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衍溥
(青岛新都市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青岛 266071)
滨海滩涂地景观再生设计
——以连云港徐圩新区云湖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刘衍溥
(青岛新都市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青岛 266071)
连云港徐圩新区坐落于典型的滨海滩涂地之上,开发之前是产盐重镇,生态环境较为恶劣。在对滨海盐渍滩涂地进行生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徐圩新区云湖核心景观区的工程实践,将生态建设与景观设计统筹考虑,总结出滨海滩涂地景观再生的途径,为滨海滩涂地的利用与开发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风景园林 滨海滩涂地 再生设计
滨海滩涂地是海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面积十分广阔,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与开发价值。然而,地处海洋景观与陆地景观边界的滨海滩涂地,也是地球上 “海 — 陆 — 气” 系统交换最频繁、最集中的区域,是典型的开放系统,对外界干扰具有高度的敏感性,滩涂地往往具有土壤含盐量高,难觅绿色植物,抗灾害能力弱等显著特征。因此,在此类用地之上进行景观再生是一项十分困难和艰巨的工作,需要经历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
基地位于徐圩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区北部,与海州湾仅有一堤之隔,现状用地以未经开垦的盐田用地和水塘为主,周边水系网络也多为晒盐生产之用。历史上的徐圩地区,是产盐重镇,隶属于中国古老四大盐场之一的淮北盐场。长期海水制盐,导致土壤盐碱度高、土质较差,再加之淡水资源匮乏以及海风、盐雾等因素的影响,整个基地范围内仅存芦苇、碱蓬、地肤等盐生植物,缺乏生机,成为滨海盐渍滩涂地的典型代表。尽管受到自然条件的约束,这片土地仍旧具有地理位置优越、土地广阔、发展空间巨大、远离城镇压力等显著的开发优势,十分适宜作为城市新区建设用地。作为在特殊自然条件下开发的城市新区,徐圩在先期的开发战略研究中就非常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提出走可持续、具备生态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路径的思路。因此,在徐圩新区先导开发区域——云湖核心景观区的建设过程中,着力从改造生态环境入手,将盐田水塘集中改造成为人工淡水湖,为区域绿地的建植和城市生活的开展提供先决条件。云湖核心区的景观建设将围绕人工生态修复、重焕绿色这一核心展开,确保新区开发走向健康、稳步、可持续发展之路。
云湖核心景观区建设选择在滨海重盐渍滩涂地上,对于生态重建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经过一系列探索、实验、研究,总结出了具有针对性的生态环境建设主要技术方法:主要由排盐措施、土质改良、地形塑造、绿地建植四部分组成。
3.1 排盐措施
生态重建的首要任务是改造环境条件以适应植物生存。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改变土壤性质,改土脱盐。在土质改良之前应首先采用地下滤水管网排盐——隔离层防盐——隔盐壁防盐的方式对土壤实施排盐措施。根据“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运动规律,在排盐的第一步措施中,应采取合理敷设地下排水管网的形式,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土壤含盐量。待盐碱随水排走后,还需在地下水位线之上铺设粗、中粒径石子或炉渣,另覆盖土工布,从而形成纵向上的防盐隔离层,阻断土壤的毛细管作用,以防地下水上返再次污染种植土。为达到良好的处理效果,还应在绿地边界设置了防渗土工膜作为隔盐壁,隔绝绿地与外界盐碱水分的横向联系,有效防止次生盐渍化的发生。
3.2 土质改良
采取排盐碱措施后,下一步需对土质进行改良,为日后的植被栽植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
3.2.1 客土填垫法
客土填垫法即在排盐碱措施实施完成后,从外界运输不含盐碱的种植土填垫于隔离层之上。在云湖核心景观区填垫实施过程中,除草坪、地被、草花种植区整体回填50cm外,灌木、乔木均采用局部树穴回填等体积种植土的方式,以节约换填种植土的用量。
3.2.2 原土改良法
原土改良即为不换种植土,而对原有盐渍土进行就地改造与回填利用,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措施,使其变得适于植物生长。将开挖出的原土加入稻壳、秸秆等有机物料并结合专用的土壤调理剂,在机械充分掺拌均匀后进行回填。回填后,再施入盐碱改良肥及有机肥料,以提高土壤肥力,降低土壤PH值,改良土壤结构,最终将原土改造成为可以保障植物正常生长的良好基质。
3.3 地形塑造
地形的塑造,既可以形成起伏不断的景观竖向变化,又可以适当抬高地面,令地下水位相应降低,使树木根系摆脱高矿化地下水的侵害,为树木生长创造有利条件。采取土壤改良并抬高地面的方式进行树种栽植,可极大提高绿化成活率。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施工过程中,地形塑造后还需进行整平,以便雨水能及时排出,均匀下渗,提高降雨淋溶洗盐的效果,达到土壤脱盐一致,防止土地斑块状盐渍化发生。
3.4 绿地建植
为保证苗木的整体成活率,在绿地建设前期必须做好调查研究,尽量把可能发生的问题解决在设计阶段。
3.4.1 植物品种选择
为保证苗木成活率,在云湖栽植设计中,引入种植分期设计的理念。初期的植物多选择抗盐碱性强,具抗倒伏能力,生长势旺盛的盐碱地区本土植物。并以草本及灌木为主,乔木的规格也多选用9-10cm的中苗,该类苗木适应能力强,消耗少,可保证较高的成活率。
3.4.2 栽植模式
根据云湖绿地具体形式,选择不同的栽植模式,分别为:(1)组团式栽植:如在面状开阔型绿地,采取模拟自然群落的组团式搭配模式。以朴树、绒毛白蜡作为骨干树种密植,中景搭配雪松、大叶女贞,前景依次为开花亚乔木及花灌木,树下完全以各类地被植物代替草坪,减少养护量。整个群落形成高、中、低三个景观层次。(2)疏林式栽植:如在带状流线型绿地内,适当密度种植枫杨、旱柳、枫香、合欢作为背景大乔木层,林下及林前丛植花石榴、夹竹桃、红瑞木、金丝桃、丁香等灌木,丰富视觉效果,灌木前以木本或宿根花带地被式种植方式为主,而最前方留较大面积草坪,起到视线通透开阔的效果。(3)孤景树栽植:在重要广场周边,留出相对开敞的草地,其上孤植形态优美的特选大乔木如榉树、五角枫、朴树、广玉兰等,适当点缀整形球类及景石,形成开敞空间中的视觉焦点。(4)精细景观栽植:于建筑周边、道路转角、广场入口等重要节点处,以极为精致的栽植方式来表现细节,如五针松、紫薇桩景搭配景石;红枫、南天竹搭配花境;对节白蜡搭配整形球类等形式。
3.4.3 其他注意事项
(1)降低风害:沿海地区的绿化种植由于受海洋气候的影响,即使土壤条件经治理已经达标,海风、海雾、盐尘也仍旧威胁着苗木的生长和成活。确定徐圩新区的主导风向后,通过人造地形结合密植林带的遮挡,创造出适合园林植物生长的局部小气候。在初期,栽植深根性、树冠小的抗风树种,结合抗海风营养液、蒸腾抑制剂,保证植物在新区特定生境下的旺盛生长,为周边人群提供舒适的游憩环境。(2)驳岸抗冲刷:伴随强劲海风而来的就是源源不断的浪涌,这些浪涌长时间的冲刷必然会对自然式驳岸造成破坏,致使土体崩塌。在云湖驳岸的施工过程中,结合现场情况采取了两种方式来解决该问题。一是将自然式置石高低错落、搭配有致的放置于草坡与水面之间。自然置石本身既是一种景观又可以起到抗冲刷的作用。二是铺设河滩石。使用大、小两种规格的河滩石铺设入水,大卵石镶嵌于小卵石之中,卵石之间形成的缝隙很好的消耗了浪涌的能量,起到保护驳岸的作用。(3)节水灌溉:淡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尤其是在滨海滩涂地区。故此,须采用生态经济的环境用水模式,充分利用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及雨水。具体做法有:增加绿地面积,加大雨水承接面积;设置雨水收集系统,收集绿地内、透水铺装上的雨水;适当使用滴灌、喷灌设施,实现节水灌溉。
鉴于人工生态干预措施得当,通过土壤排盐碱处理及大量耐盐碱植物的应用,云湖核心景观区已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植物生长势头良好,设计之初的愿望终得实现。作为滨海滩涂地景观再生的一个实践场地,徐圩新区云湖核心景观区在建设过程中,已经取得了重要的实践成果,主要包括:(1)在滨海滩涂地的景观再生涵盖生态环境重建和人文精神重建双重意义。在本项目中,不仅综合运用了多种生态干预手段,而且在景观塑造过程中也时时渗透着地域文化精神。从而使一个严重侵蚀、退化的海滩被逐步修复为广受欢迎的公共空间。(2)滨海重盐渍滩涂地的生态环境重建,一般包含土壤排盐碱、土质改良、地形塑造、绿地建植四个阶段。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应合理安排施工时序,做好阶段间的相互衔接。(3)本着节约成本,保护自然资源的原则,在滨海滩涂地的再生过程中,宜采用节水灌溉、雨水收集、原土改良等方式,最大限度的节约水源,有效降低客土用量。
希望上述经验能在更大范围内的滨海滩涂地上予以利用,将绿色和生机洒向更为广阔的空间。
[1]杨永利.滨海重盐渍荒漠地区生态重建技术模式及效果的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4.
[2]彭建,王仰麟.我国沿海滩涂景观生态初步研究[J].地理研究,2000 (3):249-256.
[3]徐维坤,黄积善,杜贵乔.滨海盐碱地园林绿化综合配套技术[J].宁波农业科技,2007(2):21-25.
刘衍溥(1983—),男,山东青岛人,本科,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工程师,研究方向: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