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玉玉+张丽
【摘 要】 目的:探讨ICU气管插管清醒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患者心理问题的分析,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包括(创造适宜的ICU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非语言沟通方式)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护理方法,最终分析护理疗效。结果: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护理方式,可以舒缓患者的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结论:通过护士与清醒患者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促进早日康复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 ICU;气管插管清醒患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6-0101-02
气管插管作为人工气道连接患者和呼吸机,是抢救呼吸衰竭、呼吸道梗阻等危重患者的关键手段,在临床上应用广泛[1]。清醒患者气管插管后因插管损伤黏膜,导致吞咽困难、沟通障碍(失音),再加上ICU特殊的环境而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不能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也增加了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因此,我科自2010年6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对95例气管插管的清醒患者,针对其心理特点,采取对患者心理问题分析后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包括:(创造适宜的ICU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非语言沟通方式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护理方法,以舒缓患者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促进疾病的康复。经临床观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收治的95例接收气管插管清醒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7例,女性28例,年龄22~95岁,插管时间最长60天,最短3天,95 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包括:创造适宜的ICU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舒缓安定患者的情绪、加强非语言沟通方式等多种方式的护理方法以舒缓患者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促进疾病的康复。95例患者中83例均顺利转出ICU,9例好转出院,3例因病情恶化死亡。
2 患者的心理问题特点
2.1 恐惧和焦虑感 陌生的环境,各种仪器设备及报警音,忙碌的工作人员,同病房患者的呻吟声,临终病人的离开,角色的转变,都会增加患者自身的恐惧感。气管插管患者不能进行语言的表达,同时患者肢体语言表达的意思不能得到医护人员的理解。患者身体的不适与心灵的疾苦不能有效地表达出来。以及患者不了解自己的病情,治疗及愈后,却会导致其强烈的焦虑感。
2.2 孤独与无助感 ICU特殊的环境,使亲人无法时时床旁陪护;医护人员又忙于临床工作,无法与患者及时有效的沟通,患者不能表达自己的需求,会产生孤独与无助感。
2.3 烦躁感 长期气管插管清醒患者,通过不断的打手势,摇头,口型,面部表情来表达自己的需求,一旦得不到满足,也会产生烦躁抵触情绪。
2.4 缺乏安全感 患者对住院环境及各种设施的陌生、不熟悉主管医生及护士、医护人员在临床操作中不到位,多名医护人员查房或会诊等均会使患者产生不安全感。
2.5 自卑感 丧失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大小便,擦身,进食,穿衣),需他人协助,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患者会感觉自卑和丧失尊严。
2.6 无望感 插管患者病情危重,疾病迁延不愈,生活自理能力缺陷,语言沟通障碍,对家庭造成负担,对未来生活丧失信心,出现不配合治疗护理,产生放弃生命的念头。
3 护理措施
3.1 创造适宜的ICU环境 病房光线要柔和,有利于患者的休息和充足的睡眠。护理人员说话声音要小,尽可能减小医疗仪器发出的声音,进出病房步伐轻,对于条件允许的患者使用耳机听收音机,摆放自己熟悉的物品或家人的照片,最大限度改变枯燥无味的ICU生活[2]。加强入院宣教,使患者熟悉新环境、了解各种仪器的作用、入院的探视制度、主管医生及护士等内容,使患者尽快适应ICU环境。每日下午根据患者的治疗情况采取听轻音乐、广播,看报纸,分散注意力,降低患者治疗压力。临床操作中,注重细节,做到“四轻”,减少外界对患者的不良影响。夜间休息中,尽可能使仪器噪声降到最低点,临床操作尽量集中,减少对患者睡眠的干扰,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生活护理时,充分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使用屏风或隔帘遮挡。
3.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2.1 夯实护理水平 护理人员应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护理常规要规范化,对待患者态度要温和语言要亲切。
3.2.2 增强患者信心 重视护患交流,护理人员应该主动向患者介绍ICU病室情况 , 并且对于每一项操作尽可能要向患者做好解释说明,让患者知道一些检查的结果和监护的数值,让患者觉得自己的病情已得到控制,让患者了解各种操作都是为了更好的观察病情和治疗疾病,增强患者内心的希望。
3.2.3 加强沟通交流 护士多与患者谈心交流,护理人员需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体贴关心患者, 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在护理工作中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让患者感觉被尊重。平时多与患者进行语言或非语言式交流,通过鼓励、疏导、安慰等方式来发现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并耐心帮助分析,及时解决,减少患者的疑虑,拉近护患距离,通过每日与患者语言或非语言的交流,收集患者不同的心理状况,进行简单评估分级(A积极B一般C消极),在每日探视时,根据评估结果针对性的与家属进行沟通,通过家属对患者的鼓励与支持,使患者恢复积极乐观的心态。并要求患者家属按时探视患者,向家属介绍患者的病情、治疗进展和家属需要配合治疗的必要性,患者分享亲人们的喜事和开心事,减轻患者的孤独心理,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
3.2.4 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做好每日的基础护理,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肢体气压,大关节黏连传统松解术等功能锻炼,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指导患者加强肢体功能锻炼,病情允许情况下可协助每日带管床边活动。
3.3 加强非语言沟通方式 气管插管患者不能有效地语言交流,护理人员应运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掌握一定的非语言沟通能力。我科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年龄,民族,文化背景、病情),使用写字板、一指明卡片、双语卡片、特定的手势等多种方式,使患者能够有效表达自己的想法,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并尽量切实有效解决。
综上所述,气管插管患者在ICU住院期间,心理与生理承受双重压力,对于与医护人员的沟通存在抵触心理,护理人员只能被动护理。只有建立较为健康的看法与态度,才能产生健康的心理[3]。在医学模式改变的今天,护理人员不仅要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使患者身心达到最佳状态。因此,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采取有效的语言或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及人文修养,耐心细致的做好插管清醒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促进早日康复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丽丽.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的比较[J]临床护理杂志,2008,6(7):68~69
[2]马敏.ICU环境对患者身心影响的研究及思考.中华护理杂志 ,2004,39(4):306.
[3]曲振瑞.ICU危重症患者的心理评估及心理护理干预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1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