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课堂教学培养创新精神

2015-01-22 00:48鞠静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历史教材思维

鞠静

新课改之下,中学历史课堂应如何立足于教学实际,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把传授知识、升学考试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呢?笔者谈谈自己的教学实践体会。

一、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在探索新知中迸发灵感,培养创新意识。

1.以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激发兴趣和培养创新意识

教师幽默风趣、形象生动的语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途径。在学习武昌起义时,我引用了歌谣“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不过二年半。今年猪吃羊,明年种田不纳粮”来分析武昌起义的必然性。听了这些形象的描述,学生的兴致一下子高涨起来,并且有了组织答案的方向,这为其创新思维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以情感教育激发学习兴趣

历史教材无处不渗透着“爱国主义之情”“民族主义之情”等情感教育的内容,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史,可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情感,增强学习深造的时代紧迫感和振兴中华的崇高责任感;历史上风云人物、民族英雄的成长历程和惊天伟业,可以激励学生刻苦学习、追求真理。通过这些内容的渗透不仅可以实现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时,我补充了“五四运动”火烧赵家楼的场景,请学生朗诵了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播放了经典电影《开国大典》。

3.以美激发学习兴趣

高中历史教材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因素,如“汉魏之文苑、晋之清淡、南北朝以后的书画与雕刻、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无不于教育之中行其美育之作用。”“历史上各时代伟大与风雅之人物、事迹,无不于智育之中,含美育之元素。”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座美育的宝库。这些生动、鲜明的美的形象不仅能感染学生,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为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行奠定基础,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

二、鼓励质疑,培养创新思维

质疑是一种探索精神,是进步的前提,是创新的起点。对现有的科学理论和传统的史学观点提出质疑是创造新成果的途径,也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迷信权威,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求得解决。如必修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课中在秦始皇像下有注解:秦始皇(前246—前210年在位)。我请学生大胆质疑:这样的时间表述是否准确?“始皇”的称呼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前246年至前221年之间,对秦始皇的称呼应怎样表述更符合历史史实?

另外,随着新课改的推广,高考中开始涉及史学界的争鸣观点,在处理这些知识时,我首先让学生依托教材,了解史学界的几种观点,然后收集整理资料,独立思考,发扬科学的否定精神,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比如,李鸿章是中国近代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史学界对他褒贬不一。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时,我补充了很多战争中李鸿章运筹帷幄的材料,也补充了李鸿章和儿子到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时的场景;在学习“洋务运动”时,我详细介绍了江南制造总局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然后给学生推荐梁启超的《李鸿章传》,并让学生用一个月的时间阅读,最后请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对李鸿章作一个中肯的评价。类似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拓展延伸,深化创新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如果照本宣科就题讲题形成教学封闭,就难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我在教学中注意适当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多联想,多角度思考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创新意识。

在学习近代的不平等条约时,我引导学生多维度评价“通商口岸的开设”。先给学生介绍了目前史学界的几种史学观,然后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从“革命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四个角度对这一现象作出解释。这就使学生能对一些重要历史问题进行较为客观、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论证,并形成纵横相连的历史知识之树和学科体系。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各种事物具有相似性和相关性,但由于教材知识的静态性,加之一些教学问题,使学生很难在一种全新的问题情境中进行联想。因此,我经常变换课堂教学模式,对问题进行广泛的一题多问的挖掘训练,以便于学生进行多方位探求新知。

如在学习《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的发展》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思考同时期的西方思想界正进行着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学生通过时间判断得出是“启蒙运动”。我再进一步发问:启蒙运动的性质与中国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有何不同?他们对社会的影响有何不同?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差异?问题层层深入,不仅使学生全面掌握了东西方两大思想运动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

(责任编辑庞丹丹)

猜你喜欢
历史教材思维
教材精读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新历史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