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构建:乌申斯基的公共教育思想

2015-01-21 16:56曹文明
关键词:沙皇俄国思想

曹文明

(东北师范大学世界中古史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24)

理性的构建:乌申斯基的公共教育思想

曹文明

(东北师范大学世界中古史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24)

公共教育是乌申斯基在综合俄国社会现实的基础上作出的教育出路选择。乌氏的公共教育思想主张:立足于人道主义、依托民主,把满足个体对教育需求作为教育着力点;以世界教育发展的理性为基准,把公民和社会因素作为教育实施的逻辑参照,推行教育民主,进行教育社会转向;建立国民教育体系,力求完善教育的社会功能给人以完整和连续的教育。同时,公共教育对本体“自我”进行识别,主张用俄罗斯民族内在和外在的历史、文化承载作为教育发展的动力,秉持民族基质,重视历史进程的经验价值。

乌申斯基;公共教育思想;教育需求;国民教育体系

乌申斯基(КoHcTaHTиH ДMиTPиeBич yшиHcкий,1824—1870/1871?)是俄国古典教育家,被誉为俄罗斯教育科学之父。公共教育思想是乌氏重要的教育思想,体现了教育发展模式上的宏观架构。1861年俄国农奴制废除后,俄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经济空前发展,社会自我觉醒,市民意识增强,新的社会价值观形成,进而辐射到教育领域。然而,俄国沙皇政府实施反动的教育,教育等级制度森严。沙皇专制教育明显滞后于俄国社会发展。而对于当时世界教育发展潮流而言,教育民主、教育社会化和人文化成为教育时代的呼吁。鉴于此,乌氏站在时代的高度以教育民主性、社会性和人文性等具有近代意义的教育观念充当批判教育旧制度和构建教育新思路的思想武器,对俄国教育进行整体上的思考和规划,构建了公共教育思想。

一、公共教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乌氏是俄国当时社会优秀的知识分子,深受西方先进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自由主义赋予了他智慧和时代使命,落后的教育现实增强了他的责任。责任和使命驱使他不得不对俄国教育出路进行理性权衡和冥思。公共教育就是乌氏对俄国教育路径的选择。俄罗斯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教授a.H.德如林斯基(a.H.ДжyPиHcкий)指出乌氏公共教育思想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符合时代精神。[1]公共教育思想创立的感知点来源于现实,是时代的产物,与19世纪上半叶俄国教育、社会现实息息相关。19世纪上半叶俄国经历了两位沙皇,一位是亚历山大一世(aлeкcaHдP ПaBлoBич PoMaHoB),另一位是沙皇尼古拉一世(Hикoлaй ПaBлoBич PoMaHoB)。亚历山大一世宪政最后的反叛,殃及教育,致使其自由主义性质的教育改革失色,推行教育反动政策。国民教育部大臣a·c·申什科夫(a.c.ШишкoB)是其反动教育实施的得力助手。申氏把沙皇专制信仰和宗教道德作为教育的着重点,大力扩张宗教和教会对学校的影响。对学校实施监督,严格控制学校教育内容,禁止传播有关公民权益的知识。实施教育等级制度,严格区分身份,依据社会等级进行学校和教学内容分配。19世纪上半叶后30年,沙皇尼古拉一世政府实施更为反动的教育。建立苛刻的检查和出版审查制度,取消大学自治。严格检查教学出版物和教学内容,取消自然科学知识的课程。颁布教育法令,取消教育连续制度,切断各教育阶段间的连续性,中学成为贵族子弟的专利。 这一举措对俄国教育来说是致命的一击,也是尼古拉一世宁要专制、牺牲教育的最为反动的做法。19世纪上半叶,俄国教育服务于君主专制,教育阶级性明显,教育的本职功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随着沙皇政府反动程度加深,教育逐渐成为沙皇政府实施奴役的工具。最终,俄国教育呈现出教育等级制、教学内容意识形态化、教育断层三大基本特征。同时,还面临学校区域分布不均、农村无学校现象、师资严重缺乏等教育实质性难题。但社会对教育的呼吁持续高涨,对教育需求的迫切性逐渐增强。强烈的反差是沙皇政府教育反动化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公共教育产生的内驱力。这一切随着俄国农奴制的废除得到改变。

1861年农奴制废除后,俄国进入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社会得以重构,社会生活、国民生活发生了变化,社会意识觉醒,新的价值观形成。进而,社会急需一种能够满足社会各阶层需要的教育,来满足对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需求,教育出路问题提上了历史日程。关于教育出路在俄国社会思想界展开了论战,以西方派最为激烈。在西方派中温和资产阶级自由派主张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大贵族的教育制度。资产阶级民主派主张法治,强烈反对教育的盲目崇外,实现教育民主和公平。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者表现得最为激进,主张要用彻底的革命形式推翻沙皇统治和教育旧制度,建立新的教育制度,培养革命事业的新一代。乌氏是资产阶级民主教育派代表, 乌氏认为俄国的教育应同步于时代发展,满足社会民众教育需求,消灭教育等级制度。俄国教育应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公共教育阶段,这一阶段有别于18世纪以前教育教会阶段和18~19世纪上半叶的沙皇专制阶段。这一阶段的教育具有公民性、社会性,而不是国家性、教会性,应该体现世界教育的发展特征。[2]自此,在时代的呼吁下,乌氏首次历史性地对俄国教育在世界教育的视野下进行理性构建,以社会为导向,把教育实施具体到社会和公共层面,把教育受体确定为社会民众,进而形成了公共教育思想。俄国近代教育发展探索掀开了新的篇章。俄罗斯教育学家Г.Б.科尔涅托娃(Г.Б.КoPHeToBa)认为乌氏公共教育思想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教育和教育价值问题的审视。[3]这充分体现在公共教育的思想内容上。

二、公共教育思想的内容

农奴制废除后,俄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市民风貌、公民意识体现了社会的主题。社会特征显现出了近代公民社会的特征。公共教育着眼于世界教育发展理性,进行教育重心转移,突破沙皇专制、阶层性教育的囿限,推行教育民主,向教育公平方向发展。把公民和社会作为教育实施的重要参照物。重新确立俄国近代教育发展理念。重构批判性的教育审美。这些充分反应在公共教育思想的内容上。公共教育思想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公共教育的内涵;二是建立国民教育体系;三是本体“自我”识别。这三个方面体现出了公共教育的理性构建。

(一) 公共教育的内涵

在俄国教育思想史上,公共教育思想是教育社会转向思想的首次展现。公共教育立足于人道主义、依托民主,面向社会,把满足个体内心对教育的需求作为教育着力点,进行教育社会转向和倾移,充分发挥教育的价值和功用。针对公共教育的内涵而言,有两个层面的理解。一是公共教育的民主性特征;另外一个是公共教育价值诉求。

公共教育的民主性体现在对沙皇政府教育的反思和批判,与教育的御用性和阶级性相对立。沙皇专制制度下的教育是意识形态教育领域延伸,教育依附于专制,且推行严格的教育等级制度。公共教育民主性则强调以社会民主为依托,遵循时代发展的客观需求,面向全体国民,消除教育等级制度,普及国民教育,实现教育公平。尊重公民的受教育权利,满足社会民众对科学文化知识的需求,提高社会民众的科学文化素质。而不是沙皇专制下特权阶层教育和奴化教育,培养为沙皇专制效劳的人才,来确保专制意识形态上的国家凝聚。另外,公共教育的民主性还体现在教育的知识化和人文化。公共教育从世界教育标准出发,以现代社会发展规律为导向,实施知识、文化、科学技术与国家、社会互惠的教育,突出教育内容对知识、科学以及文化道德素质的重视。强调对公民的人性和人文性的培养,而不是教育单向度的专制政治意识形态说教。因此,民主性是公共教育的本质属性,这是公共教育与沙皇政府教育编纂的不同之处。公共教育民主性把矛头指向沙皇政府专制教育理性,充分体现了公共教育的民主理性。

公共教育价值诉求首先表现在价值的社会指向,这是公共教育的安身立命之处。乌氏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以前的教育不具备这个价值指标。公共教育效用和功用回馈于社会,把教育效益惠泽到社会的每一位成员,满足社会发展和公民成长需要,确保个体成长与社会进步的辩证统一。公共教育实现了教育长远利益和实际功用合理的结合。这区别于沙皇专制教育价值政治统治服务指向。其次,公共教育价值体现在教育价值从社会层面到国家层面的升华。公共教育以国家民族发展为高端追求,促进俄国教育发展水平提高。强调俄国每一位公民都是整个社会和民族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全局性和社会性的教育实现社会个体的民族自我认同,促进他们的社会化。通过全体社会民众整体素质的提高,从科学文化、社会道德和民族的层面去诠释爱国主义,进而推动国家发展。此外,公共教育价值诉求还体现在公共教育重视社会参与、社会咨询和互动,吸纳有益于公共教育实施的社会资源。社会是公共教育的主体,也是公共教育的对象客体,是决定公共教育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公共教育应在国家和社会的共同协作下实施。这样公共教育才能进一步贴近社会发展实际,解决社会最尖锐的问题。乌氏批判尼古拉一世政府实施教育最大的误区就是脱离了社会。教育如果没有社会作为支撑,不可能培养出具有社会本真品格的人才,教育之路会偏向离轨。[4]

(二) 建立国民教育体系

从公共教育的内涵来看,公共教育致力于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和人的成长。公共教育的内涵蕴含着教育、社会和国家三者密不可分的内在逻辑。从内涵这个角度出发,乌氏指出公共教育的实现形式应该是建立国民教育体系,保证各教育阶段的正常实施,实现教育的连贯性和教育的专业化和多样化。国民教育体系是俄国公共教育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国民教育体系是社会对教育提出的基本、合理的要求,是教育改革的终极目标,也是俄国社会对公共教育整体、系统的内在结构性需求。乌氏通过公共教育关于学前教育的论断来进一步证实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性和对公共教育实施所起到的作用。乌氏指出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要组成部分,在国民教育系统中处于基础和关键性地位。学前教育能够使学前儿童养成有益于教育接受的习惯,促进儿童获得适合自己的、技能性的个人素质,培养兴趣,发挥特长,培养儿童进入国民教育系统所需求的最基本素养。学前教育为儿童进一步社会化打下基础。学前教育保证了国民教育系统的完整性,进而有利于公共教育的顺利实施。因此学前教育是公共教育首先要突破的关隘。做好学前教育才能铺垫公共教育发展的坚厚基石。从国民教育体系整体考虑,以公共教育的安全、健康实施为前提,乌氏提出了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基础部分具备的两个必要条件:首先建立可实现父母进行选择的学前教育机构;其次在教学上要有连续性,实现国民教育系统的纵向对接,满足横向教育质量上的社会要求。针对国民教育体系的建立和有力推动公共教育的实施,乌氏提出了学前教育推广策略上的规划。首先是区域问题。依据社会现实条件,并从发展潜力权衡在不同区域和学区内建立一定数量的学前教育机构;其次是社会经济问题。家庭经济水平的不均衡性给教育费用支付标准制定带来现实困难,沙皇政府应保证学前教育最大规模实施。再者是孩子本身个性的问题。学前教育应考虑孩子多样的基本生理情况去设置教学机构来满足父母和孩子的需求。[5]

为了推动公共教育的实施和国民教育体系的建立,乌氏积极投入到19世纪60年代俄国教育改革浪潮之中。乌氏谏言时任的俄国民教育部大臣a.B.戈洛夫宁(a.B.ГoлoBHиH,1861—1866)指出在教育改革实际过程中由于参与力量的效用参数不同,改革的实际影响和产生效果存在着区域和水平上的差异,但改革出发点应是教育实施社会价值和国民价值优先。[6]国民教育部大臣a·B·戈洛夫宁和沙皇亚历山大二世(aлeкcaHдP II HикoлaeBич)的亲弟弟康斯坦丁·尼古拉耶维奇大公(КoHcTaHTиH HикoлaeBич)是保守自由派的代表,是俄国教育改革和公共教育政府主要倡导践行者。虽然碍于保守自由派的历史局限性,从当时改革的思维和实际情况来看,公共教育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效。中央教育机关部门得以调整,突出了社会服务性作用。颁布《1863年俄国大学章程》,以大学为核心的地方学区的特权进一步扩大。地方各级学校数量增加,地方实施教育的自主能力得以提升和加强。颁布《国民教育部女子学校章程》,进行女子学校改革,进一步保障了女子受教育权利。另外,职业教育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初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得以扩充,职业教育规模有所扩大。颁布《初等国民教育章程》,建立了一批基础性的学校,还出现了校外补充性的学校,比如礼拜日学校、国民阅读学校、国民书馆、农村阅读学校等,完善了公共教育实施的基础环节。截止到19世纪60年代末,社会主导型的学校成为了现实,教育进入到了社会各阶层,公共教育在俄国逐渐展开。

(三) 本体“自我”识别

公共教育本体“自我”识别主要是从内和外两个方面思考公共教育的定位,进而形成教育理念。内要树立民族意识,塑造民族自我特色,明确教育身份,寻找教育发展的取力点;外要超越自我,注目于世界教育,积极参与世界教育,重视世界教育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当时俄国沙皇政府为了构建反动教育的合法化,炮制出了“三位一体(专制制度‘caMoдePжaHиe’、东正教‘пPaBocлaBиe’和民族性‘HaPoдHocTь’)”的民族性思想。明确指出专制、东正教和民族性三项密不可分,统一于民族性思想。[7]并把民族性思想灌输到教育领域。民族性思想认为东正教、专制制度和农奴制是俄国发展的根本,民族性是俄罗斯民族对沙皇专制顺从和对东正教虔诚的品格。我们的教育要最大程度上培养这种品格。[8]因此,沙皇政府把民族性思想作为实施教育的指导思想。对于此,乌氏认为民族性思想赋予过度的政治意识形态承载,是沙皇政府欺骗社会和民众的幌子,曲解了俄罗斯民族和人民。因此沙皇政府把“三位一体”的民族性思想作为教育理念是荒谬反动的。同时,沙皇政府实施全面效仿德国教育的方针。针对这一情况,乌氏指出德国在强敌入侵形势下进行教育改革,提出的教育理念是刻意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作为振奋民族精神的动力,是抽象的,是唯心的,是对形而上的追求。故此,沙皇政府倡导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本体“自我”识别上失去了自我,存在误区。

针对沙皇政府的教育理念,公共教育给予了直接的批判。乌氏指出公共教育最大的特征就是教育民主化。因此、教育应植根于民族,体现民族特色。应重视自身发展经验,遵循本土发展之道,依靠俄罗斯民族本体。俄罗斯民族文化和民族的品格具有坚固的凝聚力和强大的向心力。俄罗斯民族的民族性与沙皇炮制的民族性存在着本质区别。民族性是俄罗斯民族独有的固定成分,统一于俄罗斯民族发展历史,是俄罗斯民族精神所在。因此,乌氏提出了公共教育的教育理念。这一理念是用俄罗斯民族内在和外在的历史、文化承载作为公共教育发展的内在推动性力量,秉持俄罗斯民族基质,重视俄罗斯民族历史进程的经验价值,扎根于俄罗斯民族。俄罗斯民族本体就是教育发展的能量源泉。[9]为了区别于沙皇政府“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乌氏也提出了公共教育教育理念的三个基本元素即“科学(Hayкa)”“文化(кyльTyPa)”和“民族性(HaPoдHocTь)”[10]。公共教育教育理念之民族定位是公共教育本体“自我”识别内层面形成的结果。公共教育还有一个本体“自我”识别的世界层面。

公共教育思想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本体“自我”识别的世界层面是指教育理念的世界定位,这表现在如何看待世界教育经验。在对待世界教育经验上,公共教育思想主张兼收并蓄,客观权衡,把握转化和吸收尺度,来获得支撑本民族发展需要不可缺少的东西。不能直接复制和套用他国的教育经验。乌氏指出每个国家的教育都有自己的系统,支撑这个系统的思想和理论则具有民族独特性和独立性。照搬其他国家的教育方式,我们的教育便无从做起,也构建不了自己的体系。得到的仅仅是形式外壳,那么最终也会失去自己的教育精髓。对于民族、社会和国家发展来说所起到的实质作用不大,更不会进入到高水平层次。[11]因此,应该全方位、有甄别地、客观地汲取对我们有用的东西。

综上,我们对乌申斯基公共教育思想总体上有了基本认识。公共教育从内涵、教育体系及教育本体识别这三个方面对俄国教育进行构建。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公共教育:公共教育是与俄国资本主义社会、公民社会相适应的一种教育,民主性是其最大的特征,体现在教育的无阶级性、教育公平、教育的知识性和人文性;公共教育追求教育价值的社会化,以社会的进步推动国家发展,进而实现全民族和全社会的利益,公共教育真正实现了教育的价值;公共教育不仅仅是教化和培育公民,更重要的是基于社会规则、秩序、观念建立国民教育体系;公共教育注重教育自我,依靠民族的力量,这是公共教育的依赖根本,而且也积极进行世界教育参与,从世界外部吸纳教育发展的有益因素。

三、公共教育思想理性构建的体现

毫无疑问,从当时世界教育的语境来看,公共教育思想的构建体现出了世界教育的理性高度。公共教育使俄国进入到世界教育潮流,真正赋予俄国教育现代性,缩短了俄国教育与世界教育共有理性价值的距离。从俄国当时的社会实际情况看,公共教育思想本身就是教育的理性话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民主理性、价值理性、系统理性和理念理性。

(一) 民主理性

公共教育尊重现实社会中的人,即人是教育的对象,教育应遵循人类学的经验,拥有人类学的胸怀。公共教育消除了千百年来俄国教育的阶级性,为公民提供了受教育的权利。公共教育突破了俄国教育既想承载世界近代教育使命和规格,却也摆脱不了俄国政治陈旧性束缚的二元特性藩篱。公共教育把树人和育人作为目标追求,实施知识化、人性化的教育,培养人的人文性,符合了世界教育的民主化趋势和教育的人道主义和人文性价值取向。乌氏指出公共教育实施人道主义上的教育,使得受教育的人有人文性,提高智慧修养,培养心灵,增加文明积累厚度,形成审美理念和民族信仰。[12]公共教育使俄国真正进入到教育的时代。

(二) 价值理性

公共教育价值理性体现在公共教育价值诉求,从社会基础利益过渡到国家利益高度,实现了教育价值和功用在社会和国家层面的适度交融。通过公共教育与社会发展相辅而行形成的合力价值反哺于国家,进而平衡教育价值分配,以社会整体发展带动国家发展。而不是沙皇专制从政治上层给教育价值设以限定,进而实现教育价值的局部化,追求教育的单极价值。公共教育把价值方向标指向社会,通过社会对教育价值进一步增值和升华,进而实现国家利益,体现了社会、国家和教育的内在一致性。[13]

(三) 系统理性

国民教育体系表现出了公共教育思想构建对教育系统的理性追求。一方面国民教育体系为公共教育实施提供系统保障,使公共教育真正做到针对社会、基于社会设计的教育,体现公共教育实施的综合性、全局性和社会整体性。这在当时具有先进性和前瞻性。另一方面,国民教育体系能够完善公共教育的社会功能,给人提供完整连续的教育,使科学知识、文化道德等对推动国家、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俄国进入到世界先进教育行列。乌氏指出国民教育体系有利于公共教育的全面实施,能够以其完备的教育分工和科学的教育方案为公共教育实施做后盾,做保障,给人提供系统和完整的教育,保证了公共教育的科学化。只有建立国民教育体系,才能构成俄国近代教育的坐标体系。实现近代教育语境下俄国教育本体的自我完善,促进近代教育理性现代性在俄国教育进一步深化和结构化,推动俄国教育现代化进程。

(四) 理念理性

公共教育本体“自我”识别体现了公共教育对教育理念的理性探索。解决了俄国教育发展所依靠、依赖的教育独立发展的内在性、核心构成性和支撑性的信念问题。这一理性有两个思路:一是俄罗斯民族本身拥有的,即民族性。民族性是俄罗斯民族天然的内涵,是俄罗斯民族的原始存在,蕴含在俄罗斯民族的物理世界和经验世界之中。民族性蕴育着不竭的教育动力和能量。教育的发展要依靠民族自我的力量和资源,公共教育要体现出俄罗斯民族的特征,从俄罗斯民族肌理结构出发来发展教育,实现自我崛起。二是要充分借鉴世界教育经验,不孤闭。这是公共教育发展的内在性要求,并不是取决于世界。公共教育带来的诸多利益指向社会,最终回归于教育,统一于世界教育历史进程,最终与世界对话,把自己奉献给世界教育。这一教育理念实现了俄国教育真正与世界教育接轨。体现了世界教育的统一性和不可分割性,俄国教育拥有了世界见识。

四、结语

公共教育思想为俄国教育指明了路途,并给予目标上的设计,建立国民教育体系。同时,在自我识别问题上,也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因此,“理性的构建:乌申斯基的公共教育思想”这一选题的意义在于历史上提出的公共教育对于俄罗斯民族来说是一个高屋建瓴的教育发展模式,具有历史和现当代意义。自此后,教育经历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20世纪20年代至80年代;20世纪90年代至今这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教育发展逻辑共性无不体现公共教育的思想痕迹。教育探索始终围绕着教育在国家生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教育本体定位以及教育发展力的平衡点在哪里等问题展开。由此,公共教育思想代表着一种教育话语,话语潜藏的意义就是俄国教育现代化的本土特色与世界教育现代化的经验的交流与对话。

公共教育是俄国教育的曙光,是乌氏教育思想的理想描述。在当时的条件来看,公共教育实施步履维艰。这主要是由于沙皇君主专制历史积累厚重。19世纪70年代沙皇专制教育复辟,俄国教育又一次倒退。迫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呼吁,公共教育在俄国逐步实施,但发展道路曲折,仍旧受制于沙皇“自上而下”的国家理念,而不是“自下而上”。但是,公共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俄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忧国忧民,他们是俄国命运的弄潮儿,孜孜不倦,淹没于历史,名垂于历史。

[1] ДжyPиHcкий a.H.Пeдaгoгикa Poccии: ИcToPия и coBPeMeHHocTь [M].M: КaHoH, 2011: 90.

[2] КaпTePeB П.Ф.ИcToPия Pyccкoй пeдaгoгии [M].cПБ.1913: 334−335.

[3] КoPHeToBa Г.Б.ИcToPия oбPaзoBaHия и пeдaгoгичecкoй Mыcли [M].M: acoy, 2008: 181.

[4] yшиHcкий К.Д.coбPaHиe coчиHeHий B 11 ToMх [M].ToM 2.M: aкaдeMия пeдaгoгичecких Hayк,1948: 201−203.

[5] КoчкиHa К a.coциaльHo-пeдaгoгичecкaя cyщHocTь пoHяTия< oбщecTBeHHoe BocпиPaHиe> [J].Пeдaгoгикa Пcихoлoгия, 2013(4): 109−111.

[6] MилoBaHoB К.H.К.Д.yшиHcкий и эпoхa Beликих PeфoPM B Poccии(к иcToкaM MoдePHизaции oTeчecTBeHHoгo oбPaзoBaHия) [J].ПPoблeMы coBPeMeHHoгo oбPaзoBaHTя, 2014(3): 24.

[7] ГBoздeцкий M.Ю.PaзBиTиe идeи К.Д.yшиHcкoгo oHaPoдHocTи B oTeчecTBeHHoй пeдaгoгикe [J].ЯPocлaBcкий пeдaгoгичecкий BecTHик, 2010(1): 22−26.

[8] yшиHcкий К.Д.coбPaHиe coчиHeHий B 11 ToMх [M].ToM 1.M:aкaдeMия пeдaгoгичecких Hayк,1948:24−26.

[9] КaпoPoBич Ю.e.ПoHиMaHиe cyщиHocTи HaPoдHocTи B oTeчecTBeHHoй пPocBeTиTeльcкo-пeдaгoгичecкoй Mыcли XIX Beкa [J].BecTHик MДy иMeHи a.a.КyляшoBa,2010(1): 38−40.

[10] ГBoздeцкий M.Ю.PaзBиTиe идeи К.Д.yшиHcкoгo o HaPoдHocTи B oTeчecTBeHHoй пeдaгoгикe [J].ЯPocлaBcкий пeдaгoгичecкий BecTHик, 2010(1): 22−26.

[11] yшиHcкий К.Д.coбPaHиe coчHeHий B 11 ToMх [M].ToM 11.M:aкaдeMия пeдaгoгичecких Hayк,1952: 166−170.

[12] ГePцeH a.И.coбPaHиe coчиHeHий [M].T.XII.M: MocкBa, 1957: 188−189.

[13] yшиHcкий К.Д.coбPaHиe coчHeHий B 11 ToMх[M].ToM 3.M: a кaдeMия пeдaгoгичecких Hayк,1948:362-363.

Rational construction: Ushinski’s public education thoughts

CAO Wenming
(Institute of World Medieval History,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4, China)

Public education is Ushinski’s way-out based on Russian social reality.There are three major thoughts of Ushinski’s Public education.First, humanism is the basis, democracy the suPPort, and meeting the educational needs of the individual mind the original force.Second, the rationality of world education develoPment is the standard, and citizens and social factors function as the logical reference so as to Promote the democracy and to take the social turn in education.Third, the system of civil education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Perfect and ensure the social function of education, which is to Provide PeoPle with comPlete and continuous education.Meanwhile, Public education offers identification for the subject Self, insisting on the internal and eхternal Russian nation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earers as the driving force for education, uPholding the national inner matriх, and Paying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emPirical value of the historical Process.

Ushinkiy; Public education thought; educational needs; the system of civil education

k141

A

1672-3104(2015)06−0240−06

[编辑: 胡兴华]

2015−06−02;

2015−09−16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世纪史视域下的欧洲教育法研究”(14JJD770030); 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项目“中世纪俄国教育政策、教育法研究”(201406620043)

曹文明(1981−),男,湖北襄阳人,东北师范大学世界中古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莫斯科大学访问进修生,主要研究方向:欧洲社会与文化

猜你喜欢
沙皇俄国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谢甫琴科见沙皇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女沙皇之画杀死33人之谜
列宁:沙皇专政的囚徒
在俄国历史中理解历史俄国
俄罗斯提出俄国式的二元政治模式
《20世纪俄国史》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