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武生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汁反流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80例慢性胆汁反流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取中医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对照组的发生率为1000%,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慢性胆汁反流胃炎患者采取中医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慢性慢性胆汁反流胃炎;中医治疗;西药治疗
【中图分类号】R5733+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2-0032-02
慢性慢性胆汁反流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肠胃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主要包括:肠胃功能紊乱、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排空功能障碍等[1]。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腹胀腹痛、口干恶心、食欲不振、反酸嗳气、便秘等。慢性胆汁反流胃炎具有反复发作的特征,在临床治疗中需要采取及时安全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才能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本医院对收治的慢性胆汁反流胃炎患者分别采取中医与西医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本医院收治的80例慢性胆汁反流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治疗组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在22~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34±309)岁,病程在3个月至11年之间,平均病程为(793±262)年。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在20~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12±203)岁,病程在6个月至1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802±284)年。患者临床大多表现为:胃部饱胀、上腹胀痛、口苦黏液、食欲不振、烧灼感等。两组患者均符合疾病纳入慢性胆汁反流胃炎标准[2],其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吗丁啉、消胆胺等药物促进胃的排空以及利胆,必要时采用抑酸剂和胃黏膜保护剂,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进行治疗。处方主药方为:陈皮、大黄、半夏、乌药、枳实、沉香、槟榔、木香等。早晚两次送服,每次剂量为150ml,以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10mg多潘立酮、20mg奥美拉唑、05g阿莫西林、10mg胃复安进行治疗,饭前半小时用温水送服,3次/d,以4周为1个疗程。
13疗效判定[3]①治愈:患者生活质量提高,胃黏膜组织学改变正常,上腹胀痛、烧灼感、食欲不振以及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消失,胃镜下无胆汁返流入胃,黏液糊转清;②显效:患者生活质量在逐渐提高、患者上述不良症状均恢复正常,胃黏膜组织学改变基本正常,胃镜下胆汁返流明显改善,黏液糊色逐渐变淡;③有效:患者生活质量有了显著的改善,胃黏膜组织学改变有所改善,胃镜下胆汁返流有所减少,粘膜象出现改善、患者不良症状均有所改善;④无效:胃黏膜组织学无改变、患者的不良症状没有好转,甚至出现加重的现象,患者的生活质量在逐渐下降。
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研究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实践表明,引发该病的主要病因是十二指肠内的胆汁发生反流,并进入胃中造成的。乐庆胜等[4]认为,铝碳酸镁是一种新型治疗胆酸的药物,能在酸性环境中与胃内胆汁酸进行结合,当进行结合后的胆汁酸一旦进入肠中的碱性环境时,又能有效释放胆汁酸,并没有对胆汁的肠肝循环造成影响。
多潘立酮是临床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常用药物,能作用于外周多巴胺受体,从而加强胃的排空功能,促使十二指肠、幽门以及胃窦进行协调运动,使胆汁的反流量减少。奥美拉唑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临床上也广泛用于肠胃疾病的治疗,能迅速抑制胃酸分泌,对胆汁反流所引起的胃豁膜屏障损害以及H+逆流引起的烧灼感、上腹胀痛均有显著的疗效。但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强,部分患者无法承受。
在中医治疗中,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于胃痛的范畴,本研究采用的主药方为[5]:陈皮、大黄、半夏、乌药、枳实、沉香、槟榔、木香等。其中,大黄、枳实、槟榔具有化滞通便、清理肠胃的功效,结合乌药、木香、沉香、陈皮、半夏的和中化痰、祛湿理气等功效,对患者起到疏血止痛、和胃健脾的作用,对胆汁反流性胃炎具有显著的疗效。另外向患者宣传药物治疗必要性,让患者充分了解正确用药的重要性,遵照医嘱用药。帮助患者建立治疗档案,每周回访一次,监督病人用药情况,提醒患者复查,及时观察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安静、整洁的生活环境。建议患者一定要戒烟忌酒,避免食用损害胃粘膜的药物,多食用低脂、高蛋白的食物,例如瘦肉、鱼、蛋类等,饮食有规律,以清淡为主,多进食水果、蔬菜等,补充维生素等。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给予观察组中医药物治疗,其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9500%,而采用西药进行治疗的对照组,其总有效率仅为800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治疗过程中要及时准确地诊断出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选择最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介靖娅.慢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29(1):158-160.
[2]田应超,吴萍.50例慢性胆汁反流胃炎治疗[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12(9):130.
[3]邱卫东.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64(5):144-145.
[4]乐庆胜,张小雯,刘小蓉.儿童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特征分析[J].江西医药,2011,53(1):61-63.
[5]戴小华.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近况[J].江西中医药,2002,33(5):53-55.
(收稿日期:20140421)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汁反流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80例慢性胆汁反流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取中医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对照组的发生率为1000%,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慢性胆汁反流胃炎患者采取中医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慢性慢性胆汁反流胃炎;中医治疗;西药治疗
【中图分类号】R5733+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2-0032-02
慢性慢性胆汁反流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肠胃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主要包括:肠胃功能紊乱、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排空功能障碍等[1]。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腹胀腹痛、口干恶心、食欲不振、反酸嗳气、便秘等。慢性胆汁反流胃炎具有反复发作的特征,在临床治疗中需要采取及时安全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才能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本医院对收治的慢性胆汁反流胃炎患者分别采取中医与西医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本医院收治的80例慢性胆汁反流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治疗组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在22~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34±309)岁,病程在3个月至11年之间,平均病程为(793±262)年。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在20~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12±203)岁,病程在6个月至1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802±284)年。患者临床大多表现为:胃部饱胀、上腹胀痛、口苦黏液、食欲不振、烧灼感等。两组患者均符合疾病纳入慢性胆汁反流胃炎标准[2],其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吗丁啉、消胆胺等药物促进胃的排空以及利胆,必要时采用抑酸剂和胃黏膜保护剂,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进行治疗。处方主药方为:陈皮、大黄、半夏、乌药、枳实、沉香、槟榔、木香等。早晚两次送服,每次剂量为150ml,以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10mg多潘立酮、20mg奥美拉唑、05g阿莫西林、10mg胃复安进行治疗,饭前半小时用温水送服,3次/d,以4周为1个疗程。
13疗效判定[3]①治愈:患者生活质量提高,胃黏膜组织学改变正常,上腹胀痛、烧灼感、食欲不振以及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消失,胃镜下无胆汁返流入胃,黏液糊转清;②显效:患者生活质量在逐渐提高、患者上述不良症状均恢复正常,胃黏膜组织学改变基本正常,胃镜下胆汁返流明显改善,黏液糊色逐渐变淡;③有效:患者生活质量有了显著的改善,胃黏膜组织学改变有所改善,胃镜下胆汁返流有所减少,粘膜象出现改善、患者不良症状均有所改善;④无效:胃黏膜组织学无改变、患者的不良症状没有好转,甚至出现加重的现象,患者的生活质量在逐渐下降。
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研究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实践表明,引发该病的主要病因是十二指肠内的胆汁发生反流,并进入胃中造成的。乐庆胜等[4]认为,铝碳酸镁是一种新型治疗胆酸的药物,能在酸性环境中与胃内胆汁酸进行结合,当进行结合后的胆汁酸一旦进入肠中的碱性环境时,又能有效释放胆汁酸,并没有对胆汁的肠肝循环造成影响。
多潘立酮是临床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常用药物,能作用于外周多巴胺受体,从而加强胃的排空功能,促使十二指肠、幽门以及胃窦进行协调运动,使胆汁的反流量减少。奥美拉唑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临床上也广泛用于肠胃疾病的治疗,能迅速抑制胃酸分泌,对胆汁反流所引起的胃豁膜屏障损害以及H+逆流引起的烧灼感、上腹胀痛均有显著的疗效。但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强,部分患者无法承受。
在中医治疗中,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于胃痛的范畴,本研究采用的主药方为[5]:陈皮、大黄、半夏、乌药、枳实、沉香、槟榔、木香等。其中,大黄、枳实、槟榔具有化滞通便、清理肠胃的功效,结合乌药、木香、沉香、陈皮、半夏的和中化痰、祛湿理气等功效,对患者起到疏血止痛、和胃健脾的作用,对胆汁反流性胃炎具有显著的疗效。另外向患者宣传药物治疗必要性,让患者充分了解正确用药的重要性,遵照医嘱用药。帮助患者建立治疗档案,每周回访一次,监督病人用药情况,提醒患者复查,及时观察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安静、整洁的生活环境。建议患者一定要戒烟忌酒,避免食用损害胃粘膜的药物,多食用低脂、高蛋白的食物,例如瘦肉、鱼、蛋类等,饮食有规律,以清淡为主,多进食水果、蔬菜等,补充维生素等。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给予观察组中医药物治疗,其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9500%,而采用西药进行治疗的对照组,其总有效率仅为800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治疗过程中要及时准确地诊断出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选择最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介靖娅.慢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29(1):158-160.
[2]田应超,吴萍.50例慢性胆汁反流胃炎治疗[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12(9):130.
[3]邱卫东.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64(5):144-145.
[4]乐庆胜,张小雯,刘小蓉.儿童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特征分析[J].江西医药,2011,53(1):61-63.
[5]戴小华.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近况[J].江西中医药,2002,33(5):53-55.
(收稿日期:20140421)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汁反流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80例慢性胆汁反流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取中医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对照组的发生率为1000%,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慢性胆汁反流胃炎患者采取中医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慢性慢性胆汁反流胃炎;中医治疗;西药治疗
【中图分类号】R5733+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2-0032-02
慢性慢性胆汁反流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肠胃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主要包括:肠胃功能紊乱、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排空功能障碍等[1]。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腹胀腹痛、口干恶心、食欲不振、反酸嗳气、便秘等。慢性胆汁反流胃炎具有反复发作的特征,在临床治疗中需要采取及时安全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才能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本医院对收治的慢性胆汁反流胃炎患者分别采取中医与西医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本医院收治的80例慢性胆汁反流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治疗组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在22~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34±309)岁,病程在3个月至11年之间,平均病程为(793±262)年。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在20~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12±203)岁,病程在6个月至1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802±284)年。患者临床大多表现为:胃部饱胀、上腹胀痛、口苦黏液、食欲不振、烧灼感等。两组患者均符合疾病纳入慢性胆汁反流胃炎标准[2],其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吗丁啉、消胆胺等药物促进胃的排空以及利胆,必要时采用抑酸剂和胃黏膜保护剂,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进行治疗。处方主药方为:陈皮、大黄、半夏、乌药、枳实、沉香、槟榔、木香等。早晚两次送服,每次剂量为150ml,以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10mg多潘立酮、20mg奥美拉唑、05g阿莫西林、10mg胃复安进行治疗,饭前半小时用温水送服,3次/d,以4周为1个疗程。
13疗效判定[3]①治愈:患者生活质量提高,胃黏膜组织学改变正常,上腹胀痛、烧灼感、食欲不振以及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消失,胃镜下无胆汁返流入胃,黏液糊转清;②显效:患者生活质量在逐渐提高、患者上述不良症状均恢复正常,胃黏膜组织学改变基本正常,胃镜下胆汁返流明显改善,黏液糊色逐渐变淡;③有效:患者生活质量有了显著的改善,胃黏膜组织学改变有所改善,胃镜下胆汁返流有所减少,粘膜象出现改善、患者不良症状均有所改善;④无效:胃黏膜组织学无改变、患者的不良症状没有好转,甚至出现加重的现象,患者的生活质量在逐渐下降。
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研究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实践表明,引发该病的主要病因是十二指肠内的胆汁发生反流,并进入胃中造成的。乐庆胜等[4]认为,铝碳酸镁是一种新型治疗胆酸的药物,能在酸性环境中与胃内胆汁酸进行结合,当进行结合后的胆汁酸一旦进入肠中的碱性环境时,又能有效释放胆汁酸,并没有对胆汁的肠肝循环造成影响。
多潘立酮是临床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常用药物,能作用于外周多巴胺受体,从而加强胃的排空功能,促使十二指肠、幽门以及胃窦进行协调运动,使胆汁的反流量减少。奥美拉唑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临床上也广泛用于肠胃疾病的治疗,能迅速抑制胃酸分泌,对胆汁反流所引起的胃豁膜屏障损害以及H+逆流引起的烧灼感、上腹胀痛均有显著的疗效。但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强,部分患者无法承受。
在中医治疗中,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于胃痛的范畴,本研究采用的主药方为[5]:陈皮、大黄、半夏、乌药、枳实、沉香、槟榔、木香等。其中,大黄、枳实、槟榔具有化滞通便、清理肠胃的功效,结合乌药、木香、沉香、陈皮、半夏的和中化痰、祛湿理气等功效,对患者起到疏血止痛、和胃健脾的作用,对胆汁反流性胃炎具有显著的疗效。另外向患者宣传药物治疗必要性,让患者充分了解正确用药的重要性,遵照医嘱用药。帮助患者建立治疗档案,每周回访一次,监督病人用药情况,提醒患者复查,及时观察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安静、整洁的生活环境。建议患者一定要戒烟忌酒,避免食用损害胃粘膜的药物,多食用低脂、高蛋白的食物,例如瘦肉、鱼、蛋类等,饮食有规律,以清淡为主,多进食水果、蔬菜等,补充维生素等。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给予观察组中医药物治疗,其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9500%,而采用西药进行治疗的对照组,其总有效率仅为800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治疗过程中要及时准确地诊断出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选择最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介靖娅.慢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29(1):158-160.
[2]田应超,吴萍.50例慢性胆汁反流胃炎治疗[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12(9):130.
[3]邱卫东.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64(5):144-145.
[4]乐庆胜,张小雯,刘小蓉.儿童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特征分析[J].江西医药,2011,53(1):61-63.
[5]戴小华.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近况[J].江西中医药,2002,33(5):53-55.
(收稿日期:2014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