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文
(浙江科技学院 社会科学部,杭州310023)
目前,在中国高等院校开设公共选修课(以下简称公选课)已是普遍的现象。公选课作为本科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与必修课程一同构成了高校课程体系的完整结构。高质量的公选课对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引导大学生广泛涉猎不同的学科领域,促进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的相互交融和渗透,从而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开设公选课的教师来说,由于公选课大多是其学术研究或专业特长之所在,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学术和专业特长,而且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科研与教学的协同提高。但是,由于公选课在高校课程体系中相对独立,在授课对象、教学环节、课程内容等方面又有着与一般的专业课或者公共基础课程不同的特点,具有突出的灵活多样性。因此,探索公选课的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公选课的教学质量,对于从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方法、师资队伍和教学管理等多方面,推动高校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本研究以浙江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浙科院)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并结合全校性公选课金融投资分析的教学实践,针对目前高校公选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高校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改革,旨在为提高公选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综观目前高校的公选课,虽然各高校开设的公选课门类众多,涉及的学科范围较广,以浙科院为例,截至2013年,开设的全校性公选课已达100多门,涉及自然、科技、历史、人文、教育、心理、艺术和体育等众多的学科,基本满足了学生选课的需求。近几年来,浙科院对全校性的公选课进行了不断的教学和管理改革实践,逐步规范公选课的管理,提高公选课的开设质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产生了一定的教学成效。为了真实地了解浙科院公选课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公选课教学改革的对策和建议,笔者对大一至大三学生进行了“关于浙江科技学院公共选修课教学状况的调查”。此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通过笔者授课班级和学生QQ群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9份,回收率为97.8%。问卷主要从浙科院公选课的课程设置、选课机制、教学情况、教学管理、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五个维度了解公选课的现状及问题。在调查中,针对“高校是否有必要开设公共选修课”的问题,有91.2%的学生回答“很有必要”,6.5%的学生回答“无所谓”,只有2.3%的学生回答“没有必要”。在目前所开设的公选课中,70%的学生认为有一半以上的课程是自己感兴趣和比较感兴趣的,12.4%的学生认为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只占到很少一部分或者是因为各种原因而选不上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有72.4%的学生认为开设公选课对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有较大和一定的帮助。可见,公选课的开设对于较好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培养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素质、能力与修养等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由于公选课无论是在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一般由任课教师自由申报,而不像必修课那样,针对不同的专业对所开设的课程有统一的规定和要求)、教学内容的规范性(公选课大多没有统一的教材,教学内容缺乏规范性)、选课对象的差异性(由学生自由选课,不设定具体的报名和选课约束条件)、教学管理的严肃性(各学期开设的公选课主要取决于教师开课的意愿和学生选课情况,很难保证课程开设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从而也导致教学管理的严肃性和规范性有待进一步改进)等方面与一般的专业课和公共基础课相比,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因此,在开设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一些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选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满意程度。
1.2.1 学生选课的盲目性
在调查中,针对“你选择选修课的目的是什么”的问题,有67.2%的学生回答是“为了修满学分”,28.2%的学生回答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只有4.6%的学生回答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在针对“你选择公选课首先考虑的是什么”的问题时,有48.6%的学生回答“考试容易通过或轻松型的”,24.7%的学生回答“实用型的”,如网页制作、证券投资类课程,15.4%的学生回答“娱乐好玩的”,如中外电影赏析、流行音乐等课程往往学生报名爆满。可见,学生选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往往喜欢选那些最容易获得学分的课程,而不考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善性,还有部分学生选课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倾向[1]。而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各高校的公选课大多与学生的学分挂钩,有些甚至具体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的公选课门数或学分。这就导致学生为了尽早修满学分而盲目选课,尤其是在大一期间。而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实行学生网上选课报名,根据浙科院的做法,虽然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对选课人数根据开课教师意见作了人数的限定,但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往往导致普遍出现学生选课爆满,而实际的课堂却冷冷清清,出勤率低。这不仅影响教师工作量的考核,也使那些真正想报名的学生选不上课,而选了课的学生又没有参加正常的教学活动,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1.2.2 教学质量难以监控,课堂效果不尽如人意
在对公选课课堂满意度的调查中,有48.2%的学生回答“不太满意”,24.5%的学生回答“很满意和比较满意”,8.7%的学生回答“很不满意”。在回答“导致你对公选课不满意的原因是什么”时,有47.2%的学生回答“老师上课没意思”,28.5%的学生回答“对课程没什么兴趣”。可见,公选课的学生满意度总体不高。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公选课的开设主要由教师自主申报,而由于目前教师的职称评定、业绩考核对教学工作量和科研工作量都有相关的要求,有些公选课的开设是为了弥补必修课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量的不足,导致个别公选课的开设随意性较大,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如果没有教师申报,已有的公选课将随时停开[2];二是由于缺乏对公选课开设资格的审核和过程的考核不够,导致个别教师对公选课的教学重视不够;三是公选课由学校统一开设,各院系的工作重心偏向于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与院系的目标管理结合不紧密,导致院系很少关注公选课的建设[3]。虽然浙科院把公选课与必修课一样纳入教师和所在部门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和教学效果考核的范围,但由于各院系对公选课缺乏像必修课那样诸如教研室集体备课、互相听课等规范化的课程建设等方面的管理,加之受制于公选课特定的课时量和学生人数,以及选课学生来自于不同的专业、年级,对于一些课堂教学的手段,如课堂讨论、课堂实验等很难有效开展,以至于有些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有些甚至在课堂上播放大量的视频资料来应付教学,缺乏课堂的互动和交流,从而导致学生对公选课的兴趣不大,课堂效果不佳。
1.2.3 考核方式缺乏严肃性和规范性
由于学生在公选课选课目的和动机上存在的偏差,而考试作为衡量和给定学生课程成绩的主要依据和途径,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起到一定的约束和监督作用。但是,由于公选课的考核方式缺乏严肃性和规范性,导致学生对考试不重视,进而影响到对课程学习的态度。在调查中,针对“你参加公选课教学过程情况”的问题,只有27.5%的学生回答“每次都到并认真听讲”,而52.3%的学生回答“课堂上都在做自己的事情”,12.3%的学生回答“平时很少到课,只是在期末参加一下考试”。从浙科院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公选课的考核大多采用随堂考查的方式,对具体的考核方式、试卷内容和形式、试卷的保管和归档整理没有统一的要求,甚至有些课程尤其是非工科类公选课采用期末让学生上交一篇小论文作为考核的方式,而且大多是让学生在课外去完成,这就直接导致大多数学生不去独立思考而是相互抄袭或直接从网上下载,不仅很难体现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而且对于那些存心来混个成绩或学分的个别学生来说,不仅失去了开设公选课本来的意义,也在客观上助长了他们的投机心理,而对那些平时认真学习的学生反而造成极大的不公平。正是由于公选课考核方式缺乏严肃性和规范性,加之学生选课目的的功利性(主要是为了修满学分),不仅导致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考核难以做到公平、公正,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对公选课考试重要性认识的偏差,认为只要选了课,最后参加一下考试能混个学分就行,平时学不学、到不到课都无所谓。从而导致不重视平时的课堂教学,公选课课堂到课率普遍较低。
针对公选课开设和教学过程中暴露和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规范公选课的教学和管理,切实提高公选课的教学质量,今结合浙科院的实际,从公选课金融投资分析的视角,来探索公选课的教学改革。
以金融投资分析公选课为例,该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金融投资意识,了解证券投资的基本原理,掌握证券投资的操作程序和一般策略,学会用风险收益原则确定投资组合,了解和掌握证券投资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的原理和方法。由于该课程涉及相关投资盈亏的分析和计算,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为此,为了更好地增进课程内容与授课对象的适应性,可适当限制选课学生的范围,对于艺术、语言等专业的选课学生数量进行一定的限制。由于目前公选课都实行网上选课,而且大多在开课前的一个学期末进行,许多学生选完课后经过暑假或寒假较长的时间间隔,开学后又没有及时登录选课系统查阅自己的选课情况,往往导致选课学生爆满而实际到课学生较少的结果。加之目前公选课的网上选课系统开放时间过长,甚至在开学后的第四、第五周还有学生名单的变动,教师很难确切掌握选课学生的具体情况,这也不利于课堂的教学管理。为此,必须规范网上选课系统的管理,规定学生一学期公选课的数量不能超过两门,任课教师在开学后两周确认最终的选课学生名单,并且对于那些选了课又没有参加正常教学活动和期末考核的学生暂停其下一期选课的资格,以避免学生盲目选课而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公选课的最大魅力在于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并结合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为此,学校应该在新生进校时,围绕促进专业发展和知识结构完善的目的,对其选课进行指导,通过对相关公选课的分析和介绍,帮助和提高学生对公选课的认识。同时,学校应该每学年统一制作一份全校公选课课程指南或课程导读手册,附上课程内容简介、开课教师简介、选修要求及课程开设目的等资料,并通过网络在线公布,以便让学生在选课时能大致了解课程和开课教师的基本情况,不再盲目地奔着课程的名称或凭着主观臆想来选课。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教育现代化要求实现教育信息化。课堂教学的内容也要不断地更新,这样才能适应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4]。公选课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其灵活性。为此,必须结合课程的特点和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案例教学、视频观摩、课堂演讲、模拟操作演示等方法,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师生互动,而且能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以金融投资分析为例,针对中国相关证券投资的最新政策和规定,结合实际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相关金融操作软件,让学生进行有关股票、外汇、期货等的网上模拟操作,并把操作的盈亏结果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一部分,不仅让学生掌握一般证券投资的操作方法和技巧,而且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公选课的课堂管理大多不尽如人意,学生随意旷课、迟到早退的现象较为普遍。为此,必须加强公选课的考核管理,实行严格的考勤制度。参照学校对必修课的课堂考核要求,学生无故旷课达1/3以上的取消其该门课的考试资格。加大平时成绩在考核中的比重,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的考核,采用“课堂作业制”,随机抽查作业的完成情况。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采取不同的考试方法,如以论文形式的考核,要求字数不能少于3 000字,并要符合论文的一般格式(包括摘要、关键词、主要参考文献等),开卷考试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且题型灵活、难易适中。
为了切实提高公选课的教学质量,规范公选课的课程管理,严格把关。首先要重视对任课教师的选拔,要求第一次申请开课的教师必须具备该课程的学科专业知识和相关教学经验,开设的课程需经学科负责人和所在学院教学负责人同意后,再报送教务处。教务处要组织有关专家和优秀教师对其进行试讲考评,考察讲课内容是否与所申报内容相符,以及所开课程是否具有可行性等,以决定该教师是否具有开课能力。其次,要积极推进公选课的课程建设,促进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由于公选课的课时相对较少,授课对象的专业、年级、知识背景差异较大,加之大部分开设公选课的教师教学、科研任务都较为繁重,因此,就教师本身来说,想要真正上好公选课,可能并不比一般的专业课、基础课投入的精力少。为此,学校应该对公选课和专业课基础课在投入方面一视同仁,通过各种课程立项、精品课程、教改项目等方式推进公选课的课程建设,更好地激发教师对公选课的教学热情。再次,要加强对公选课教学资料(教材、教案、试卷等)的规范化管理和整理建档工作,使之形成较为系统、规范的课程管理体系。
开设选修课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因此,公选课的教学和管理应该引起各学校的高度重视[5]。深化公选课的教学改革,是一个涉及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设备、学生素质、教学管理等多方面内容的系统工程。为此,需要从各个方面和环节协调配合,把公选课教学规范化、制度化,从而为提高高校公选课的教学质量,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张瑜.大学生公共选修课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9):197-199.
[2] 彭晓波,孙连昌,张庆堂.浅谈高校公选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4):158-159.
[3] 张国政.高校公选课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J].河南科技,2013(8):235-237.
[4] 周德军.创新与探索:高校公共选修课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以公共选修课《生物医学与法律伦理》课堂教学改革为视角[J].广西轻工业,2010,26(1):73-75.
[5] 殷崔红.关于高校公选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