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常态”

2015-01-22 01:26
中华儿女 2015年1期
关键词:中华儿女新常态常态

直到2014年的最后一天,北京上空也没有半点雨雪飘落的迹象。“北京的天已经不会下雪了”,这在好几年前大家似乎就有所共识。

年终岁末,北京地铁的价格“调整”终于落地。从2014的最后一周起,北京上班族每天出行要算清增加的路费。“调整”就是涨价的代名词,中国的消费者对此早已习惯。

这段时间里,上层又有“大老虎”落马,明星吸毒再冒新人,赵本山又要出事,南水北调中线静悄悄通水,股市上演跌宕起伏的大变脸……许多在过去惊天动地的新闻,如今在公众眼里波澜不惊,悲喜如常,谈笑间就如议论邻里发生的趣事轶闻。

或许,是因为这一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新常态”。

新常态,是近年来一个重要的经济术语,普遍形容为危机之后经济恢复的缓慢而痛苦的过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11月9日在APEC高峰论坛上,突出地谈到了这一概念。习近平说:“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他认为有几个主要特点: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民众对经济上高深理论的理解不甚了了,可对“新常态”这一表述却感悟迅速、传诵广泛。

因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这个国度实在是瞬息万变、风云激荡,叫人莫名其妙、难以适应——

去年里,马来西亚三架大型客机,不是神秘失踪,就是被不明炮火击落,几百条生命至今还杳无下落。

半年前,谁会想到国际油价会从每桶100美元,直接跳水到60美元,令蒸蒸日上的庞然大国俄罗斯经济顷刻濒临危机边缘。

曾几何时,那几只“大老虎”是那样高高在上,盛气凌人。一夜间栽落后人妖颠倒,甚至被党报斥之为叛徒、国妖,为此还给公众普及了历史上顾顺章、向忠发变节的尘封故事。

想当初,媒体中的一批精英翘楚,在银屏上是何等英姿勃发、令人艳羡。谁料想其背后竟充满肮脏交易、卑劣人生。

对比,总是生活的最好的平衡器。在这些过去只能高山仰止的参照物前,我们生活的艰辛、意外、厄运、拮据、卑微等等,确实普通得再普通不过、平常得再无波澜可言。因而,看作是“新常态”,乃极好的心理安慰。

既然绝大部分公民的生活都在新常态里,我们这本以“中华儿女”冠名的杂志,也只能以展现大多数人的新常态生活为己任,继续秉承“激扬民族力量”为办刊理念,讲好中华民族丰富多彩而又朴实无华的故事。

2015年的第一期杂志,在形态与版式上做了一些调整。在专题的群体人物选择上,采写了几位“砚文化复兴者”,以期寓意着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将更加浓墨重彩地写好身边可感可亲可敬的优秀中华儿女

这,也是我们向广大读者展现的“新常态”。

猜你喜欢
中华儿女新常态常态
香港的繁荣昌盛,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中华儿女
让中华儿女共享幸福和荣光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