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110032) 谷 峰 朱鹏举 陈士玉
清代名医蔡宗玉生平考略*
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110032) 谷 峰 朱鹏举 陈士玉
本文对清代名医蔡宗玉的生平进行了考证,并对由此涉及到的陈修园与蔡宗玉的师生关系,《六经伤寒辨证》一书与蔡宗玉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蔡宗玉 医书汇参辑成 六经伤寒辨证 林昌彝 陈修园
2010年,我们承担了中医药古籍文献保护与利 用能力建设项目的部分工作,对《医书汇参辑成》一书进行了整理。该书凡二十四卷,约百万字,由清代医家蔡宗玉纂辑,刊行于嘉庆十二年(1807年)。在整理过程中,我们对蔡宗玉的生平进行了考证,由此又涉及到蔡宗玉与《六经伤寒辨证》一书、蔡宗玉与陈修园关系等医史上的疑点。现将有关考证结果概要总结如下。
有关蔡宗玉的籍贯说法不一∶一种认为蔡宗玉为江西龙泉县(今江西遂川)人,如《中医人名辞典》[1];一种认为蔡宗玉为泉州府(今福建泉州)人,如《中国医学大辞典》[2]、《中国医学人名志》[3]。
关于蔡宗玉的生平,在清代同治年间的《遂川县志·人物志》有记载∶“蔡宗玉,字象贞,号茗庄,恩贡生,祖父皆以名儒习医学,藏医书甚富。”据1996年出版的《遂川县志》记载[4]∶蔡宗玉生于乾隆三年(1738年),乾隆三十六年曾以禀膳生员身份参与编修《龙泉县志》的分辑工作,嘉庆元年(1796年)59岁时授恩贡生。
我们到江西省遂川县进行实地调研,在当地县志办等部门的协助下,在今遂川县雩田镇塘背村有幸寻访到蔡宗玉的后人,并亲眼见到蔡氏家谱对蔡宗玉及其祖辈、后人的记载。蔡宗玉见于蔡氏家谱第二十七世,为“乔公四字”,家谱名“庠琮”,“字象贞,号茗庄,讳宗玉”。生有二子,分别为“绶”、“绚”。《医书汇参辑成》一书正由其二子校刊完成。
林禾禧氏[5]曾查阅了福建泉州的有关地方志,不见蔡宗玉之记载,福建泉州古来亦从未有“龙泉”之名。
综上所述,蔡氏为江西龙泉人无疑。
嘉庆十二年(1807年),蔡氏以70岁高龄为《医书汇参辑成》之付梓作序,其卒年不详。
《医书汇参辑成》汇集了清以前的医学资料,范围广泛,内容丰富,主要涉及中医基础理论、方剂、中药、内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其中卷1-2为内经类要,卷3-6为伤寒,卷7为温病温疫,卷8-20为杂病,卷21-22为妇科,卷23-24为幼科。
该书分类编写,排列有序,浅显易懂,实用性强,流传颇广。晚清郑钦安《医法圆通》、吴师机《理瀹骈文》、吴庚生补注《串雅内外编》等书中,均曾引用该书内容。
那么蔡宗玉为福建泉州府人的说法又是从何而来的呢?笔者仔细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这种说法始见于清代林昌彝所著《六经伤寒辨证》一书。
笔者以《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为线索,专程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进行文献调研,查阅到清代刻本《六经伤寒辨证》,从中得到不少极有价值的资料。
该书自序的第一句话即提到蔡宗玉的籍贯,曰∶“吾闽泉州有隐君子者曰蔡茗庄,精于医,为长乐陈修园学医者所师事。”这句话就是后世医史认为蔡宗玉为陈修园师的出处。就笔者所查阅到的资料所及,这是蔡宗玉为泉州府人及为陈修园师的唯一文献依据。
笔者查阅了该书作者林昌彝的资料,并详细翻阅《六经伤寒辨证》一书,以期有所收获。
林昌彝是晚清著名文人,沈阳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钱洪来于2010年撰写了《林昌彝年谱》的硕士学位论文,给笔者的研究带来极大方便。林昌彝生于1803年,卒于1876年,晚号茶叟,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一生著述颇丰,于经学、诗歌理论、文学创作等方面都有较高造诣。
林昌彝早年主要致力于经学而颇有建树,51岁时曾以所著《三礼通释》一书受到咸丰帝的奖掖,赐“教授”。林昌彝交游甚广,但未见任何学医、习医的经历。咸丰十年(1860年),林昌彝归乡,“重捡旧书,多丛杂,略为区分翻阅,凡经史子集之得失,及天地鬼神之屈伸,旁至格言医方,下及草木鱼虫,有疑义异闻者悉载之,多所论辩。其有关于心身性命可为世戒者,尤详记之”(《小石渠阁文集·卷十二》)。大概是这段时间,林昌彝开始对医学产生了一些兴趣。终于在同治十二年(1873年),于71岁之高龄时,由其补方的《六经伤寒辨证》一书得以刊刻。
据该书序言,蔡宗玉为陈修园师,“其论伤寒,分经辨证,为汉以后谈医者之长沙,使读者易于融会贯通”。“原书为修园冢孙徽菴所藏,有方名而无汤液,使临证者艰于检讨。今汇辑汤液,列于末卷,并补笺数十条”。笔者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见到《六经伤寒辨证》。该书共三册。第一、二册经与《医书汇参辑成》一书比较,即为《汇参》第三卷“伤寒分症汇方”部分。分别对伤寒病的各个症状,计“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寒多热少”等82个症状的证治进行扼要分析。经详细比对,两者文字不差纤毫。第三册为前各卷中所涉方剂汇总。
据前所述林昌彝书中自序,《六经伤寒辨证》“原书为修园冢孙徽菴所藏”,林氏鉴于书中“有方名而无汤液,使临证者艰于检讨”,于是“汇辑汤液,列于末卷,并补笺数十条”。极有可能是修园后人藏有修园生前研读之医书,包括蔡宗玉《医书汇参辑成》“伤寒分症汇方”部分。林昌彝得之,视如珍宝,遂整理并增补之。《医书汇参辑成》之外,林昌彝整理之前,是否有作为该书一部分之单行本《六经伤寒辨证》?这在文献上未见记载。
蔡氏为江西龙泉人而非福建泉州府人无疑,倒是蔡宗玉与陈修园的师生关系,笔者尚不敢妄下结论。
蔡宗玉长陈修园15岁,江西龙泉距离福建长乐亦不远,两者完全有相识相交之可能。修园的医学虽系幼得家传,亦不能排除其寻访名医,拜师为徒。1787年,修园35岁时,曾就读于鳌峰书院;1794年,曾在吴航书院掌教;1797年,应兴泉观察阿公、泉州郡伯张公聘,在清源书院讲席;晚年时,修园亦“与诸生,讲学于嵩山之井上草堂”。诸多的求学、讲学经历,有可能促成修园与作为“恩贡生”的蔡宗玉的相识。特别是应泉州郡伯张公聘,讲席于清源书院时,极有可能与蔡宗玉相遇,由此引出修园后人及林昌彝误以蔡宗玉为福建泉州府人之说。修园中年以后日渐谦虚,遇到年长于自己的名医蔡宗玉,尊其为师,不足为奇。当然,以上种种,均是笔者之臆测而已。有关蔡宗玉的生平记载极略,其是否到达过福建,并不得而知。在如今能见到的陈修园的资料中,除《六经伤寒辨证》之外,亦不见其师从蔡宗玉之佐证。所谓孤证不立,因而蔡宗玉与陈修园的师生关系,尚存疑待考。
值得注意的是,陈修园的学术思想,确有和蔡宗玉相通之处。首先,二人均极为重视对《内经》及《伤寒》的研读。其次,二人均对张景岳有尖锐的批评。陈修园自不用说,曾著《景岳新方贬》;蔡宗玉在《医书汇参辑成》序言中亦云∶“有景岳一书,……并不解古人制方之理,唯取庸医尝试之药,将古人成方随意增减,创立八阵新方,不惟无一方能出古人范围,而其穿凿不通者,更多可哂,故后此如汪、徐诸名公辈,俱屏弗道,亦可见为有识者所共鄙矣。”对景岳的鞭挞,可谓溢于言表。
[1]李云.中医人名辞典[K].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922.
[2]谢观.中国医学大辞典[K].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1488.
[3]陈邦贤,严菱舟.中国医学人名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216.
[4]遂川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遂川县志[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908.
[5]林禾禧.蔡宗玉的生平及其学术思想[J].福建中医药,1982,(3):51.
Textual Criticism on Lifetime of CAI Zong-yu:A Celebrated Doctor in the Qing Dynasty
GU Feng,ZHU Peng-ju,CHEN Shi-Yu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gyang 110032,China)
This article is to give textual criticisms on the lifetime of CAI Zong-yu,a celebrated doctor in the Qing dynasty.Also,further discussion is stated in the paper,including relation between CAI andLiu Jing Shang Han Bian Zheng,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CHEN Xiu-yuan and CAI.
CAI Zong-yu;Yi Shu Hui Can Ji Cheng;Liu Jing Shang Han Bian Zheng;LIN Chang-yi;CHEN Xiu-yuan
K826.2
:A
:1006-4737(2015)03-0052-03
2014-07-17)
国家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古籍文献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编号:2010G J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