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系,北京 100081)
浅析博弈论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局限性
李娟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系,北京 100081)
出于主流经济学科学化发展的需要,以及博弈论与主流经济学在哲学基础与研究范式上的一致性,博弈论逐渐融入经济学的发展中。但是,由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的属性决定,即其具有历史性、阶级性、实践性,博弈论在经济学研究中是有局限性的。
博弈论 经济学 历史性 阶级性 实践性
形式上,博弈论是个人或组织,在既定的规则约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对各自可选的策略进行选择并实施,取得相应收益的过程1。实质上,博弈论是从复杂的现象中抽象出基本元素,构建数学模型,而后逐步引入对形势产生影响的其他因素,并分析结果。因此,它也被称为“社会科学的数学”。在经济学中,博弈论主要研究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得出最合理的策略而被广泛运用, 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博弈论于20世纪40年代开始被运用于经济学领域,并逐渐被看作重要的经济学研究方法。而这一时期主流经济学研究的基本特点在于:假定条件多样化、分析工具数理化、发展追求精准化、科学化等。正是经济学在不同历史阶段研究特点的变化,使其与博弈论的融合成为可能。
1.1 共同的实用主义哲学基础
实用主义体现着崇尚实际、提倡进取、讲究实干的美国精神,随着美国世界主导地位的奠定而影响着世界,尤其是经济学的发展。实用主义强调哲学与社会环境的密切关系,主张理论与实践不可分离,极度关注行动是否能给个人或集团带来实际利益,针对性极强。这样的观念在主流经济学以追逐利益最大化为基础的各个领域体现的日益明显,同时,它也是逐利化倾向明确、针对性强的博弈论产生的直接哲学基础。
1.2 研究范式的一致性
博弈论与主流经济学的关键链接就是理性人假设,即强调个人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各自追求效用最大化。整个主流经济学理论的大厦便基于这样一个假设之上,且坚信各经济行为主体的趋利行为通过竞争,最终可实现均衡。博弈论从行为分析人手,研究范式是给出个人的支付函数及战略空间,看当事人都选择其最优战略以最大化个人支付函数时将发生什么,并最终探讨均衡。
1.3 经济学科学化的需要
边际革命以后,西方学者一直致力于将数学、物理学等精密的分析方法应用于经济学,想实现将经济学精确化、标准化、科学化。强调将复杂社会现象简约化,主要进行实证分析并大量采用数学方法,就成了经济学发展的模式。作为一种数学方法的博弈论,对存在利益冲突的理性人的选择行为进行定量分析,分析思路清晰、逻辑形式规整、推理过程严密,与经济学科学化的发展思路不谋而合,被广泛运用。
但是,经济学的走向并不代表经济学的本质属性得到了正视。经济是人以劳动有意识的在交往中满足需要的社会过程。主流经济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市场上的供求行为及其相应的经济决策。但是,经济实质上却是人生的过程,人是经济的主体。而以人为主体的经济学,则深刻的体现着它的阶级性、历史性以及实践性。
以人为主体的经济学,主要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人们不同的经济地位会形成对一定经济关系的不同认识,而将这种认识系统化和理论化的经济学,也就必然表现出阶级性。
2.1 将博弈论引入经济学体现了经济学研究中人的主体性地位
将博弈论引入经济学的最成功之处在于,真正体现出了经济学研究中人的主体性。主流经济学忽视了经济的人性,将从事经济活动的人统一抽象为完全同质的经济人,将人性从属于物质财富的物性,从而集中探讨以物质财富为主体的经济运行过程。而经济却是人的经济,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关系,物质财富只是人生的手段。博弈论的分析,虽然目的仍旧从属于主流经济学追求利益最大化,但是却把分析的重心从物回归到了人。
2.2 博弈论无暇进一步顾及经济学研究中人的主体性所反映出的阶级性
以人为主体的经济学,承认人在经济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同时也承认个体差异,从而承认人们之间经济地位的不对等。这就为经济学研究中考虑阶级利益差异提出了必然要求。作为工具的博弈论也就必须体现价值判断分析,即对人们策略交互作用产生的初始原因、进展条件与结果进行分析,并判断这种结果对全社会的影响。然而,经济学家在研究博弈中的行为时,总是先研究个人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的自利决策行为,然后再研究这些个体决策的交互作用产生的后果以及对全社会的影响。这样做的局限性在于:首先,它对个体人的抽象是不完满的,完全忽视社会因素;其次:它要求博弈双方地位的对等;再次,博弈规则既定,对博弈过程中规则制定的前提与过程只字不提,但博弈规则却是博弈进行的灵魂,决定着博弈的所有结果,而背后制定规则的人,因其有所代表的阶层经济利益,又进一步反映了博弈分析的缺陷。
经济学是对人类社会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经济现象、经济过程和经济本质及其经济发展规律的系统化和理论化认识的学说2。历史是现实的原因,只有对历史有了透彻又真实的研究,才会有对现实最中肯的认知。博弈论作为一种前提与核心规则固化的分析方法,并未体现出经济学研究对于历史性的要求。
3.1 博弈论分析未能体现出历史意义上的时间概念
博弈论用最优决策理论分析决策者的自利行为,进而对参与者的交互作用产生的均衡概念进行分析。形式上,博弈论的动态分析引入了时间概念,并且能做到在相当长的时间跨度内进行策略选择研究。但在实质上,博弈论的动态分析只是静态分析模式的复制,是单次博弈的机械重复,可能发生改变的只是博弈参与人不断揣测对方行为时的策略,并未引入时间概念下真正会发生变化的现实因素。而有些因素甚至是会颠覆整个博弈的,比如由参与者经济地位改变而引发的博弈规则的改写。
3.2 博弈论未能进行社会历史因素分析
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历史的发展所表现出的规律,一方面体现出人们之间经济关系、经济地位的变化;另一方面不断充实经济研究的材料,将经济学引入多因素分析的框架下,回归其社会科学的本真。
博弈论分析中,如果用一个收益矩阵代表一种博弈过程,那么在这个矩阵中,只要规则是不变的,一般博弈结果是就确定的,而规则一旦改变,所有的策略都得变。实质上,只有占据主导地位的人才有机会制定规则,固化的规则使得博弈的过程干瘪而了无生气,已经失去了最重要的分析意义。决定博弈规则属性的最重要因素,就是社会历史因素,它可以具体细化为伦理道德、政治、制度等。历史变迁过程所蕴含的制度、伦理道德标准变迁等,都会渗透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人们的行为。而致力于研究人们策略选择的博弈论,几乎没有考虑这方面。
经济学归根到底,是一门实践的科学, 需要用理论去指导现实的经济运行,同时也由实践来不断地丰富、完善理论。
4.1 博弈论中塑造的完全趋利性不符合现实经济学研究的实践
博弈论预设了主体是完全理性的,坐实了博弈参与人都是趋利的。在博弈中的决策主体,要么最大化自己的利益,要么最大化集体的利益,这不可避免的产生双方利益的冲突。这样纯粹的逐利性追求,以及单纯的利益冲突局面,并不总是符合复杂的经济实践。
4.2 博弈论中结论预设的分析模式不符合经济学研究的实践
在既定的规则与假设前提下,博弈论进一步预设所有的参与主体都有完全的逻辑推演能力,并且确知不同的策略选择下所得到的收益。这样,策略选择结果就是预先设定的必然。而现实的经济过程,不仅本身复杂多样,且其在动态的运行过程中,还会不断产生新的变化,根本不能实现事先的确知。且经济参与者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所要做的,并非单纯的选择,其行使的每一步,都是根据经验与所掌握的信息进行预测,并随时调整预测而进行。但博弈论却无法适宜这最普遍的现象。
4.3 博弈论依靠的边际性分析并不符合经济研究的实际
博弈分析主要是建立在边际分析基础之上,经济学家们主要是用数学函数来描述博弈中的游戏规则及环境。然而,有时候局中人的对策和支付函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有些因素并不能纯粹用数学来表达,因此也就不能使用边际分析。既然边际分析的博弈基本方法,连对经济现实合理的抽象都无法满足,那么它的实用性自然是要受到进一步推敲的。
[1]任晓明,谷飙.博弈论的逻辑和认知基础[A].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5月第33巻第3期.
[2]万婷婷.博弈论初探[A].学术探讨,2008.(4).
[3]尚宇红.博弈论前史研究[A].西北大学博士论文,2003(4).
[4]陈长.对博弈论的几点认识[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3(12).
[5]邢雯,施申学.博弈论及其在经济学中的应用[A].社会科学家,2005 (5).
[6]宋信息,咸志新,蒋珍妮.博弈论与经济学:结合与突破[J].现代经济,2007.第6巻(5).
[7]李春风,单瑜.罗伯特·奥曼和托马斯·谢林的博弈论与经济学——贡献评述[A]. Journal of Yunnan Finance& Economics University.第20巻(5).
[8]秦欢.实用主义真理观浅析[J].文史纵横,2014(3).
1.引自万婷婷,博弈论初探,刊自《学术探讨》,2008年第4期.
2.引自陈孝兵,经济学的科学性及其走向,发表于《中州学刊》,2000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