定的现代医学相关的知识,能在蒙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蒙药鉴定、设计、制剂、栽培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蒙药学专门人才,能在本专业和蒙西医结合方面的医疗、教学、科研等领域从事实际工作的蒙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5.3.2 蒙医学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蒙医药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以及一定的现代医学基本理论和蒙药生产、检测、蒙药销售推广等方面的知识。接受蒙药炮制、制剂鉴定和现代药检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正确制剂、正确认用蒙药的基本能力,受到蒙医临床操作和辨证施治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蒙医理法方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能力。
5.3.3 蒙医、蒙药学主要课程:蒙医主干学科(蒙医基础理论、蒙医临床医学);《四部医典》导读、蒙医诊断学、蒙医疗术学、蒙医温病学、蒙医内科学;蒙药学、蒙医方剂学、蒙药药用植物学、蒙药化学、蒙药制剂学、蒙药鉴定学、蒙药炮制学、蒙药药剂学、蒙药药理学、蒙药分析、蒙药资源、蒙药志、内蒙古植物药志、蒙药材标准;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诊断学、内科学、中医学、药事管理学等。
5.3.4 蒙医就业排行:根据统计,中医与民族医学就业排行:①中医学,②针灸推拿学,③维医学,④哈医学,⑤藏医学,⑥壮医学,⑦蒙医学。就业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教学、临床、科研和民族文化、国家民族医药政策或民族医药管理等因素有直接关系。
5.4 蒙医科研方面:蒙医同中西医并肩奋斗,对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和疑难病症的治疗,做出了很大贡献。现在,蒙医广泛利用自然科学成果和现代诊断法,不断地丰富和革新自己的传统诊断法。如在蒙中西医结合,对蒙医学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进行系统地研究和整理,已获很多项成果。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蒙医药的发展状况却不尽人意,过去在内蒙古地区处于强势的蒙医药正逐渐被西医药及中医药取代,特殊优势和良好待遇并没有给蒙医药产业壮大注入活力,至今未能形成应有的特色产业规模,蒙医药在区内外医药市场所占份额少得可怜。
如何对蒙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性的发展,使其在当今的医药领域竞争不至于落后,如何使特色蒙医药产业进行深、广度挖掘和开发,使其更具青春活力,为人民健康服务,而且带来应有的社会、经济效益,是当前蒙医发展中面临的重要课题。根据以上蒙医理论体系及特点、蒙药理论体系及特点和蒙医特色疗法等蒙医药文化的概况;蒙医发展史、蒙医教学方面等蒙医药文化的继承方面;蒙医文献理论、蒙医临床、蒙医科研方面等蒙医药文化的发展3 个方面的论述。以下讲几点观点:
6.1 开设蒙医学的院校:教学是理论传播、指导实践(医学临床)、掌握科研方法的枢纽基地,所以蒙医药文化发展,首先要重视其革命根据地。目前国家开设了蒙医药学本科教育的院校有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内蒙古医科大学蒙医药学院。
6.2 蒙医学培养的目标与要求:应该参考藏医学培养目标与要求。藏医学毕业生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技能:①具备能够顺利阅读和整理藏医古典医籍;②掌握藏医天文历算的基础知识;③具有认药、制药、用药和天文历算的基本技能;④了解本学科在国内外的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
6.3 蒙医拟开设专业或学科:蒙医应该开设以下新专业或学科:①蒙中医结合;②蒙藏医结合;③蒙西医结合等专业。
6.4 蒙医教学应增加内容:按照哲学发展论的否定之否定规律,蒙医应该参考藏医药学主要课程和相近医学专业与边缘学科,从中增加蒙医新课程。
总之,医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原始医学、经验医学、实验医学和现代医学等几个阶段[3]。医学的发展经历了巫术、自然、机械、生物医学模式以及生物-心里-社会医学模式等几个阶段。蒙医学要发挥自己的优点,又要从现代医学统引入负熵流[4]。
[1]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2]甄志亚.中国医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87.
[3]冯显威.医学科学技术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7.
[4]都格尔.蒙医理论的系统自然观[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