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红彩,张素平
(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2002年用偃展4110作母本、周麦16号作父本杂交,当年组合代号为新麦0029。
2003-2004年度种植F1代,表现为苗期生长势强,株型适中,叶片宽、短、直,成穗多,粒重高,抗病性好,中熟,被列为I类组合混收;
2004-2005年度F2代种植300个单株,整体表现长势繁茂、弱春—半冬分离类型多,经田间选择、室内考种,选留综合性状好、饱满度好的120个单株;
2005-2006年度F3代种植120个株系,2 480个单株,选收43个单株;
2006-2007年度F4种植43个株系,1 000个单株,中选出8个株系,100个单株;
2007年F5种植8个株系,90个单株,中选了0029-0-2-1-1-1、0029-0-2-1-1-2、0029-0-2-1-1-3和0029-0-2-1-1-4四个品系,表现为幼苗健壮,株型紧凑,旗叶宽、短、直,中晚熟,落黄好,综合抗病性好;
2007-2009年度,0029-0-2-1-1-1、0029-0-2-1-1-2、0029-0-2-1-1-3和0029-0-2-1-1-4四个品系参加新品系鉴定试验,筛选出0029-0-2-1-1-1表现综合性状优良,产量高,穗大,叶片功能期长,落色好,综合抗病性好,2009年秋播推荐参加2010年度河南省春水组中间试验。
新麦29属弱春性多穗型中熟品种,全生育期222.7 d,成熟期比对照偃展4 110 晚0.7 d。幼苗直立,苗势壮,叶宽长,叶色黄绿,冬季抗寒性较好。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每公顷成穗数适中。春季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快,抽穗偏晚,抗倒春寒能力一般。
2010-2012年度区试平均株高75.5 cm,茎秆粗壮,抗倒伏性好。株型偏紧凑,旗叶宽短、上冲,穗茎叶蜡质厚,穗下节长,穗层整齐,穗大匀称,结实性较好。长方形穗,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容重高,饱满度好,外观商品性好。有一定耐旱性,后期根系活力较强,耐后期高温,叶功能好,灌浆速度快,成熟落黄好。
产量三要素协调,平均成穗645万/hm2左右,穗粒数33粒左右,千粒重44~53 g,丰产性较好。
2011-2012年经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接种抗病性鉴定:中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2011-2012年品质测定结果分别为:容重819 g/L、803 g/L,蛋白质(干基)13.09 %、13.97 %,湿面筋25.4 %、30.1 %, 沉 降 值 43.5 mL、54 mL,吸 水 率59.8 %、61.8 %,稳定时间 1.6 min、2.1 min,籽粒硬度指数59、64。
2010-2011年度参加河南省春水组区试,9点汇总,9 点增产,平均单产 8 490 kg/hm2,比对照偃展 4 110增产7.17 %,达到极显著水平,增产点率100 %,居14个参试品种的第1位。
2011-2012年度参加河南省春水组区试续试,12点汇总,12点增产,平均单产7 567.5 kg/hm2,比对照偃展4 110增产8.86 %,达到极显著水平,增产点率100 %,居春水组14个参试品种的第2位。
两次区试平均单产为8 029.5kg/hm2,平均比对照偃展4 110增产8.02 %,增产点率100 %。区试最高单产达 9 405 kg/hm2。
2012-2013年度河南省春水组生产试验,平均单产6 919.5 kg/hm2,14点汇总,14点增产,增产点率100 %,比对照偃展4 110增产7.2 %,居4个参试品种第1位。
新麦29适宜中高肥力地块种植,适合河南省中晚茬种植,南部稻茬麦区除外。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新麦29适宜播期为10月中下旬,适宜基本苗为270万~ 360万 /hm2。
要求精细整地,足墒下种,浅播匀播。使用包衣种子或药剂拌种,确保苗匀苗全。
要求土壤肥沃,平衡施肥。建议全生育期施肥量:纯 氮(N)180 ~ 240 kg/hm2,磷(P2O5)105 kg/hm2,钾(K2O)105 kg/hm2,锌肥 30 kg/hm2。其中氮肥施用时基肥和拔节孕穗肥各占50 %,磷、钾肥作为基肥全部施入。后期适时浇好开花水。
起身拔节期防治麦蜘蛛,可用1.8 %阿维菌素乳油 0.12 ~ 0.15 L/hm2,对水 750 kg/hm2,喷雾防治。
防治蚜虫,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0 ~ 225 g/hm2, 或 用 10 % 吡 虫 啉 可 湿 性 粉 剂300 g/hm2+12.5 % 烯唑醇(禾果利)可湿性粉剂300~450 g/hm2,或 15% 三 唑 酮 可 湿 性 粉 剂1.5 kg/hm2,对水 750 kg/hm2,喷雾防治。
孕穗期、灌浆期防治病虫害,可用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0.3 kg/hm2,或用40%毒死蜱乳油 750 ~ 1 125 mL/hm2+15 % 三 唑 酮 可 湿 性 粉 剂1.5 kg/hm2,或12.5 %烯唑醇(禾果利)可湿性粉剂0.6 ~ 0.9 kg/hm2,对水 750 kg/hm2,喷雾防治。
在小麦抽穗扬花期,若天气预报有3 d以上连阴雨天气,应在雨前或雨后及时使用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5 kg/hm2,对水 750 kg/hm2,喷雾防治赤霉病。
[1] 赵朝阳.小麦冬前及春季田间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21):71.
[2] 张新建,宋昕,郑峰,等.小麦冬季冻害的分类、症状及对策[J].种业导刊,2011(9):16.
[3] 史向伟.小麦播期病虫草鼠害的综合防治[J].种业导刊,2014(8):21.
[4] 李琳.不同苗情冬小麦春季管理技术[J].种业导刊,2014(3):16.
[5] 王玉玲,刘桂芝,王爱萍,等.少免耕之保护性耕作技术探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8(1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