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近代以后的100多年时间里,中国人民无数次经历了战争磨难,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贵。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不是人类和平之计。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
—习近平在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
(2014年12月13日)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出自《管子·形势》,大意是:对于今天的事物有所疑惑的人,可以去考察历史;不能推知未来的人,可以通过检视过去来达到目的。这之后,管子又说:“万事之生也,异趣而同归,古今一也。”意思是:世间万事万物的产生,途径方式虽有不同,但总是同归一理,从古到今都是如此。这个“理”就是管子眼中的天道,即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管子认为,历史的发展有其规律可循,考察历史,不仅可以解决今天的疑惑,更可以推知未来。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并善于总结历史:“二十四史”记载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治乱兴衰;《战国策·赵策》中有“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的语句;东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谢短篇》中也说:“知今而不知古,谓之盲瞽(盲人,比喻无知或不明事理);知古而不知今,谓之陆沉(愚昧迂执,不合时宜)。”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习近平同志此处引用这句话,就是为了强调我们要尊重历史、了解历史,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获取智慧和启迪,做到古为今用,让历史更好地为现实服务。“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其深意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