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喜荣
(河南省郸城县畜牧局 477150)
牛巴氏杆菌病的防治
赵喜荣
(河南省郸城县畜牧局 477150)
牛巴氏杆菌病是畜牧业重点防治的动物性疾病之一,现阶段被我国确定为二类传染性动物疾病,但不属于国家强制免疫范围,因此疫苗供应不充足,免疫率不高,每年均有该病散发,并造成一定的死亡数量,死亡率比较高,是对养牛业危害比较严重的疾病之一,本文总结了该病基本知识和防治措施。
牛;巴氏杆菌病;诊断;防治
牛巴氏杆菌病也称牛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或溶血性巴氏杆菌引发的急性传染性疾病,致病菌可存在于全身各组织器官、分泌物、排泄物、体液等,主要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临床上对牛巴氏杆菌进行明确诊断与合理用药,可以有效控制该病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对牛巴氏杆菌病病原学、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的分析,对提高本病临床治疗效果有着积极的意义,有效降低畜牧业的风险,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
牛巴氏杆菌的病原体是多杀性巴氏杆菌,又称两级杆菌,是一种细小的球状杆菌,无运动性和芽孢,多散在分布,具有荚膜,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碱性美蓝染色呈两极浓染,菌体对物理化学作用抵抗力不强,腐败的尸体可生存数月,高温可以将其杀死,一般消毒药也可以将其杀死。环境恶劣,气候的突变,过度疲劳,饥饿、感冒、应激等抵抗力降低时,巴氏杆菌会通过牛呼吸道侵入机体,进入血液引发全身发病。
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牛和带菌牛,通过飞沫经呼吸道、消化道而感染,皮肤,粘膜和蚊虫叮咬可以传播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呈散发和地方性流行,当饲养管理条件差,气温变化大,温度过低等诱因作用下极易诱发,后迅速暴发。除了客观条件外,人为因素,诸如饲养员未发现牛的症状,疲劳运输,让牛处于饥饿状态,牛免疫力降低,导致疾病入侵,该病是在一定条件下诱发的一种传染病,如果环境良好,该病菌会潜伏在呼吸道内,会保持潜伏状态,与宿主和平相处,不会被激发,一旦条件被触动,毫无疑问,该病就会诱发[1]。
该病潜伏期不长,一般2~6d,症状通常表现为牛停止反刍,不再进食,精神萎靡不振,眼睛粘膜充血,可分为败血型、水肿型和肺炎型三种情形。
败血型比较少见,占发病总数的3%以下,牛突然发病,食欲不振,停止反刍,精神沉郁,运动失调,眼结膜发红,充血或出血,体温升高至41~42℃,随后腹泻,下痢,尿粪恶臭并含有血液,心跳非常快,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不到24h便会死亡,有时未表现出任何不良症状,第二天发现已死亡。水肿型较为多见,占发病总数的60%以上,病程为2~4d,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反刍停止,体温升高至42℃,高热,流涎,咳嗽,胸部出现水肿,初期发热,之后变凉,指压有痕迹,呼吸,吞咽困难,口腔内有大量唾液流出,即清水症。肺炎型占发病总数的30%左右,症状为呼吸困难,鼻子流脓性鼻液,胸部叩诊发出浊音,痛感加强,胸膜摩擦音,下痢, 病程 3~7d[2]。
急性者可见心脏、肝脏、肾脏等实质性器官有出血点,皮下组织,胃肠粘膜,浆膜有出血点,淋巴结肿大出血。水肿型患牛颈、咽、胸部出现水肿,切开水肿部位流出透明黄色液体。肺炎型患牛出现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病变,会渗出大量浆液纤维素性液体,肺部有实变,呈大理石样切面。也有患牛出现纤维素性心包炎和胸膜炎症状。
对本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镜检变化进行分析,可作初步诊断,进一步的确诊就要依靠实验室检验方法,但本病一般依据流行特点和发病症状等,就可以做出准确的诊断。
定期对水牛和黄牛做巴氏杆菌灭活疫苗的接种,接种疫苗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一年两次,春秋季节各一次。
发现疫情后,要进行紧急防控措施。先进行紧急免疫注射,从周围到疫区由外至内进行免疫接种,100kg以下的每头4ml,100kg以上的每头6ml剂量。其次治疗,对症治疗,抗菌消炎,每天两次,治疗3~6d,静脉注射青霉素钠每千克1~2个免疫单位,地塞米松,葡萄糖5~10%或者是500~1500ml的葡萄糖生理盐水,肌肉注射链霉素,每千克15mg,安痛定每次20~60ml,复方牛磺酸注射液每千克0.1ml,其他类可以选择维生素类、镁制剂、钙制剂、碳酸氢钠、强心药物等。其次,封锁疫区,对病牛进行隔离治疗,对同群牛分别进行隔离饲养,观察症状,加强饲养管理,出现不良症状者要及时进行处置,牛舍用15%的石灰乳和5~10%的碳酸钠溶液进行消毒处理,每天两次,垫草,饲料,粪便焚烧或堆积发酵,病死牛要深埋处置[3]。
加强牛群的饲养管理,防大于治,预防牛巴氏杆菌病的主要预防措施是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牛群的抵抗力,搞好牛舍的环境卫生,打扫干净圈舍并保持良好的通风,闷热、通风不良、拥挤、营养缺乏都可以导致牛发病,控制好温度的变化,避免牛突然受热或者寒冷,对牛舍要定期进行严格的消毒措施,消除细菌病毒的滋生,定期请兽医查看牛的症状或者接种疫苗,避免疾病进一步的蔓延。
牛巴氏杆菌病危害性比较大,该病发病急,高热,会造成牛体内大面积的出血、肺炎等症状,因此也称为牛出血性败血症,传染性极强,对本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必须不断加强,将养牛业的损失降到最低。
[1]肖艳.牛巴氏杆菌病的防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4,30(5):149-150.
[2]廖爱英.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治[J].当代畜牧,2013(8):40-41.
[3]叶永平.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4(11):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