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延安 共青团陕西省委农工部
新农村建设需要更多“成功人士”返乡
文|魏延安 共青团陕西省委农工部
农村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农村人才流向城市的“虹吸”现象已持续多年。瞄准农村人才的短缺问题,制定政策吸引更多“成功人士”返乡、投身农业,需要全社会有一个新的认知,同时达成新的共识。
湖南省社科院院长退休后下乡当村支书的新闻出来后,引起了热议,有质疑,也有叫好。笔者认为应该跳出事件本身,从更宽广的角度去看待。
首先,干部退休回乡在古代是常态,今天只是重现,今后可能会更多。我们从小就背诵的贺知章著《回乡偶书》,就是古代官员退休回乡的经典写照。翻查历史,像贺知章这样告老还乡的官员比比皆是。这些年,随着城乡差距的缩小和户籍制度的松绑,干部退休返乡的事例逐渐多了起来。伴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将来会有更多曾在城里干事的人,回到农村去。
其次,干部退休回乡,是改善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有研究表明,中国古代的“治不下县”,一个重要前提是乡村存在着一批士绅阶层,他们大多是退休官员、外面谋事的成功人士、名望较高的长者、私塾先生等,靠推行乡规民约维护着乡村的日常治理,可以称之为“精英群体”。今天我们的好多村子发展不起来,好多合作社没有活力,根源在于缺乏好的带头人,缺乏“精英群体”。也有专家称,日本、台湾的农会发展得好,主要管理者好多是来自城市的人才。所以,吸引“成功人士”返乡参与乡村治理,用好他们的名望、公信力、资源统筹力等积极因素,带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如此看来,可以宽容地看待“告老还乡”这种事例,并积极创造一些条件。
再次,可着眼于退休回乡现象,研究制订一些吸引“精英”下乡的制度设计。不仅仅是退休干部,毕业的大学生、外出的农民工,更有一些城市里的成功人士慕名回到农村,这就需要制度上的设计。中组部等部门曾下发通知,从机关中选择优秀干部,重点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在借鉴该政策的基础上,是否可以再拓宽一些:给更多有能力、有精力、愿意在农村实现人生理想的人搭建一个平台,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的转型升级。
农村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农村人才流向城市的“虹吸”现象已持续多年,瞄准农村人才的短缺问题,制定政策吸引更多“成功人士”返乡、投身农业,需要全社会有一个新的认知,同时达成新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