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现鹏
山东省邹城市人民医院皮肤科,山东 济宁 273500
TDP结合超声波治疗皮肤瘢痕的临床疗效观察
殷现鹏
山东省邹城市人民医院皮肤科,山东 济宁 273500
目的 探讨TDP结合超声波治疗皮肤瘢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年6月13日至2014年6月13日我院收治的122例皮肤瘢痕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对照组(61例),对照组61例单纯经超声波治疗,观察组61例经TPD+超声波治疗,随后,比较两组的皮肤瘢痕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对照组中23例显效,29例有效,9例无效,总有效率52例(85.25%);观察组中34例显效,25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59例(96.7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TDP结合超声波治疗皮肤瘢痕患者,可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皮肤组织,加速损伤皮肤修复,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超声波;TDP;皮肤瘢痕;临床疗效;总有效率
皮肤瘢痕属于临床多发的皮损疾病,多因手术或损伤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瘢痕疙瘩、皮肤色素沉着、痒、红肿、疼痛。皮肤瘢痕不仅对患者的外貌美观产生严重影响,且十分危害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健康,易使患者在饱受皮肤伤痛折磨的同时,产生自卑、压抑、抑郁心理。在临床中,皮肤瘢痕的治疗方法种类很多,包括:放射治疗、激光治疗、持续加压、平瘢痕药物、冷冻及皮肤移植手术等。据相关报道显示,经上述治疗措施对皮肤瘢痕患者进行治疗,不能有效防范增生性瘢痕的生成,疗效不理想[1]。本文选取2012年6月13日至2014年6月13日我院收治的122例皮肤瘢痕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给予不同的治疗措施,以探讨TDP结合超声波治疗皮肤瘢痕的临床疗效,现将有关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13日至2014年6月13日我院收治的122例皮肤瘢痕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1例)、对照组(61例)。在观察组的61例中,男性35例,女性26例;年龄:10至57岁,平均(35.4±4.2)岁;其中,7例面部瘢痕,15例颈部瘢痕,19例胸腹部瘢痕,20例四肢瘢痕;29例烧烫伤瘢痕,11例伤口感染瘢痕,21例外科手术瘢痕;24例浅表性瘢痕,27例增生性瘢痕,10例瘢痕疙瘩。在对照组的61例中,男性34例,女性27例;年龄:11
1.2 方 法
对照组61例单纯经超声波治疗。超声波治疗仪型号:us-3型,生产商:日本伊藤公司,超声波声头直径为1cm,频率为3.0MHz,脉冲通断比例:1:9,经缓慢移动法对患者进行超声波治疗,移动速度:3cm/s至5cm/s,每次治疗时间:8至10min。
观察组61例经TDP+超声波治疗。先行TDP治疗,TDP型号:CQ-22型,照射距离:30cm至40cm,功率:250W,每次治疗时间:30min。随后,对患者实施超声波治疗,超声波治疗方法同对照组,1次/d,1疗程8次,依照个人情况制定具体疗程,每个疗程间隔3d。
1.3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痒痛病状消失,损伤皮肤组织颜色及形态与正常皮肤组织相同,无局部功能障碍;有效:临床病状改善,损伤皮肤组织形态基本恢复正常,皮肤颜色及功能障碍好转。无效:临床病状、体征无改善迹象。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处理软件:SPSS17.0,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61例中,23例显效,29例有效,9例无效,总有效率为52例(52/61,85.25%);在观察组61例中,34例显效,25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59例(59/61,96.72%)。比较两组皮肤瘢痕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明显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
超声波可松软坚硬的结缔组织,改变细胞内部结构,而TDP照射可增加纤维胶原组织的延展性,增强超声波的治疗作用[7]。本研究TDP结合超声波治疗皮肤瘢痕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单纯经超声波治疗,提示,经TDP结合超声波治疗皮肤瘢痕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皮肤组织,加速损伤皮肤修复,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瘢痕属于皮肤创伤修复的正常产物,是皮肤组织受到创伤与损坏时所造成的病理学改变及外观形态变化的总称。皮肤损伤是引起皮肤瘢痕的主要原因包括切割伤、皮肤感染、烧烫伤、皮肤外伤以及手术创伤等均会造成人体皮肤损伤。据相关报道显示,对于严重外伤、皮肤烫伤、撕裂伤、手术创伤或烧伤所形成的瘢痕,若生长期过长,易产生并发症,例如:肢体活动障碍、生理疼痛、外形破坏等,使患者长期承受巨大的精神痛苦、生理痛苦[2]。
皮肤瘢痕的种类有表浅性瘢痕、萎缩性瘢痕、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其中,瘢痕疙瘩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皮肤瘢痕类型,多因全身因素作用所致。在皮肤局部损伤的1年中,例如:动物咬伤、纹身、注射、疫苗接种、外科手术、粉刺等,极易产生瘢痕疙瘩。此种瘢痕疙瘩和皮肤损伤程度并无直接关联,即使针刺伤(疫苗接种、蚊虫叮咬)、轻微外伤等均可产生瘢痕疙瘩[3-4]。
在临床中,皮肤瘢痕的治疗方法分为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两种,其中,非手术治疗手段包括压力疗法、激光治疗、放射疗法、化学疗法以及物理疗法(超声波、冷冻、离子透入等);手术治疗手段包括:皮瓣移植术、局部改形术、游离植皮术、皮肤磨削术等。据相关报道显示,手术治疗皮肤瘢痕虽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可能引发功能障碍[5-6]。
[1]寿倍明.超声波导入疤痕软膏治疗瘢痕瘙痒的疗效观察[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14,26(2):135-138.
[2]宋海云,穆敬平,王军,等.针刺配合超声波治疗增生性疤痕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12):778-779.
[3]钟伟湘,宋春红,易先锋,等.超声波加疤痕止痒软化膏治疗烧伤瘢痕瘙痒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21-22.
[4]宋玲,陈焕英.超声波药物导入治疗创伤后皮肤红斑瘢痕的临床疗效[J].热带医学杂志,2009,5(2):243-244.
[5]陈艳清,李世荣,贾树蓉,等.超声波导入瘢痕康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13,7(17):2477-2478.
[6]李桂茹,陈永翀.美宝疤痕软膏联合超声波导入治疗小儿烧伤瘢痕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13,(1):112.
[7]田艳玲,黄继辉.TDP并超声波综合治疗皮肤瘢痕74例[J].宁夏医学杂志,2004,26(12):826.
殷现鹏(1977-),男,研究生,主治医师,皮肤科主任。至56岁,平均(35.4±4.3)岁;其中,6例面部瘢痕,16例颈部瘢痕,17例胸腹部瘢痕,22例四肢瘢痕;28例烧烫伤瘢痕,10例伤口感染瘢痕,23例外科手术瘢痕;23例浅表性瘢痕,27例增生性瘢痕,11例瘢痕疙瘩。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瘢痕分布等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