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研究

2015-01-23 01:47郭鹏飞
中国科技纵横 2015年1期
关键词:校园体育建设

郭鹏飞

(郑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河南郑州 450044)

和谐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研究

郭鹏飞

(郑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河南郑州 450044)

高校体育文化是其整体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善、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师生全面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通过提出相关建议来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为构建和谐校园及和谐社会提供支持。

和谐校园 体育文化 建设

高校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的进程中不可或缺,这也是符合当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具体来讲,它是以学校为载体,以参与各类体育活动的师生为主体,通过其参与实践形式多样的运动项目而逐渐形成的一切体育精神财富及物质财富。健康、积极向上的体育文化对丰富校园生活、激励师生积极向上、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效引导师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由于传统观念、社会价值取向、客观条件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高校体育的发展与建设仍然缺乏足够的重视,系统性不强。因此本文着眼于当前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现状,重点找寻存在于其中的不利因素,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及对策,以期能够把高校体育文化与和谐校园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使体育文化作为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的一个有效载体,促进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中国期刊网和相关专著,获取关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文献资料,通过对所获取资料的归纳、整理,从而全面掌握关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动态发展方向,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1.2 访谈法

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访谈等方法请教多位工作在高校体育教学及管理第一线的专家学者,就本研究涉及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请教,从而获取宝贵的前沿资料。

1.3 归纳总结法

根据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在对大量文献资料及访谈的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索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找寻制约其发展的不利因素,进而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影响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客观不利因素分析

2.1.1 体育使用经费短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难以为继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要发展,体育活动设施是关键。但现实情况却是很多高校的体育场地及相关活动器械匮乏,严重制约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这也是当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当前高校不断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激增甚至饱和,而体育经费却并没有水涨船高或者增长幅度远小于学生人数的增长幅度,这就造成了学校场地设施与学生人数之间的失衡。而且学校对于体育场地及设备的投入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且各类体育场地的修建往往需要一定的工期,这就导致高校的体育物质基础较为薄弱,制约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其次是各高校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偏低。虽然很多高校都自建有室内体育场馆,但其开放面向的人群范围较为狭窄,开放的时间也有很多的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普通师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权利。同时调查中还发现很多高校体育场馆的更新维护滞后。为了保证场馆的正常使用,高校不得不每年拨出相当数量的经费来保证场馆的正常运转,这对于很多高校来说是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要提高在校师生的终身体育观念,必须要重视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2.1.2 高校体育文化制度建设滞后

在当今社会对大学生就业逐渐关注的今天,高校的工作重心也逐渐向这一方面倾斜。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作为高校自身的软实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及社会影响力方面,无法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自然也就难以引起高校的重视。这种状况在校园体育文化制度的建设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主要体现在对校园体育活动开展的管理上,教师的有效付出还没有很好的价值体现,高校部门之间、院系之间就体育锻炼还没有形成一致的合力,校园体育锻炼缺乏连续性等。这都需要学校出面协调,统一制定配套的政策制度来保证。这也是符合当前我国全民体育、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基调的。

2.2 影响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主观不利因素分析

2.2.1 体育文化意识缺乏

虽然目前我国的全民体育发展势头良好,社会群众参与体育的热情与日俱增。但由于长久以来我国实行的举国体育体制,很多人一想起“体育”就与“竞技”、“比赛”、“运动”等词汇联系起来,这说明当前人们对体育的认知还存在较大的误差。很多人认为只要身体看起来健康,活动起来没什么大碍就得过且过,根本不用深入的学习某种体育技巧或常识。即认为体育与生活关联性不大,学不学都无所谓。这是人们只看到体育的表象或者不愿去深入探讨体育的深层次社会价值,更不用说通过体育活动来提升参与者的竞争意识、拼搏奋斗意识了。很多时候这种观点也在无形中影响着体育相关从业人员、学习者在从事体育行为时的自我认同感,削弱了体育的影响力,同时也使部分工作在体育教学与管理第一线的教师忽视了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忽视了体育的拼搏、奋斗、实现自我更高价值精神的推广与普及;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其参与度不高,也很少会主动思考体育与自我价值实现、体育精神存在的价值等问题,阻碍了高校体育文化向更深、更高的层次发展,一定程度弱化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各项功能。

2.2.2 体育行为文化缺失

虽然从小学到大学我们一直开设了各类体育课程,教授的各类体育知识及活动技巧也从未间断,但遗憾的是我国学生的身体素质总体下降的趋势并没有多少改观。连续多年的全国大学生体质测试的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除了在身高、体重等身体形态指标有所提高之外,其身体素质尤其是耐力素质、速度素质等连续多年呈下降趋势,严重影响了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究其原因,上述状况的出现与我国当前实行的应试教育政策息息相关。虽然我们的应试教育近些年经过多次改革,但一切以学习为重的观念在社会上仍普遍存在,并逐渐演变为在考试中争取优异成绩的一种价值倾向,至于在此过程中学生具体掌握了哪些知识和技能,能否具体运用则变得不那么重要。具体到教学中则表现为升学考什么,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就练什么,完全忽视了学生体育兴趣、体育精神及终身体育价值观念的培养。到最后虽然学校的体育达标率上去了,但却扼杀了学生的体育兴趣,无异于杀鸡取卵,本末倒置。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1)当前我国高校不断扩招,再加上体育经费普遍投入不足,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后续乏力,使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缺乏物质基础。

(2)体育文化意识的缺乏导致人们对于体育的真正内涵及实质缺乏足够的认知,无形中弱化了体育的教化及价值引导功能。

(3)体育行为文化缺失导致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不够明确,从事体育锻炼的主动性不足,最终导致其缺乏有效的身体锻炼。

3.2 建议

(1)明确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主客体,不断强化师生共同参与的意识,才能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发挥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引导功能。

(2)加快体育资源建设,加大体育投资力度,提高体育场馆的开放率、利用率,积极开发各种新兴体育项目,扩大体育文化的覆盖面。

(3)加强高校体育文化体系建设力度,提高校园体育文化的品质。

(4)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制度体系建设力度,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保驾护航。

[1]任莲香.体育文化与高校体育[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5: 10 5.

[2]宋亚炳.体育对人多元智力发展的影响[J].吉林体育院学报,201l (6).

[3]江玉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1): 443—445.

[4]王清芳,李成蹊,胥万兵.论体育精神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6).

[5]胥万兵.校园体育文化促进大学生自我和谐发展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7(38)83-85.

猜你喜欢
校园体育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