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西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改善措施

2015-01-22 08:41王笑葛成林
种子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工厂化菌种食用菌

王笑,葛成林

山西省农业种子总站,山西太原030006

浅谈山西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改善措施

王笑,葛成林

山西省农业种子总站,山西太原030006

通过对山西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改善措施,为加快山西省食用菌产业发展、扩大食用菌生产规模和提高市场占有率提供了思路。

山西;食用菌产业;现状;措施

山西省是一个历史悠久、山岭众多的中原省份,不仅适宜食用菌生产,也是一个食用菌消费大省。食用菌产业作为一县一品、一村一业重要的朝阳产业,不但可以改善山西省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还在带动和促进全省新农村建设及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山西省食用菌产业发展呈突飞猛进的态势,但仍滞后于黑龙江、福建、山东、河南等省份。如何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是当前山西省食用菌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笔者通过分析山西省食用菌产业的现状,希望能够找到占领市场的捷径,在山西转型跨越发展和服务“三农”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1 山西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山西境内山地、丘陵多,四季分明,植物资源丰富,利于食用菌的自然生长。当地野生食用菌品种繁多,有台蘑、羊肚菌、牛肝菌等92种[1],近年来主要由人工栽培的既有平菇、金针菇、黑木耳、银耳、双孢菇等普通品种,也有茶树菇、猴头菇、灵芝、海鲜菇、北虫草等珍稀品种,但能够成熟运用工厂化生产技术的只有双孢菇、杏鲍菇、金针菇等少数品种。

1.1 产业发展现状

山西省鲜菇产量年均增长率在10%以上,2013年省内鲜菇总产值15.25亿元,比2012年增加了16.8%,总产量达22.1万t,比2012年实际增产了10.15%。其中,平菇、香菇、双孢菇、黑木耳、金针菇和杏鲍菇等6个主要品种的产量占到总产量的85%以上。

山西农业大学教授常明昌表示,山西省的食用菌市场需求量和产量潜力都很大,山西人均食用菌年消费量为5.5 kg左右,远低于全国的20.6 kg,如果仅把每年露天焚烧的约400万t秸秆用作食用菌基质,可生产200万t食用菌。

目前,山西省制订了白灵菇、香菇、金针菇、平菇、杏鲍菇、北虫草等15个食用菌地方标准和一批企业标准[2],2014年举行了第一届食用菌菌种检验员培训,并且有一批人员顺利通过了菌种检验员考试,走上了工作岗位。

1.2 栽培方式

山西省食用菌产业按栽培方式大致可以分为4种:以季节性自然栽培为主的传统栽培,以工厂化栽培为主的现代栽培,以土窑洞反季节栽培为主的特色栽培和以二次发酵技术为主的大棚栽培。

按栽培基质不同,可分为胡杨木、秸秆、牛粪、麸皮、棉籽壳及果木屑等多种。按地域,可分为北部的广灵县、山阴县等,南部的泽州县、阳城县、高平市等,近年来晋中地区产业也在异军突起。主要的科研单位有山西大学、山西生物研究所、山西农业大学食用菌科技服务中心、山西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山西省医药与生命科学研究院等。

2 山西省食用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政府重视程度不够,监管不到位

政府部门对菌种质量、食用菌的生产和加工缺乏有效的监管,对产业引导、规划和调控力度不足,在菌种研发、技术推广、产业深加工等方面专项资金投入不足,对基层推广中心和企业的扶持更是少之又少,致使食用菌产业既得不到农业的补贴,又减免不了税收,在农业和工业的夹缝中生存。不同地区食用菌产业或由农委部门主管,或由科技部门主管,或协会组织自管,省级主管部门重视不足,全省产业得不到协调发展。

2.2 从业人员素质偏低,领“菌”人才匮乏

山西省食用菌从业人员大多为农民,既缺乏专业背景知识,又没有经过良好培训,只能模仿他人,对菌种质量缺乏有效判断,不能够科学地解决继代培养和种植中出现的大面积污染问题,出菇量和品质与期望值有偏差。随着产业的深入发展,食用菌的研究、开发和加工方面的人才尤为缺乏,科技成果得不到有效转化,企业在发展壮大吸收外资、引进新品种的同时,常常要向外省高薪聘请一批专业技术人才。

2.3 自主培育品种少,菌种市场混乱

山西省食用菌科研机构在菌种选育和驯化中无法形成与栽培地气候、生产方式相配套的系列品种,菌种不经审定直接进入市场,购买者盲目选择,无法购买合适的菌种或在品种退化后不能及时更新,企业遭受损失甚至破产。由于菌种生产企业或个体存在无证经营和越级生产现象,设备简陋,人员素质不达标,加上政府监管缺失,又无专业的菌种检测机构,以次充好的退化种、污染种扰乱了菌种市场,销售价格高低不一,导致减产、绝产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产业健康发展。

2.4 龙头企业弱小,工厂化生产程度低

山西省食用菌生产主要以传统栽培为主,虽然涌现出澳坤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北野食用菌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也只是以鲜菇产业为主,缺少出口创汇的龙头企业和深加工企业,普遍规模小、带动力弱、工厂化程度低,菇农的利益得不到长远保障。

3 山西省食用菌产业改善措施

3.1 建立和完善山西省食用菌品种审定、菌种检测和管理机构

明确政府主管部门,对优良的食用菌新品种给予品种审定或专利保护,保存相应的标准菌种,加强对省内菌种市场的抽查和检测,严格执行《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审查菌种企业硬件设施和软件条件,进一步规范山西省食用菌品种市场,确保广大菇农和食用菌企业的利益。

3.2 政策扶持产业发展,资金助力科研进步

政府在用地用电、菌种采购、贷款税收等方面对食用菌企业出台一系列惠菌政策,加强宏观调控,加大科研投入,减轻企业负担,促使食用菌产业得到蓬勃发展。2014年,常明昌教授的食用菌科研团队获得山西省煤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经费1 480万元,这是山西省迄今为止在食用菌产业领域最大的一笔投入,此项资金的利用将为食用菌新品种选育、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作出应有贡献。

3.3 构建多层次人才队伍体系

食用菌产业是科技密集型和劳动力集约型产业,建立以种植栽培能手、生产加工技术人员、推广销售人员、新品种选育和科技转化专家组成的多层级人才队伍体系,以科研院所为人才培训基地,根据产业发展需求,确立人才培养内容和目标,探索“产学研”新模式,为产业发展输出专业人才[3]。

3.4 扩大工厂化生产,提高产业附加值

将传统的鲜菇、食用菌罐头等初加工产品,以及保健品、药品、饮品、化妆品等深加工产品,延伸发展为既可消化市场剩余干鲜菇,又可以充分利用残次菇和下脚料,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4]。应不断扩大山西省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提高产量,发展多元深加工制品,提升附加值,挖掘最大潜力价值,实现食用菌产业链的高效组合。

3.5 因地制宜,规划不同区域发展方向

经济发达地区加大工厂化栽培技术,发展深加工项目,经济欠发达地区施行标准化栽培技术;根据当地资源和气候条件,种植与之相适应的品种,走食用菌特色道路,如岢岚县羊肚菌人工栽培基地,清徐县金针菇、绣球菌工厂化生产基地,陵川药用真菌栽培基地等。

3.6 加强食用菌产业的内部交流和外部宣传,提高社会影响力

政府组织开展食用菌产业交流会,充分利用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的宣传作用,在全省推广食用菌产业的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同时加大在低碳环保、营养价值、废物利用、防癌抗衰老等方面的宣传,营造产业文化氛围,提高公众对食用菌的价值认识,进而扩大其市场需求。

3.7 构建食用菌市场体系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建立食用菌主产区和销售集散地,形成专业性的批发市场,建立基地—超市、基地—批发市场、基地—餐饮企业等形式的产销联盟,有效地发挥生产功能和销售功能,保证产量和价格的稳定,实现产业良性发展。

3.8 巧借经济转型,谋求共同发展

在食用菌产业设施装备落后、资金缺乏的情况下,山西省转型综改“2015计划”重磅出炉,文件中列出了企业产业扶贫、深化企业投资体制改革、产业援助机制、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等一系列利好措施,为食用菌产业寻求资金帮助提供了政策支持。煤炭行业借转型投资食用菌产业,不但可以摆脱困境,还可实现“双赢”。2014年,阳煤集团投资5亿元建设“山西大宁双孢菇项目”,山西宇昊蘑菇种植有限公司双孢菇项目被列入山西转型综改重大项目之一。这些项目的建立为2015年山西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加快了山西经济的转型发展。

[1]刘波.山西的野生食用菌[J].中国食用菌,1985,(1):21-24.

[2]杨玉画,李彩萍,聂建军.山西省食用菌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山西农业科学,2011,39(7):756-760.

[3]徐立华.服务地方产业,探索政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J].文教资料,2014,(24):73-74.

[4]陈杰,徐冲.食用菌深加工产业研究现状与前景[J].微生物学杂志,2013,33(3):94-96.

1005-2690(2015)12-0025-03

S646

B

2015-07-10

猜你喜欢
工厂化菌种食用菌
工厂化循环水尾水治理系统技术
蚂蚁琥珀中发现新蘑菇菌种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小体格,大能量!鑫中渔用9年玩转超浓缩菌种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现状分析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菌种的管理
工厂化养虾到底难不难?做好肠胃管理就成功了一半
工厂化生产的钢结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