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雪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眼科,吉林 长春 130021)
中西医结合治疗角结膜干燥症的疗效观察
张 雪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眼科,吉林长春130021)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角结膜干燥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角结膜干燥症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四子滋肾清目饮口服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 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5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角结膜干燥症疗效理想,故值得推广。
角结膜干燥症;中西医结合;肝肾阴虚证;临床研究
角结膜干燥症又称为“干眼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所造成的泪液质或量的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引起泪膜稳定性下降,同时伴有眼表损害,以眼部不适和(或)眼表组织病变为特征的多种疾病的总称[1]。角结膜干燥症是眼科临床中最为常见的眼表疾病,其治疗较困难,若病情长期不愈,最终可导致角结膜病变,同时会影响患者的视力。引起角结膜干燥症的原因较多,如年龄较大、眼部炎症反应、药物及化妆品的影响、环境污染和某些全身性疾病等均可引起[2]。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角结膜干燥症,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眼科收治的角结膜干燥症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治疗组男24例,女31例,年龄25~71岁,平均年龄(57.8±4.7)岁,病程1个月~2年,平均病程11个月;对照组男23例,女32例,年龄24~72岁,平均年龄(57.3±4.9)岁,病程20天~1.5年,平均病程10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西医诊断标准[3]
①症状:眼部有干涩感、灼热感及异物感,视觉疲劳,畏光,怕风,暂时性的视力模糊,口鼻干燥、皮肤干燥。②泪液分泌试验:<10 mm/5 min。③泪膜破裂时间:<10 s。④睑裂处和(或)角膜下方细点状荧光素钠染色呈阳性。
1.3中医证候诊断标准[4]
肝肾阴虚证:两目干涩,眼睛疲劳,口干舌燥喜饮,头晕耳鸣,面色红,健忘,腰膝酸软,倦怠乏力,失眠多梦,小便色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舌苔薄少,脉细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及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和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凝胶交替点眼,1滴/次,6次/d。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自拟四子滋肾清目饮口服治疗,药物组成:女贞子20 g、枸杞子15 g、覆盆子15 g、车前子(包煎)10 g、生地黄15 g、熟地黄15 g、墨旱莲15 g、白蒺藜15 g、泽泻10 g、川芎10 g、菊花9 g、甘草5 g。1剂/d,水煎取汁200 mL,分早晚2次口服。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1.6疗效判定标准[5]
①治愈:自觉症状均消失,多次检测泪液分泌试验结果均>10 mm/5 min,泪膜破裂时间>10 s,角膜荧光素染色消退。②有效:自觉症状有所减轻,多次检测泪液分泌试验结果显示均较治疗前增加,泪膜破裂时间较治疗前有所延长,角膜荧光素染色较治疗前有所减少。③无效:自觉症状改善不明显,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及角膜荧光素染色等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治疗组治愈24例(43.64%),有效28例(50.91%),无效3例(5.45%),总有效率为94.55%;对照组治愈10例(18.18%),有效31例(56.36%),无效14例(25.45%),总有效率为74.5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随着我国近年来生活习惯、周围环境的改变,工作、学习压力的增加,以及视频终端综合征和一些药物如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等,使得角结膜干燥症患者较以往明显增多,且以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居多,女性多于男性。由于多数患者对角结膜干燥症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出现症状后多以西医人工泪液滴眼治疗,虽然能够迅速减轻、缓解眼部症状,但由于点药次数过多,停药后病情反复,导致眼部症状逐渐加重[6]。
中医学认为角结膜干燥症可归属于“白涩症”、“燥证”、“神水枯瘁”、“神水将枯”等病证范畴,人体泪液属于津液的一部分,故而阴津亏少是本病发生的重要病因病机。角结膜干燥症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年高体衰,或劳累过度,或房事过多,或情志不遂,或饮食失宜等,导致肝肾阴虚、阴液亏少,不能上荣两目,两目失于滋养而发病。故在治疗上应以滋补肝肾阴津为主。自拟四子滋肾清目饮方中女贞子、枸杞子、覆盆子、车前子滋补肾阴,清肝明目,配伍生地黄、熟地黄、墨旱莲等增强滋补肾阴之力,白蒺藜、菊花疏肝明目,泽泻淡渗清利,有反佐之意,防滋阴太过,川芎活血化瘀通络,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滋补肝肾、清肝明目、活血通络的功效。
综上所述,根据角结膜干燥症的临床特点及病因病机,在给予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自拟四子滋肾清目饮口服,可有效提高疗效,改善眼部症状,并减轻单纯使用西药治疗的副作用,综合疗效理想,故值得推广。
[1] 赵小静.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眼症的现状与展望[J].国际眼科杂志,2013,13(2):299-301.
[2] 汝亚琴,张花治,金智生.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眼症20例(40眼)临床观察[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4,31(6):53-54.
[3] 鲍领芝,吕 伟,袁晓玲,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眼症65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4,46(4):46-47.
[4] 杨根云.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症的疗效观察[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4,35(6):99-101.
[5] 江志华,谢 芳,林小华.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眼46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8):166-167.
[6] 徐 卫,毛得宏.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眼症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9):734-735.
本文编辑:吴玲丽
R777
B
ISSN.2095-6681.2015.023.006.02
张雪(1978-),女,,吉林省长春市人,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眼科疾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