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廷猷
(四川省中药学校,四川 峨眉山 614201)
·中药文化·
南宋吴渊《济民药局记》译评
唐廷猷*
(四川省中药学校,四川 峨眉山 614201)
南宋疫疾流行频发,人民迫切需要医药救济和廉价药品供应。中央官药局因国库吃紧无力顾及。宋宁宗出台允许地方政府开办官营药局参与自救政策。平江知府吴渊遂创办济民药局,并写《济民药局记》,记载了开办目的、投入资金、完成规模、设备设施、管理人员、药品采购、经营方针、社会反映、产权变更等整套资料,是南宋药业一份极其珍贵的中药业历史文献。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高标准的技术追求,药真利微的为民理念,值得我们敬重与纪念。
南宋;吴渊;太平惠民局;济民药局;济民药局记;译评
南宋时,宋金对峙,流民遍地,自然灾害频发,疫疾流行时见,人民迫切需要医药救济和廉价药品供应。然而国家财政吃紧,中央出资开办的官药局“太平惠民局”网点少,规模小,远不能适应需要。嘉泰三年(1203年),宋宁宗出台政策,允许地方政府用常平钱开办官营药局。各地有一定落实,其中以平江府成绩最为突出。平江府由苏州政和三年(1113年)改名而得,是经济发达的中等城市,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在城内开有官营药局。王鏊《姑苏志》卷22记载:南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年),太府寺在醋库巷建“太平惠民局”;宋理宗绍定四年(1231年),平江知府吴渊在鱼行桥东、广惠坊左建“济民药局”,吴渊写有《济民药局记》。
吴渊《济民药局记》是南宋一份极其珍贵的药业史文献。它不仅详细记载了平江府济民药局的开办目的、投入资金、完成规模、设备设施、管理人员、药品采购、经营方针、社会反映、产权变更等整套资料,还证明了鲜为人知的南宋时,朝廷允许地方政府开办官营药局的历史事实。因而值得深入研究。明人钱谷《吴都文粹续集·卷八》收有此文。引此原文并试作断句与译评。
[原文]
渊犹及见先生长者,谈乾淳间事。其言曰:圣朝体列,圣好生之徳,每以民命为重,一念恳恻,无所不用其至。乃髞虎丹既进,御命捐其价十之九。盖圣意谓亲尝;则主者官,医师掌医之政令,自十全以至十失必次第,而躬行诛赏,实此意也。近世天下郡国台府开设广惠局,以便民服饵,所以广此意也。
姑苏城大人众。余领郡适有春疫。亟幸郡医之良,分比闾而治,某人某坊,某人某里,家至户到,悉给以药。窭而无力者则予钱粟。疾不可为者复与周身之具。由二月至七月,其得不夭者一千七百四十九人。
因念仓卒取药于市,既非其真;非惟不真,且不可以继,乃创济民一局。为屋三十有五楹,炮泽之所,修和之地,监临之司,库廪庖湢,炉硙鼎臼,翼然井然,罔不毕具。总夫匠木石之费,钱以缗计者,七千八百四十五;米以石计者,三百二十三。既落成,复以二万缗实之,为市材费。凡川广水陆之产,金石草木之品,无珍不致,无远不取。冀有益于人,故真其剂;弗求赢于官,故轻其值。料置丰盈,芗味芳烈。较市炫玉贾石者,相去不啻万万。列肆阛阓,过者欢喜。他日设遇流行之灾,四时之沴,则分医以疗捐药。济民药局在鱼行桥东,绍定四年吴渊创于广惠坊之左。自为记。
开庆元年,马杨祖重于子城内路分厅之故址建之,继又迁于其北。
[译文]
我吴渊约见有学问的先生及年长者,和他们谈论孝宗朝乾道、淳熙年间事。我说:当时大宋的国家官制及施政举措,仁德的圣上,常以民命为重而设,全心思虑,凡能做到的事都做到了。如宋孝宗刚继位不久,就急着下令“太平惠民局”呈进防治瘟疫药品虎头丹,并令降低售价十分之九。圣上旨意他要与民同服此药;并说主管部门管理,要像西周那样设“医师”掌管医药的行政命令,医生考核以疗效的十愈至十失确定等级俸禄,圣上要亲自奖赏与惩罚,就是此意。近来各地官府都开办便民药店“广惠局”,方便民众买药服药,这是“广”的含意。
平江城大人口多。我任平江知府时,恰遇发生春疫。万幸的是本地医生医术高明,他们按居民住地划分区域,分工负责治疗。如某医负责某街,某医负责某坊,深入到每家每户,全都发给防疫药品。贫穷无经济实力之人,还给予钱和粮食。病重不能治愈的,再给予丧葬用品。从2月到7月,救活1749人。
我因担心百姓在市上匆忙买药,买到伪劣药品;不仅是为防于此,而且要让他们以后也不上当受骗,于是创建一所“济民药局”。济民药局有房屋35间,炮制场所,制剂之地,驻局监官与现场药官,以及生活设施库房、粮仓、厨房、浴室,制药设备火炉、石磨、煮药锅、石冲窝,两边排列井然有序,无不全备。建筑总共花消工匠、木料、石料费用,钱以缗计,用去7845缗;米以石计,消耗323石。建成后,又以2万缗钱充流动资金,为采购药材、物品费。凡是川广水陆之产,金石草木之品,没有珍贵药材不被买回,不因产地遥远不去采购。济民药局宗旨是:希望有益大众,故制药求真;不求赢利超过太府寺官药局,故售价低廉。原料药材装满仓库,药香气味芬芳浓烈。市场上那些炫宝卖玉商人与之相比,相差不止万万之远。街市上排列着商店,行人看见济民药局都很喜欢。以后若再遇瘟疫流行之灾,四季时令之疫,就可以派局医治疗施药了。宋理宗绍定四年,吴渊创建济民药局于鱼行桥东、广惠坊之左,并写了《济民药局记》。
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年),名医马杨祖重建济民药局于平江府内城、两浙西路分出的办公厅故址,以后又迁址于其厅之北。
应予说明,原文最后一句:“开庆元年……迁于其北”,系后人加入。因为此时吴渊已离世三年。吴渊《济民药局记》到“自为记”为止。
3.1 吴渊为何恭维宋孝宗
吴渊所赞宋孝宗赵昚,是宋高祖赵匡胤七世孙、宋高宗赵构养子、南宋第二任皇帝,1162~1189年在位,历隆兴2年、乾道9年、淳熙16年,共27年,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1]。赵昚即位之初就力主收复中原,采取了为岳飞冤案平反,肃清秦桧余党,起用主战派官员等措施。惜隆兴元年(1163年)北伐首战败于符离(今安徽宿州市),次年与金重订和约。后努力发展经济,整顿吏治,崇尚节俭,减轻民负,增强国力,出现了乾淳年间的小康局面,史称“乾淳之治”[2]。但金兵仍时有侵犯,流民众多,灾疫频发,故孝宗仍须备战、防疫,重视发展军备和医药。宋孝宗有大事小事,事事躬亲的行政作风,因而受到一些人的批评,也受到一些人的赞扬。吴渊恭维宋孝宗是其例证之一。
《宋史·孝宗本纪》记载:绍兴末,北来及灾疫所致流民极多,死亡惨重;隆兴间,两浙、江东、两淮都遭重大水灾,饥饿与疫病百姓遍地;孝宗令内库(皇家私库)出银40万两买粮救灾[3],又令太平惠民局出药救济。宋孝宗令惠民局进防疫药虎头丹目的:一是令减药价,以极低价格惠及民众;二是告诉惠民局,他要与民同服此药,以促使惠民局确保药品质量。所以引起吴渊无比感慨和念念不忘。
3.2 济民药局与中央官药局比较
济民药局起点高,与中央官药局相比较,有四项指标可能领先。
一是开办投资超过中央官药局。
扣除物价上涨因素,济民药局开办总投资27845缗(1000钱为1缗或1贯),几乎是四年前1227年开办庆元府(今宁波)惠民局1.4万缗投资的2倍;也超过北宋京城开封太医局熟药所2.5万缗投资2845缗。
二是初建就采用先进的石磨设备粉碎药材。
宋宁宗嘉定初年(1208年),南宋京城临安官药局,距北宋京城开封太医局熟药所初建时已过130年,仍主要用捣法粉碎药材。这年,药局医官许洪修订《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他在增写的《指南总论·卷上·论合和法》中,对此有详细记载。他说:“凡汤、酒中用诸石药,皆细捣,罗之如粟米,亦可以葛筛令调,并新绵裏,纳汤、酒中同煎。凡合圆、散药,先细切,曝燥乃捣之。有各捣者,有合捣者,并随方所言。其润泽药,如天门冬、干地黄之类,并细切、曝,独捣令遍碎,更出细擘曝干,若逢阴雨,亦可以微火烘之,既燥,小停,冷乃捣之。”[4]
三是经营方针药真利微,是与平江太府寺惠民局对比实施的。
这点吴渊在《济民药局记》中有明确说明:“冀有益于人,故真其剂;弗求赢于官,故轻其值”。这里的“官”,是指建在平江同城的太府寺官药局——“太平惠民局”。
四是济民药局35间房屋的使用面积,也大大超过平江惠民局和北宋开封太医局熟药所。
平江、开封二局使用面积有多大,可能永远无法得知。济民药局使用面积超过二局,只是一种大体推测,但笔者认为此推测是比较准确的。
平江太府寺惠民药局庆元元年(1195年)创办时,正值宋宁宗赵扩初继帝位,财政困难,故将其小规模建在醋库巷內而非大街之上。八年后,即嘉泰三年(1203年),宋宁宗索性出台让地方政府自办官药局政策,以减轻中央财政压力。《宋会要辑稿·食货五八之二五》有如下记载:宋宁宗嘉泰三年五月十六日廷议时,允许“诸州撰用常平钱,收市药物合成丸散,贱价出卖以济民,略收利息(利润)以供官吏之费,使本钱不耗,为循环之用”。[5]
北宋京城开封太医局熟药所熙宁九年(1076年)初建时,决策极为迅速。
这事得从熙宁五年(1072年)说起。这年,王安石变法领导班子“制置三司条例司”,推出针对城市商业改革的市易法,在中央设领导机关市易司,在京城开封及全国大中城设市易务,发展国家商业,打击大商人垄断市场物价、放高利贷剥削中小商人。市易务中设有卖药所,零售太医局生产的熟药。时太医局由太常寺管辖。
煕宁九年(1076年),宋神宗发现零卖熟药的管理体制不顺,决定撤销市易务中的卖药所。宋代史学家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74有如下记载:
熙宁九年四月,“庚寅,上批:‘零卖熟药宜罢,恐太伤鄙细,四方观望,有损国体。他事更有类此者,亦与指挥。’时太医局卖熟药,而市易司出钱买之,复使零卖,故降是诏。”[6]李焘是说:熙宁九年四月二十七日,宋神宗因不满太医局生产的熟药,先由中央市易司出钱买下,再拿到市易务卖药所中去零售,增加了一道中间环节,于是下诏决定:撤销设在市易务中的零卖熟药所,以免有损国家形象。
五月上旬,宋神宗“诏中书礼房修太医局式,候修定,即市易务卖药所往彼看详。太医局更不隶太常寺,别置提举一员、判局二员。其判局选差知医事者充”。[7]中书礼房是实施王安石变法的职官体系“中书五房”之一,职责是辅助宰相执行文教礼仪方面的改革措施。此即宋神宗诏令中书礼房:按照太医局要求新建卖药所;太医局从太常寺中分离出来,组建副职懂医药的新领导班子。这就为新建卖药所做了房舍、组织领导准备。
五月十四日,宋神宗迈出关键一步,明诏太医局:“罢熟药库、合药所,其应御前诸处取索俵散药等,及所减人吏,并隶合卖药所。本所仍改入太医局,以光禄寺丞程公孙、三班职奉朱道济管勾合卖太医局药。”[8]宋神宗此诏是令太医局:撤销原有的熟药库、合药所,它向朝廷各部门分发药品职能,以及裁减下来的工作人员和管理官吏,都并入新建立的卖药所。新建立的卖药所仍归太医局管理,由光禄寺丞程公孙、三班奉职朱道济任主管官员,共同负责出卖太医局生产的成药。
六月,卖药所定名为“太医局熟药所”后迅速开张营业。月余时间就投入生产经营,用房只能是少量的新房修建和简约的旧房改造才有可能,自然不可能超过济民药局的35间房屋使用面积。
3.3 济民药局的最后结局
济民药局建成后第三年1234年,发生蒙古联合宋理宗灭金,随即蒙军南侵,爆发宋蒙战争。平江府恐因财力下降,不久关停了济民药局。十余年后,民间医生马杨祖另地重建济民药局。济民药局的最终结局,可能因1275年蒙军攻毁平江城而不复存在。但平江济民药局留下了它的杰出成绩,还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高水平的技术追求,药真利微的为民理念,使它成为南宋地方官药局中的一颗灿烂明珠,值得我们敬重与纪念。
[1] 闫崇年.正说历代帝王·宋孝宗[M].北京:中华书局,2006:260-266.
[2] 曹金洪主编.中国历代帝王·宋孝宗赵昚[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492.
[3] 元·脫脫.宋史·第3册·孝宗本纪[M].北京:中华书局,1986:627.
[4] 宋·许洪.指南总论·论合和法.见:太平惠民和剂局编.太平惠民和剂局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410-411.
[5]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五八之二五.[M].北京:中华书局,1994:5833.
[6]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4:6704.
[7]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职官二二之三七.[M].北京:中华书局,1994:2878.
[8]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职官二二之三七.[M].北京:中华书局,1994:2878.
10.13313/j.issn.1673-4890.2015.9.021
2015-04-26)
*
唐廷猷,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教授,研究方向:药学史和药业史;Tel:(0833)5521467,E-mail:tanghai11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