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固定系统在颌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对比观察

2015-01-21 09:15芳,常
中国医疗美容 2015年3期
关键词:颌骨下颌骨断端

李 芳,常 虹

两种固定系统在颌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对比观察

李 芳,常 虹

黑龙江省医院南岗院区整形颌面外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目的 观察可吸收性骨折内固定系统和微钛板固定系统在颌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及愈合时间、治愈率及一年后内固定材料的吸收情况。方法 选取2008年1月到2013年12月在黑龙江省医院整形颌面外科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颌骨骨折患者3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15例。观察组应用可吸收固定系统行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术,对照组采用微钛板内固定系统行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术。定期随访患者,观察两种固定系统的固定效果和固定材料吸收情况。结果 采用可吸收固定系统的观察组愈合时间明显小于采用微钛板内固定系统的对照组,治愈率却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一年后观察组的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基本吸收。结论 可吸收固定系统用于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术,骨折愈合时间短,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材料,医患双方均对疗效满意。

聚左旋乳酸;颌骨骨折;骨折内固定术

口腔颌面部由于其在身体中处于前突的特殊位置,极易受伤骨折,造成面部外形改变,引起张口受限,导致咀嚼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美容外貌和生活质量。传统的颌骨骨折内固定术,都采用普通金属接骨板进行骨折的内固定,但由于普通金属接骨板尽管能保护颌骨骨折的断端能免受很大的生理应力,以达到愈合的目的,但其仍存在很多弊端。近年来,可吸收骨固定材料聚左旋乳酸(PLLA)逐渐用于骨折内固定术,固定效果良好,且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吸收[1]。我科也将其用于颌骨骨折的内固定术中,并与传统微钛板坚强内固定技术做了临床应用的效果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 料 和 方 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黑龙江省医院南岗院区整形颌面外科2008年1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30例颌骨骨折患者。根据双盲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其中,观察组采用PLLA内固定系统行坚强内固定术,男患9例,女患6例;平均年龄39.97岁,其中上颌骨颧骨折6例,下颌骨7例,上下颌骨均骨折2例;对照组采用微钛板内固定系统。其中男患7例,女患8例,平均年龄41.24岁,经同一医生详细查体及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上颌骨颧骨折8例,下颌骨5例,上下颌骨均骨折2例,排除既往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症、其他全身系统疾病、长期服药史;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血液病或其他遗传病史。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同意按时复诊。

1.2 材 料

聚左旋乳酸(PLLA)(日本他喜龙公司)内固定夹板厚度:1.5-3 mm,宽:3-4.5 mm,孔径:2.2 mm;长度:4孔内固定夹板长度为22-28 mm,6孔内固定夹板长度为34-40 mm;螺钉长度:6-8 mm,直径:2.0-3.0 mm。

1.3 手术方法

术前行相应影像学检查,判明骨折的位置,骨折断端是否移位,是否为多发性骨折。术前根据骨折的移位方向,行颌间弹性牵引2-3 d,待咬合关系恢复正常,行骨折坚强内固定手术。

选择合适隐蔽切口,充分暴露骨折断端,恢复正常咬合关系,观察组将可吸收内固定材料预弯后紧密贴合在骨折断端骨面上;对照组将微钛板贴合在两个骨折断端然后塑形,使微钛板与断端骨面完全贴合。用钻头在断端骨面的垂直方向打孔,冲洗碎屑,攻丝器攻丝,再次冲洗,螺钉固定,冲洗创面,分层缝合。术后7d拆线。如为多发粉碎性骨折,行颌间弹性牵引1~2周才可拆除。

1.4 疗效评价标准

采用Bessho的骨折愈合评估方法:治愈:骨折断端愈合、咬合关系完全恢复正常;好转:断端基本固定,咬合关系明显好转,但尚未完全恢复正常;无效:断端没有固定,或咬合关系仍然错乱。治愈病例数加上好转的病例数之和计为有效的病例数。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6.2 ± 1.3)周,对照组(7.5 ± 2.3)周(P<0.05)。术后8周观察组治愈13例、好转2例;对照组治愈9例、好转2例,术后继发感染4例,后经二次手术,彻底清创,重新采用PLLA固定后好转。两组患者术后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年经影像学检查发现:材料基本分解吸收,而微钛板固定材料均无吸收。蚀性,但仍有其作为一种金属无法避免的缺点,即应力遮挡效应,这种效应常常导致骨折断端的延迟愈合、增加骨折术后感染的风险,同时会限制小儿骨骼生长等弊端[4]。近年来,生物可吸收的骨折坚强内固定材料以PLLA的应用最为广泛,其主要优点为:该材料能够记忆弯曲;不腐蚀;无应力遮挡效应;而PLLA初期强度足够,完全可以保证骨折断端愈合固定后;易降解;生物相容性好[5]。本研究观察组愈合时间较短,术后1年材料基本吸收,而对照组微钛板则一例无吸收,且有1例因继发感染而固定失败,经二次手术,彻底清除肉芽组织后重新用PLLA固定后愈合。但可吸收固定材料同样存在不足,如体积稍大;降解时间较长,可引发迟发型无菌性炎症。所以,临床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固定材料。

3 讨 论

目前,比普通金属接骨板更优良的材料为微型钛板内固定系统,尽管钛的生物相容性要远远高于普通金属,但是钛毕竟也是一种金属,它也具有金属无法避免的缺点,比如应用后也会产生如普通钢板内固定系统所导致的颌骨的应力性骨萎缩,或对头颅的核磁共振成像产生影响,常需二次手术取出钛板,如果愈合的骨折断端尚不能达到支撑正常的咀嚼压力或者重力等负荷,易引起颌骨再次骨折[2]。为克服这些缺点,许多学者又研究出了新型可吸收的高强度的复合骨内固定材料,其不仅在力学性能上能达到正常骨的原始强度和骨硬度。而且该复合可吸收内固定材料还能随着骨折断端的愈合而逐渐吸收,无需二次手术取出。给患者节省了手术创伤和治疗费用。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可吸收的骨折内固定材料越发展越完善。

另一方面,坚强内固定术是颌骨骨折内固定的理想方法,而内固定系统的组成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着骨折固定的近期和远期疗效[3]。微钛板尽管和普通金属固定板相比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较强的可塑性及耐腐

[1] Keiiey BS,Casper RA,Dunn RL. Totaiiy resorbabie high-strength bone piate for internai fracture fixation [J]. Biomedicai Engineering IV Recent Deveiopments. New York:

[2]Pergamon Press,1985,26-31.张明,刘燕,席庆,等.生物吸收性接骨材料在口腔颌面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杂

[3]志,2012,92(30):2131-2133.梅银生,田李静,李莎,等.生物可吸收内固定系统治疗颌面部骨折24例[J].武警医

[4]学,2011,22(2):161-163.唐建方,张维琼,刘建华.可吸收内固定板在上下颌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J].口腔医

[5]学,2009,29(11):614-615.顾晓明.颌面部骨折内固定的新理念[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7,42(2):65-66.

常虹(1974-),硕士,主治医师。

猜你喜欢
颌骨下颌骨断端
高龄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后再骨折1例
种植体-颌骨界面微动损伤的多指标评价
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断端裂开:病例分析及文献回顾
下颌骨发育性缺损1例
下颌管在下颌骨内解剖结构的锥形束CT测量
分析骨搬运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46例牙源性颌骨囊肿的治疗体会
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断端裂开的预后因素: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重建钛板修复下颌骨缺损术后32例失败的临床分析
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折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