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填海造地精选填埋物

2015-01-22 05:56庞无忌
时代报告 2015年1期
关键词:填海造地滨海陆地

庞无忌

填海造地在新加坡已经有超过一个世纪的历史。如今来到新加坡的游客,或许会注意到,在新加坡河汇入滨海湾蓄水池的地方不远,有一座历史建筑叫做红灯码头。经过填海,早期的滨海湾如今形成了一个水库。对面的滨海湾金沙、滨海花园和如今以蓝色摩天大楼为标志的新金融区,都曾是大海。

在填海造的地上建植物园

整个新加坡的陆地面积在20世纪60年代一度只有581.5平方公里,这意味着在过去大约50年的时间里,新加坡的陆地面积增加了100多平方公里。

新加坡的填海项目成功之处,在于注重与市政规划的配合,差不多每一块填出的地都有超前的规划,而且也不会因为填海造的地珍贵就全部用于建设高楼大厦。

滨海湾填海形成的陆地与原来的海岸相接,再加上一座桥,在新加坡河和加冷河的入海口处形成了围绕着水库的一圈陆地。进入21世纪之后陆续根据规划建设和开发,形成了如今著名的环绕滨水景观,也使得新加坡核心商务区的整体层次得到升华,成为新加坡市政规划和建设著名的大手笔之一。

滨海湾填海形成的陆地可谓寸土寸金,但新加坡却在此规划了一个占地面积巨大的新植物园,就是如今的滨海花园。虽然刚建成不久,但已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樟宜机场的不断扩容得以实现,从一定程度上讲,也是由于规划地点在新加坡岛的东岸。

根据最新的一份规划,新加坡的陆地面积到2030年会增加到约766平方公里,通过填海等办法增加的土地面积将达50平方公里。未来可能的填海造地项目仍主要是在南部沿海的岛屿上,包括一些岛屿的连接扩充。作为石油化工基地的毛广岛未来可能会加以扩充,很可能用于工业项目;如今作为垃圾填埋场的实马高岛未来也将随着垃圾焚烧发电的废弃物堆积在这里而变成更大的一片陆地。

竭尽所能降低环境破坏

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填海使用的填料主要是削平的小山和航道清淤的固体物。

在填海上新加坡也曾尝试不同办法,如结合水泥、石块、沙袋和织物层的办法,一层一层组合不同的物料,经过试验之后付诸实施,能够起到防止水土流失和污染物渗漏的作用。

一些地方采用的是再造的沙滩,如东海岸一带,虽然有的地方是填海造地,但仍有沙滩,可以供人游玩。

实马高岛的防护措施是一个闻名遐迩的例子。这是一片通过筑造防波堤圈起来的浅海,用于倾泻垃圾焚烧后的废弃物。为了防止污染,新加坡采取的办法是在防波堤中加入了一层保护膜将废弃物与海水隔离,并在附近留下井管,以便抽取样本监测水质。

当然,如此持续长期的大规模填海对于沿海的生态也不可能没有影响。一些人认为新加坡的海岸改变部分导致了珊瑚等生物的减少,填海的土石难免也会流失一些,造成附近的海域水底能见度下降。

不过,总体而言,新加坡对于污染和环境影响的控制尚算成功。新加坡也注重依赖技术手段,投入资源用于湿地保护,甚至在实马高岛成功地恢复了一部分红树林。而这些,都有助于弥补因填海造地对环境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近年来,从东北到海南,中国部分沿海地区地方政府掀起了“围海造地”热。向大海要土地,适度合理利用海洋以获得经济社会发展所需土地,按说无可厚非,但在专家看来,当下这股热潮背后也存在对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甚至可能产生难以承受的生态代价及隐患。

中央显然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不久前,国土资源部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表示,要严格遵循自然规律,切实加强陆海统筹,严控填海造地,坚守海洋生态红线。而事实上,围海造地不仅中国独有,国外已经有了很多教训和宝贵的治理经验,足以值得我们借鉴与参考。

猜你喜欢
填海造地滨海陆地
《广东省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实施方案》正式印发
最早登上陆地的脊椎动物
LettheSparkoftheCultureCollisionsShine
课例
厦门建堤与填海进程共同影响下的城市发展初探
探讨海洋文化符号在南方滨海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新年“希望球”
治病强身的百字经:《陆地仙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