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翠柳
肺炎支原体肺炎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研究
刘翠柳
目的研究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136例,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68例, 对照组患者应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应用阿奇霉素的基础上应用中药麻杏石甘汤加减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平均治疗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92.6%高于对照组患者64.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4%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3.2%, 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显著的止咳、平喘、清肺热的功效, 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 缩短患者治疗时间, 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肺炎支原体肺炎;中西医结合;阿奇霉素;麻杏石甘汤
支原体肺炎是常见的易感性的呼吸道疾病, 其占肺炎发病率的20%, 刺激性咳嗽为其特征性的临床表现[1]。大环内酯类药物是目前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主要药物, 但患者常常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 严重的影响治疗效果[2]。本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68例, 对照组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25~53岁,平均年龄(38.6±13.2)岁;病程3~8 d, 平均病程(5.2±2.3)d。观察组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24~54岁, 平均年龄(38.1±13.1)岁;病程4~7 d年, 平均病程(5.4±2.5)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以及辅助检查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阿奇霉素注射液(江苏吴中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制药厂, 国药准字H20020342)500 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1次/d,静脉滴注5 d, 改为阿奇霉素分散片(新华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9990102)500 mg,1次/d,口服, 疗程7 d;观察组患者在应用阿奇霉素的基础上, 同时应用中药麻杏石甘汤加减进行治疗, 方剂组成:麻黄24 g、杏仁36 g、生石膏48 g、甘草24 g, 水煎服、1剂/d、疗程14 d。根据患者的病情加减贝母、黄芩、鱼腥草和瓜蒌。
1.3 疗效评价标准 患者症状体征消失、体温恢复正常、胸片及血常规恢复正常为痊愈;患者症状体征减轻、胸片及血常规改善但未恢复正常为显效;患者症状和体征均无改善或者出现恶化为无效。有效率=(痊愈+显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痊愈32例、显效31例、无效5例, 治疗的有效率为92.6%;对照组患者痊愈14例、显效30例、无效24例, 治疗的有效率为64.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治疗时间为(9.2±3.4)d, 对照组患者平均治疗时间为(13.8±4.5)d, 观察组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3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 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9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2%, 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
现代医学理论研究发现,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导致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生的重要原因, 因此有效的控制感染和消除肺炎支原体是治疗的关键[3]。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微生物, 呼吸道传播途径是其主要的传播途径。肺炎支原体感染将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IgM抗体和IgG抗体, 导致细胞膜的抗原结构出现变化产生相应的免疫反应。由于肺炎支原体本身不具有细胞壁的结构, 因此其治疗应当选择针对干扰病原菌DNA和RNA合成的有效抗生素, 使支原体的蛋白酶受到破坏而发挥治疗作用。阿奇霉素作为大环内酯类的药物, 具有较好的抑制病原体合成蛋白质的作用,在组织和炎性病变处具有较高的浓度, 是一种半衰期长、后效应好的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药物。但是由于阿奇霉素的广泛使用, 导致耐药性菌株的产生越来越多, 肺炎支原体对其产生了明显的耐药性, 因此, 单独的西药治疗在临床治疗中很难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中医理论认为, 肺炎支原体肺炎属于“咳嗽、肺炎喘嗽”的范畴, 肺气郁闭是其发病的主要病机[4]。由于患者感受风热、风寒之邪外袭;又因患者脾肺不足、壅滞肺络、生湿酿痰、外遇寒邪而触发、故其病发于肺,因此宣肺化痰、清热平喘为其治疗的主要治则[5]。麻杏石甘汤是由麻黄、杏仁、石膏和炙甘草组成。古籍《伤寒论》认为, 该汤剂有辛凉宣泄能清肺、汗出而喘法度良 ,定喘除热效力彰的功效。现代中医药研究发现[6], 麻黄性辛甘温, 具有宣肺解表平喘之功效;石膏性辛甘大寒, 具有清泄胃肺、生津之功效, 二者相配为君药, 共同发挥宣肺清热的作用。杏仁可助石膏沉降下行、助麻黄泻肺热, 为臣药, 发挥苦降肺气、平喘止咳的作用。炙甘草即可护胃气, 防止石膏大寒伤胃, 发挥调节石膏、麻黄温寒的作用, 为佐药。诸药相伍, 发挥清宣降之功效, 共奏清肺平喘、辛凉宣泄之功效。
本组研究中, 应用阿奇霉素和麻杏石甘汤联合治疗的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单独应用西药阿奇霉素治疗的对照组,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患者, 表明中西医的结合治疗能够有效的发挥各自的作用, 二者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共同发挥治疗作用。二者的共同应用能够减轻药物毒副作用, 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 肺炎支原体肺炎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显著的止咳、平喘、清肺热的功效, 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治疗时间, 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1]施益农, 董克州. 清肺平肝饮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30例. 四川中医,2011,29(8):99-100
[2]张晓燕, 赵茹, 刘桂华. 阿奇霉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观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4):807-808.
[3]刘莹.76例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分析. 中国医学工程,2014,22(3):163.
[4]王大玲.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光明中医,2013,28(8):1721-1722.
[5]王俊霞, 周耀铃, 李静. 痰热清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8):3119-3120.
[6]郭惠环, 郑定容, 林少玲.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效果观察社区医学杂志,2014,12(5):23-2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5.121
2014-12-08]
110121 沈阳市沈北新区中心医院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