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静 支 张 索朗次仁
(西藏藏医学院,西藏 拉萨 850000)
具有3700 多年历史的藏医药理论是中华大地医药理论的一朵奇葩,其历史悠远、内容丰富、理论完善、方法独特,曾经也将继续为人类的健康和医药事业的发展服务。由于历史原因,藏医药事业发展相对较慢,尤其藏药现代化相对于中药和其他民族药尚处于起步阶段。实现藏药产业现代化必须首要解决藏药质量监控问题,即实现藏药质量标准化。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利用分析技术研究药物质量标准已成为一种趋势。分析技术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方法及相关理论的一门科学,已经成为传统藏药与现代科技联合的关键环节,部分技术已在藏药质量标准中应用[1-3]。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分册》1995年版,第一册,仅收录136 种藏药材,且大多为显微和显色反应鉴别,无含量测定指标,不利于有效控制其药材质量[4]。同时,由于藏药分布广而分散,生境差异造成药材质量差异,实现藏药质量标准化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质量标准是产品生产、检验和评定质量的技术依据。药材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应具有有效性、安全性、稳定性和质量可控性的检测指标作为质量保证[5]。藏药科技工作者制定的质量标准必须以科学合理、先进实用、质量可控为前提,及时整合工作经验,树立科学理念,制定出科学实用,安全有效的藏药质量标准。藏药质量标准应能够以科学的研究结果解释藏药成分、药理活性等问题,为藏药产业的发展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分析化学已经在藏药原材料质量控制、生物鉴定、人体等效性研究、药品生产及藏药市场质量监控等方面。传统藏医药传承者一贯对藏药的安全性、疗效高度重视。如,藏药中绝大多数药材都有最优产地、采集季节、采集部位、等级差异的文献记载,从而区别道地药材(原生药)和代替品;藏药疗效、安全性主要由其所含的化学成分(有效成分)决定,因而其疗效与安全性也随成分的变化而变化,藏药炮制加工过程中,藏药的化学成分(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发生变化,采用现代分析方法(HPLC、HPGC、ICP -MS、IMP -MS、MS -MS、NMR、UV、HR、IR 等)检测变化的成分,对于藏药的疗效与安全性有重要意义,同时包括藏成药重金属(铅、镉、砷、汞和铜等)含量的测定,使其在一定安全范围。
综上所述,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的藏药质量标准是实现藏药产业现代化的关键,分析技术成为传统藏医药现代化的核心环节。随着藏医药事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分析技术在藏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及其产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李发美,赵怀清,柴逸峰,等.分析化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藏药资源概述[OL].http://www.chinatibetnews.com/yiliao/2008 - 06/14/content_98592.htm,2008 - 06 -14.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藏药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4]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分册[S].第一册.北京:学苑出版社,1995.
[5]任永丽.浅谈分析化学在藏药质量标准化检测中的应用[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8,19(2):79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