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克会
摘 要: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学生肯定会有一个艰难的适应过程,这就是普遍存在的初高中物理的衔接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思维能力及教材特点,合理架设台阶,循序渐进,让学生能够平稳过渡,完成初高中物理的无缝对接,尽快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
关键词:物理衔接 原因分析 应对建议
高一新生刚进入高中,对高中的生活和学习抱有很高的期望,但在物理学习中许多新生很快会发现落差,物理成绩相比初中可能“一落千丈”,感觉 “听得懂、做不来、考不出”,这就是普遍存在的初高中物理衔接问题。高一物理中的力学知识是高中物理的基石,更是难点,一旦处理不好对整个高中物理的学习将产生严重的影响。在初高中物理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能迅速完成初高中物理的无缝对接,是高一物理教师的第一要务。在本文中,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初高中物理的衔接问题谈几点浅见。
一、初高中物理衔接不顺的原因
(一)学生心态
1.懈怠情绪
经过初中三年紧张的学习,特别是经历过高压状态的初三后,刚进入高中的学生认为高考遥遥无期,从而完全没有了压力,产生懈怠感。
2.轻敌思想
初中物理学习起来较为轻松,部分学生甚至只是在考前“临阵磨枪”,最后成绩也比较理想,很多学生因此而产生“轻敌”思想,认为高中物理也能靠“突击”来解决。
3.畏难思想
高中物理难是很多学生的共识,这种普遍认知导致高一新生“未战先怯”,在潜意识里对物理学习形成畏惧或抗拒的心理。
(二)教师问题
1.初中教师
由于知识面的限制,加上初三的升学压力,大部分初中物理教师没有初高中物理衔接意识,过分地强调对一些知识点的记忆,忽略了对其内在规律的讲解,使学生形成了一些不准确或不完全的思维定式,对于高中物理的学习反而形成了障碍。
2.高中教师
很多高一教师都是刚刚结束高三的教学工作,对初中物理的学习方法不甚了解,对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差异认识不足,过度强调高中物理的抽象思维、逻辑分析,让物理变成了枯燥的公式运算,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的教师讲课节奏太快,上课容量太大,学生大多一知半解,“消化不良”。更有部分教师起点太高,讲课内容或者练习设计得偏难,导致学生“挫败感”严重,打击了他们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三)教材特点
1.知识结构
初中的物理知识虽然涵盖的面很广,像声、光、电、力、能,都有所涉及,但各部分内容相对比较独立,难度也较低,学生这部分学不好,其他部分还能重新开始,容易找到成就感;而高中物理知识系统性强,相互之间联系非常紧密且形成一种递进关系,学生很可能“一步错,步步错”。
2.知识深度
初中物理主要通过实验的定性分析和简单计算来解决问题,而高中物理更注重定量计算和逻辑规律的总结应用。对于物理量的矢量性的理解更是大大增加了学习难度。
3.知识广度
初中物理看似涉及面较广,但真正要学生深刻理解的知识点其实不多,大多都只要求学生了解即可;而高中物理中几乎每一个涉及的知识点都要深刻理解,实际上知识的广度是大大增加了。例如,初中物理中的电、磁、物质的微观结构等知识点都是一带而过,但到了高中对这些知识点却要深刻理解,这些知识点还是高中物理中的重难点。
(四)学习方法
1.形象与抽象
高中物理的特点决定了许多初中时用得很好的、依赖于现实生活的形象化记忆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高中物理的学习了,高中物理的大部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模型,或者说已经脱离了日常的生活经验,可以说,抽象性是高中物理人人称“难”的原因之一。
2.记忆与理解
初中物理知识较为简单,不需要学生深刻理解就能完成对物理的学习,这也造成学生对识记新知识的重视程度远大于对知识的理解。特别是对于物理公式,在学习中基本上只要能记住它、能套用它就能解决问题了。但在高中,每一条公式都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如果不能深刻理解公式所涉及的物理量的含义、公式的推导、公式的适用范围、公式应用中的注意点等内容,对高中物理的学习将举步维艰。
3.被动与主动
学习初中物理时大量重复的练习养成了学生被动学习的不良习惯,对一个知识点上课时不会主动地有意识地去记忆,往往是靠着大量反复的练习去被动地掌握。高中物理课堂容量广、深度大、节奏快,如果没有一个主动学习的意识就会很快“掉队”。
二、初高中物理有效衔接的几点建议
(一)心理辅导
1.从头开始
学生学习高中物理时的心理调节很重要,特别在刚接触高中物理时尤为明显。教师一定要打好“预防针”,特别强调高中物理是一门“新课”,与初中物理有本质的区别,不能以初中物理成绩来定位自己高中的学习,可以说大家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要做好从头开始的准备。
2.降低预期
高中物理由于其广度和深度决定了在学习中肯定会有大量的问题,很有可能一开始成绩很不理想或出现起伏,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适当地降低预期,做好长期奋斗的准备,因为高中物理不像“百米冲刺”,更像“马拉松”,需要的是努力加坚持。
3.兴趣引领
尽管高中物理比较抽象,但在教学中还是要尽可能地贴近生活,让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例如,很多教师在第一节课把“绪论”部分直接砍掉或一带而过,失去了最重要的吸引学生的机会。失去了兴趣的引领,就不可能让初高中物理有效地衔接。
(二)教学衔接
1.了解初中物理
要做好初高中物理的有效衔接,高一物理教师首先对初中物理要有很好的了解,掌握初中物理的主要知识和主要学习方法,以便在涉及相关内容的教学时能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进行引导,提高其学习兴趣。当然也有一些由于初中知识的局限性而产生的思维定式必须破除,否则对高中物理的学习会产生极大的阻碍。
例如,由于初中物理产生的思维定式使得学生对于物理量总是会忽视其矢量性,问到物理量时总是条件反射地只去关注其大小而忽视其方向,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始讲授矢量时要反复强调,破除这种思维定式。
2.降低物理门槛
在高一开始阶段教师要适当降低课堂的难度,不能一开始就一味地强调建模、抽象。可以采用类比、对比等方式降低物理知识的理解难度。在习题的设计上同样要考虑到这一点,要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找到成就感,逐步平稳过渡。
3.重视训练讲评
初中物理只要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基本上在训练时就不会遇到太大问题,但对于高中物理的学习而言,仅仅认真听讲是远远不够的,及时地巩固训练、有效地讲评纠错也是学好高中物理的基石。
4.渗透学习方法
高中物理如果光靠“死学、死做”,那只会“学死、做死”,高中物理相比初中物理而言更强调学习方法,要不然学生就真的会淹死在“题海”里。首先,要摒弃初中“物理就是背公式、套公式”的思想,相对于公式本身,它在应用时的注意事项以及适用条件更加重要,也更容易犯错。其次,要培养学生定量分析的意识,如果一味应用初中定性分析的方法,很多高中的物理题目基本上就变成了瞎猜。比如求某物理量的变化,一般要根据公式写出其表达式进行定量计算然后判断。再次,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是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高中物理的很多知识已经脱离了日常生活,所以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对学好高中物理至关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新课、习题、实验逐步地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最后,建模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高中物理的成绩。很多学生深陷“题海”不能自拔,题目稍有变化对他们来说就是新题,本质原因就是抓不住题目的重点及主要过程,也就是建模能力的缺失,对已有模型都不能掌握,对于新题型就更不可能有建模的能力。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物理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可以说是学好物理的必经之路。
总之,高一物理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状态、思维能力及教材特点合理架设台阶,循序渐进,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在初高中物理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能够平稳过渡是每个物理教师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吴怡.新课程理念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的探索与实践[J].物理教师,2007(3).
[2]梁向华.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浅谈[J].基础教育,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