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范才
西藏地域广袤,文化、旅游资源沉睡了上千年,如何在保护的同时推进开发的步伐,是促进西藏跨越式发展的最大挑战。
就在慈觉林村民竭力接轨拉萨发展速度的同时,西藏自治区和拉萨市对慈觉林进行综合开发的战略部署也在酝酿之中。规划中,慈觉林将打造成为展现青藏高原风情和有着浓郁藏文化内涵的可持续发展园地。
这是一个属于慈觉林的千古传说。
一路护送文成公主进藏的骁将宗赞,终于凭借踏平征途的功德,成为大昭寺“觉沃”佛像的守护神。只是,神仙也有思凡的时候,他和白巴东赞许下私情,却被“无情”的吉祥天母发配至拉萨河南岸。即便如此,多情的种子仍在发芽,他很快眷恋上东边不远公堂寺的女神。
自此,慈觉林便被赋予了流传千年的浪漫色彩。一千年以后,一台歌唱文成公主的实景剧在这里唱响,沉睡千年的慈觉林也终于迎来了再次复苏的契机。
整个慈觉林都可以遥望见圣洁的布达拉宫,拉萨河的阻隔又给膜拜、观想心中圣地的人们提供了沉静的机会。站在布达拉宫的金顶,也可以望见散落在山坡上下的千余亩林卡,浓郁藏地风格的村居散落在慈觉林沟的内外。
散落其间的还有慈觉林寺,这是数百年前八世达赖喇嘛为自己的经师所建。据说,每天,他都会站在布达拉宫金顶遥望着慈觉林,想念曾陪伴自己成长的经师。
如今,拉萨河已不再是障碍。除去已建成的拉萨大桥、柳梧大桥,一座直接连通拉萨城区和慈觉林的“迎亲”大桥即将通车,曾经阻隔情愫的拉萨河正成为慈觉林即将迎来剧变的肇始。
拉萨古城的锦绣山谷
“东沿、西扩、跨河发展。”
这是多年前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拉萨市便已确立的发展战略构思,慈觉林便位于拉萨河南岸。这片方圆不过40多平方公里的狭长山沟,尽管有着和拉萨八廓古城一样悠远的历史,却长期是一片较为贫困的地域。
毗邻拉萨城是慈觉林最大的优势。由于慈觉林多是山坡和荒地,过去农业生产远不足以满足当地村民日常生活,只能长期靠在拉萨市摆摊出售牛粪和经销旧货维持生计。
在拉萨城练摊的多为慈觉林的妇女。每次进城她们都要经过拉萨大桥,去时迎着朝阳是右脸,归来顶着烈日的仍是右脸,长久以往慈觉林的妇女右脸便更为黝黑,被拉萨人戏称为“半脸黑”。
2003年,拉萨市容整治后,地摊被取缔,慈觉林的80余商户失去了生活来源,这直接影响到慈觉林当地的农牧民收入。不得已,慈觉林村民利用当地特色林卡开展度假服务。2004年,西藏自治区烟草专卖局动员全局干部职工筹集资金购置了6顶帐篷捐赠给慈觉林村民,由此“旅游度假村”的名头开始在拉萨叫响,短短的三个多月收入就多达三万余元。慈觉林很快被拉萨市旅游局列为农牧民参与旅游服务示范区,长期贫瘠的慈觉林逐渐从历史的沉寂中苏醒过来。
就在慈觉林村民竭力接轨拉萨发展速度的同时,西藏自治区和拉萨市对慈觉林进行综合开发的战略部署也在酝酿之中。规划中,慈觉林将打造成为展现青藏高原风情和有着浓郁藏文化内涵的可持续发展园地,慈觉林将化身为拉萨古城的“锦绣山谷”。
2012年7月,随着《文成公主》实景剧场的开工,坐落于慈觉林的“中国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建设正式拉开帷幕。
从服务于拉萨整体发展和充分利用既有资源的原则出发,慈觉林的开发定位于“城市里的村庄”——它不仅是当地人的休闲地,也将是外来者的观光地。据拉萨市政府党组成员、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管委会第一副主任朱梅品介绍,中国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建设将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原则,既尊重历史与文化传统,也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供给游客绝佳的视觉听觉体验。“比如,诸多博物馆、展示馆和高端酒店,造型和建筑风格采用传统藏式风格,但在内部配备现代设施。”
据了解,建成后的慈觉林“文创园”将坚持西藏特色民族文化开发,呈现在这里的将是九大功能区,分别为文成公主主题公园、藏民族民俗风情体验区、高原影视文化城、藏医药文化创意园、出版文化产业园、艺术家创作孵化基地、西藏非遗文化创意园、藏民族文化旅游工艺品体验展示区以及包含精品艺术客栈、高星级酒店等在内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
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第四大客源国,届时我国将从亚洲旅游大国迈向世界旅游强国。
这正是西藏推进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契机所在,如今旅游已成为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根据拉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到2020年旅游总收入占当年GDP比例将达到18%。
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正肩负着这一使命。
“不轻易拆除一座民居”
在生态环境脆弱、文化特色明显的西藏推进文化创意产业,首先面对的难题便是如何敬畏和尊重西藏特有的民族、民俗与宗教传统。
和属意于怀揣着巨额诱人资金的投资商不同,拉萨最先找到了引领我国藏学研究翘楚的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通过智力资源参与开发,将慈觉林沟的综合开发作为研究和谐西藏和西藏新农村建设的基地,为中央提供决策参考、为西藏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实践样本”。
据了解,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对于“文创园”建设的研究,主要是将慈觉林沟作为学术研究基地,将理论研究与实践推进有机结合起来,在西藏寻找到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特殊路径。
作为我国西藏研究影响力最大的智库,中国藏研中心为更科学保护和传承西藏传统优秀文化提供了保障,也对探索以传统农牧业为主的西藏跨越式发展模式提供给外界更多期待。
根据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发展规划,将围绕传承悠久的慈觉林民居打造成“藏族风情园”。“我们将坚持不轻易拆掉一座民居。”拉萨市城关区副区长、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管委会副主任龚一枫承诺,慈觉林村民珍存至今的藏民族特色鲜明的生活方式、宗教活动、民俗文化,生动体现了藏民族文化的浓郁魅力,正是西藏在慈觉林推进“文创园”建设最可宝贵的财富。
未来的“藏族风情园”将根据规划进行统一修缮和功能布局,本地村民喜爱的甜茶馆、藏餐馆和远道而来的游客所钟情的藏式家庭客栈、现代化的酒吧、咖啡馆将出现在这里。甚至,修缮、改造费用也不一定全由农户承担,“文创园”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将积极引进更多社会资本进行市场化运营。
“藏族农牧民应是西藏区域经济发展成果的重要分享者。”朱梅品说,改善当地藏族农牧民的居住条件,增加村民就业机会,提高参与市场的能力,是推进慈觉林开发的首要责任。
西藏发展希望所系
慈觉林,以慈觉林寺闻名。历史上,慈觉林是拉萨“四大林”之一。
某种程度上,这和每年纷至沓来的游客对西藏的认知颇为类似。神秘的藏传佛教、古老的雪域高原,构建了西藏传统优秀文化对国内外游客的吸引力。
在西藏“文创园”,类似有着浓郁藏地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有很多。除此之外,符合现代人生活和消费习惯的休闲度假村、酒店等也将出现在这里。届时,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的藏族风味餐馆、神州小吃街、休闲酒吧、演艺厅、藏医药保健养生体验、手工艺坊等将吸引海内外游客在逛完布达拉宫、转完八廓街后,有了更多的理由选择在拉萨做更多的停留。
截至2014年底,入驻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的出版文化产业园、中国美术创作实践基地、雪顿古镇等项目协议总投资已近50亿元。
西藏地域广袤,文化、旅游资源沉睡了上千年,如何在保护的同时推进开发的步伐是促进西藏跨越式发展的最大挑战。由于青藏高原特殊的地貌,类似慈觉林这种依山傍水的“沟”有太多。传统上,农牧业和传统的手工业构筑了沟域经济的基础,千百年来一直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和核心。西藏的农牧民也大多顺沟域居住,山坡上放牧,山下人口稠密。在朱梅品看来,如何立足传统和自然条件推进沟域综合开发,直接关系到西藏农村经济的发展、农牧区全面小康和西藏的和谐稳定。
来自国家文化部的最新消息,2014年12月,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已经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试验)园区推荐名单,正进行公示。这正是慈觉林推进文化创意园区建设的根本意义。
未来,这里将探索出一条坚持可持续发展,以保护藏族文化为根本的西藏特色路径。这不仅是慈觉林的使命所在,也是未来西藏发展的希望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