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燕玲(包头市第四医院儿科,内蒙古 包头 014000)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体会
郭燕玲
(包头市第四医院儿科,内蒙古 包头 014000)
目的 探究分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6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总结对其实施护理的过程。结果 患儿经手术后恢复情况较为理想,整个治疗护理中未发现肺部感染、呼吸窘迫症、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术前进行有效完善预备,术后及时监护患儿生命体征,有效管理呼吸道及导管工作,能够极大促进患儿病情恢复。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在新生儿病症中极为常见的一种,针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过程较为繁杂,随时会引起多种不良后果[1]。为了研究护理工作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恢复的实际效果,笔者选取了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60例为研究对象,经回顾总结先对其进行作出报告。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9例,女71例;年龄0.6~12岁,平均年龄(6.9±1.1)岁。经实施护理以后,160例患儿中取得了良好的恢复效果并好转出院158例,死亡2例。
1.2 方法
1.2.1 循环系统护理
患儿在术中温度通常处于28~31℃,部分深低温的则可低到25℃,术后患儿逐渐升温到35~36℃。患儿进入监护室以后要保证合理的室内温度,通常冬季应先进行红外保暖灯照射床进行10~15 min的处理,之后带患儿进入监护室再进行盖被灯照,当患儿温度上升过高到38℃时应进行水带、冰袋、酒精擦拭等物理降温,仍旧升高时则需及时通知医生[3]。术后患儿进入监护室后立刻实施心电监护,48 h不间断监测生命体征;心腔测压管监测时要关注不同压力波形,保持其畅通及设备稳定;对心功能不全患儿使用升压药时护理人员应当注意点滴速率、血压状况、用药浓度等。选用动脉测压法进行测压,这样可以获取更为精准的数据,此外动脉测压可以持续观测到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平均压;实施测压前应当进行调零操作,操作时要注意防止空气排入引起气栓,随时注意穿刺位置是否存在出血、导管脱落、肿胀等状况[4]。
1.2.2 呼吸道护理
术后患儿通常在插有气管插管的状态下进入监护室,此时就需要进行接入呼吸机,并观测其口唇、面色及四肢末梢颜色状态,发现异常立刻实施应对;患儿两肺吸音、呼吸频率、呼吸深浅及节律等也应当密切监测,并随时注意监测动脉血气的分析;儿童呼吸频率为16~20次/min,氧气浓度为40%~50%,潮气量则为10~12 ml/㎏,呼吸末的正压应当在2~6 cmH2O;动脉血气的分析必须在呼吸机进行持续辅助呼吸15~20 min,之后再根据结果对呼吸及参数进行相关调整;有效判断吸痰的恰当时机并注重患者胸部的体疗。气管插管必须安全固定,每隔一段时间检测暴露气管的实际长度,避免其移动或者拖出;每5 h左右进行1次气导管气囊放气,避免呼吸道粘膜形成缺血、糜烂,以及压迫。为防止出现肺不张状况,应保证呼吸道分泌物的及时清理,吸痰管经杀菌处理以后通过气管插管进行吸痰,且吸痰开始结束时必须进行为时3 min的纯氧加压,保证无菌操作。
1.2.3 肾功能护理
术后24 h内生命体征、出入量、尿量等情况的记录对于患儿肾功能的监测掌握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护理人员不但要定时(约1 h)进行出入量记录,而且还要及时了解统计患儿排尿颜色、数量等性质;对于生命体征,在患儿初进监护室时保持15 min每次的监测记录,之后则持续每隔30~60 min进行记录;患儿出入量需将各次抗菌度的稀释液也包含在内;待拔管6 h以后喂食患儿温水少量,如若无呕吐现象则可进行少量进餐。患儿处于监护室时由于仍旧处于恢复过程,身体周围会布满各种医疗器械管道,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胃管、留置导尿管、动静脉插管、气流插管等进行科学的管理。患儿周围有许多细弱的管路,护理人员要保持其畅通防止压折堵塞;为了保证心包纵膈胸腔引流管的畅通,应当按15~30 min的时间间隔实施挤压操作;此外各种引流液的特征数量必须进行详细记录,穿刺管保持穿刺部位无菌和密封,在进行管道更换时保证在无菌的状态下进行,并按时进行细菌的培养。
1.2.4 其他护理
并发症预防:对于易出现的心力衰竭、低心排综合征、出血、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护理人员要利用抗生素等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心理护理:患儿恢复期间身心处于劳累衰弱的状态,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操作时必须动作轻柔、语言亲和,通过亲近的语言努力和患儿保持近距离关系,使患儿以积极地心态进行恢复配合。出院医嘱:出院后嘱咐患儿家长按医嘱进行用药,若患儿出现胸闷、心慌、呼吸不畅等问题时应当及时送往医院就诊,适当安排患儿进行健康恢复并按期来医院复查。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系统的护理治疗后,该组患儿手术均顺利完成,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0%,平均住院时间为(10.7±2.4)天,患者家属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6.88%,并发症发生率为4.38%(7例),其中呼吸窘迫患者3例、创口感染患者2例,肺部感染患者2例,经治疗后均得到缓解。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是幼儿比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病因是由于胎儿发育时期,胚胎收到药物、辐射或者营养缺乏的原因导致心脏发育缺陷的情况。其最常见的类型有房间隔缺损、法洛氏四联症、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缩窄等。
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但是围术期的护理干预非常的关键。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的护理不仅需要医生和护士的配合,同时还需要家长的通力合作。具体操作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注意:①在术后让患儿保持仰卧的体位,这样可以避免心脏部位受压形成“鸡胸”的情况;②如果夏天天气比较炎热,必须做好患儿皮肤的清洁工作;寒冷的冬天则需要使用温热的毛巾来擦拭全身;③在术后一般需要使用药物维持治疗,比如强心剂、利尿剂和补钾药物,在使用药物后应密切关注患者的体征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抢救。④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也是重中之重,严重的并发症可能会危及生命,同时抗生素的使用也必须科学合理,以防病毒出现耐药性。⑤适量的活动是必要的,但是在出院后的前3个月,必须对孩子的活动量予以限制,遵照医生的嘱咐,定期进行复查了解病情的恢复情况。
综上所述,该组患者经科学的护理干预和手术治疗后均治愈出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文献资料中的数据。所以科学合理的围术期护理,能够帮助提升疗效,降低并发症情况,让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健康的成长,而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更是需要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
[1] 黄红珊,赵爱红,袁民英.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护理配合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9):861-863.
[2] 李 琳,沈丽萍.小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旬刊,2013:84-85.
[3] 冯 丹,袁 明,龙凌丽,赵 琳,邱昭君.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2,35(2):159-160.
[4] 王素英,林志霞.28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4(9):456-457.
本文编辑:李 豆
R473.72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