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 波(吉林省榆树市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 130400)
小儿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
滕 波
(吉林省榆树市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 130400)
目的 探讨小儿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儿58例,均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及血常规、心肌酶学等辅助检查项目,明确诊断,并给予积极对症治疗,包括卧床休息、病因治疗、稳定心律、抗感染、纠正各种并发症及中成药制剂等。结果 本组共58例患儿,其中窦性心律失常30例(51.72%),异位心律失常16例(27.59%),传导失常12例(20.69%),病因包括病毒性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及风湿热、上呼吸道感染及神经系统感染等;经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后,临床治愈33例(56.90%),好转24例(41.38%),无效1例(1.72%),总有效率达98.28%。结论 小儿发生心律失常后,应及早明确诊断并给予积极对症治疗,可收到满意的疗效,改善患儿的预后。
小儿;心律失常;临床诊断;治疗
心律失常是一类以心动频率、心动节律出现异常为主要特点的心血管科疾病,而在儿科也是一类常见的疾病。小儿心律失常既可发生于先天性疾病,又可为获得性疾病[1]。小儿心律失常因患儿的年龄及病因不同,其轻重程度也各不相同,但多数无生命危险,仅有少数病例会诱发心力衰竭或死亡。近年来小儿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发现率及就诊率较以往明显升高,已成为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儿科疾病[2]。由于与成人心律失常症状明显不尽相同,小儿心律失常不易被察觉,因此需要给予积极诊断,并接受系统治疗,以避免发生不良后果。近年来笔者对心律失常患儿58例进行了临床诊断及治疗,取得了理想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儿5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1例,女27例,年龄5个月~11.5岁,平均年龄(6.2±1.3)岁,其中5个月~1岁9例(15.52%),1~3岁16例(27.59%),3个月~6岁22例(37.93%),6岁以上11例(18.97%);病程2 h~52天,平均病程(4.9±1.2)天。
1.2 诊断方法
当患儿入院后,均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连接12导联后进行检查,明确心律失常的具体病情和轻重程度,并定期复查常规心电图(3~7天复查1次),必要时提检24小时动态心电图;同时需检测血常规、心肌酶学、血糖、电解质、肾功能、胸部X线片及超声心动图等,以明确病因或排除一些疾病的可能。
1.3 治疗方法
依据患儿的具体病情,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本组58例心律失常患儿,无明显自觉症状、病情轻26例,因此未给予常规治疗,仅告知其注意休息,避免不良因素刺激,并定期复查常规心电图;有明显自觉症状32例,且存在某些原发疾病,因此均给予积极对症治疗,具体措施如下:首先应给予病因治疗,如卧床休息,有病毒性心肌炎、风湿热、上呼吸道感染、神经系统感染者,应给予抗生素以控制感染,并给与改善心功能、稳定心律等治疗,并结合吸氧、维生素C注射液静脉给药等,必要时可给予胺碘酮、普萘洛尔、西地兰、地高辛等药物治疗;注意纠正水及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等并发症,可口服氯化钾等药物;另外,可适当配合给予一些中成药制剂,如黄芪注射液、参麦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3]。
2.1 诊断结果
58例小儿经提检常规心电图及其它理化检查后,均明确诊断为心律失常,导致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较多,如病毒性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及风湿热、上呼吸道感染及神经系统感染等。心律失常类型:窦性心律失常30例(51.72%),其中窦性心动过速20例(34.48%),窦性心动过缓6例(10.34%),窦性心律不齐4例(6.90%);异位心律失常16例(27.59%),其中室上性心动过速9例(15.52%),期前收缩5例(8.62%),其他类型的异位心律失常2例(3.45%);传导失常12例(20.69%),其中房室传导阻滞7例(12.07%),束支传导阻滞4例(6.90%),其它传导失常1例(1.72%)。
2.2 治疗结果
经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后,临床治愈33例3 讨 论
(56.90%),好转24例(41.38%),无效1例(1.72%),总有效率达98.28%。
小儿心律失常在儿科临床中十分常见,这与小儿的各个器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器官结构、功能变化等尚未成熟密切相关[4]。具有病情相对较轻、疗效好、预后佳等特点。由于小儿心律失常常无明显的自觉症状,故更需要在临床中仔细观察、并提检相应的理化检查,如常规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血常规、心肌酶学等,以及早明确心律失常的诊断,并查找病因,为制定治疗方案奠定基础。治疗小儿心律失常的药物较多,临床上应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酌情选用,如胺碘酮是一种十分常用的治疗药物,属于第三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拮抗钙离子通道、抑制钾离子通道的通透性、延长心房及心室负极过程、抑制窦房结及房室结功能和抗肾上腺素能等作用[5],且有扩张冠状动脉、抗颤、光谱抗心律失常作用。使用胺碘酮治疗本病时注意应以小剂量为主,长期维持用药,尽量减低该药物的副作用[6]。
综上所述,小儿心律失常是临床中的常见疾病,临床中应给予足够重视,在提检有关理化检查的基础上给予明确诊断,并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而于积极对症治疗,以有效控制病情,改善患儿的预后。
[1] 靳姗姗,马路一.小儿常见心律失常诊断与治疗[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5,7(2):100-102.
[2] 田晓媛.小儿心律失常71例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5):87-88.
[3] 赵云战.小儿心律失常108例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4):41-42.
[4] 李小梅.小儿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现状[J].儿科药学杂志,2012,18(5):11-12.
[5] 袁李艳.小剂量胺碘酮维持治疗小儿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11):72-73.
[6] 林 利,袁 越.小儿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循证医学评价[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13):975-977.
本文编辑:吴玲丽
R541.7
B
滕波(1971-),女,吉林省榆树市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儿科疾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