骐嘉
素有“设计界的奥斯卡”美誉的iF设计奖是国际最著名、最顶级的设计奖项之一,由德国历史最悠久的汉诺威工业设计论坛于1953年创立,拥有61年的历史,每年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的数万件设计作品竞相角逐iF设计大奖。海尔继2014年积极赞助“iF概念奖”并取得成功之后,2015年又联合iF特别启动独立奖项“iF海尔设计奖”,旨在给有梦想的高校学子和年轻设计师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国际平台。
“iF海尔设计奖”2015年的主题——“美好的家庭生活:日常生活的答案”于近日揭晓,海尔正式面向全球所有怀揣梦想的设计师发出邀约,通过设计创造美好生活。正如海尔创新设计中心总经理吴剑所言:“海尔坚信创新设计可以改变未来,成就美好生活。因此,设计创新已经成为海尔的DNA,并且不断驱动海尔为全球亿万家庭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体验。”
据iF设计奖项目经理Frank Zierenberg透露,近几年,中国参赛作品成功率增长十分迅速。2008年,全部中国参赛作品中只有8%能获奖,而2014年,这个比率提升到了25%。这是中国设计品质提升的一个客观的、令人印象深刻的证明,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转型的标志。Frank表示,在2013iF全球设计竞争力指数排名中,海尔排名第12位。自海尔空调产品在2006年获得中国白色家电企业首个iF设计大奖以来,截至2014年1月,海尔已荣获iF设计奖大37项,其中包含iF金奖2项。这反映出海尔高水平的设计品质以及在全球的巨大影响力。在去年开始设立的海尔特别奖中,iF收到了将近2000件作品,最终有来自5个国家的10位参赛者赢得了奖项。“我们相信在这个平台下,将有更多优秀的设计师诞生,他们将与海尔、与中国、与iF一同成长。”
本次iF海尔设计奖报名时间为即日起至12月15日,不论是设计院校的在读学生还是初出茅庐的设计新秀,都可以报名参赛,并根据本次大赛的主题“美好的家庭生活:日常生活的答案”提交作品。
未来属于有思想、有行动力的年轻人。海尔与iF共同搭建的这个平台,将为年轻一代设计师提供施展才华的国际级舞台,让每一个有思想力的设计大胆“发声”,传递智慧,创造精彩未来。
《艺术与设计》就本次活动的主题采访了鲁晓波、彦风、杨明洁、蒋方舟、方振宁、Dooling Jiang、龚华超七位活跃在设计界与文化界的意见领袖和先锋代表。他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与维度探讨了关于中国设计的发展与成长、国际设计奖项带来的思考以及关于年轻设计师的未来成长等话题。
年轻的设计朋友,中国的设计创新寄希望于你们,需要你们的爱心、需要你们的智慧,需要你们的激情。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
鲁晓波
Q >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您如何评价中国这些年来设计产业的发展?
A > 首先,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今天大家对设计越来越重视了。从大众的角度来说,很多年前把设计仅仅理解为造型,理解成一个美化层面的工作,到今天普遍可以认识到设计的内涵与作用,这就是设计的发展与成长。
其次,还要从设计教育来谈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一批院校开始设立了设计相关的专业。从那时起到中国加入WTO之前,设计教育主要停留在人才储备层面。真正起步是在加入WTO之后。2000年左右的时候,设计的发展就不仅仅局限在教育界了。因为我们在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激发市场的活力,“竞争”一词就被强调出来。而我们说设计的职能,本身它要为建设人类的美好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生活用品等等服务,同时在那个时候,设计的职能也起到为中国参与全球市场竞争获得活力和竞争力的作用。所以2000年以来设计教育的发展与之前有了很大的不同。整体来说,这几年来我们国家设计产业的发展是非常快的。
Q > 任何产业的发展其实都不能离开时代的大背景。中国设计产业的发展正如您所说是时代的驱动,从人才的培养开始,到我们看到实在的作品和成绩。
A > 今天,对设计的关注已经不仅仅局限在知识界、产业界、政府、社会组织,包括媒体、百姓都会关注设计。其实设计也是跟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关系最密切的。因为无论个人层面——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或者品位,还是国家战略层面——打造创新型的国家,设计实际上都是非常重要的战略之一。
尤其在我们加入WTO以后,设计的价值和意义凸显出来。国外很多大的设计公司蜂拥而至,因为中国有巨大的市场,有巨大的设计需求、创新需求,我们也看到中国的本土设计公司或者是大品牌、企业的设计团队都在快速的发展壮大,而且已经形成相当大的规模和影响力,海尔的创新设计中心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当然,我们也面临挑战。我们需要有世界级的、具有领引性的产品、原创产品,我们还需要更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品牌,包括设计品牌。这是我们下一步要聚焦、着力推动的事情。
Q > 年轻人参加像iF这样的设计竞赛,到底有怎样的好处呢?
A > 作为设计师,我觉得参加国际上顶级的大赛,本身就是对自己的一个检验。参赛的同时就相当于把自己置身于一个全球的范围内,放在世界的前端去检验自己。在这其中,参赛者可以发现自己的差距,同时也可以找到自己的优势和自己新的成长点和方向。这对于开阔我们企业和设计师的视野、创新能力,推动国际范围内的学术交流、设计交流都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海尔和iF大奖的合作,我认为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说明中国企业在推动设计创新这个领域所富有的一种责任感。同时我觉得它也能激励更多的年轻人在这个平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检验自己的创新和创意的能力,这也让年轻人和国际大奖、国际前沿领域的设计趋势更近了。可以说,海尔为年轻设计师,提供了一个实现梦想、展现才华的平台。
对设计师来讲,创造即为一种可能性。不同的创造就会有不同的可能性。可能性就是一种未来,今天的创造,就是明天的一种可能。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国家数字媒体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彦风
Q > 交互设计这个专业,其实就是随着设计以及科技的发展而来的,那么从您的角度来看,怎么评价中国这些年来设计的发展?
A > 如果说从交互设计这个专业来说,那我们特别强调人的体验。其实无论是交互设计还是其他领域的设计,设计本身的价值就是为人们带来更好的体验。近年来,中国设计有了快速的成长,很明显的就是,设计已经走入了普通人的生活。老百姓买东西或者看一个东西的时候都会说,这个颜色好看不好看,这个大小是不是合适。大家的着眼点在以前的实用功能的基础上发展了,看一个产品已经不仅仅是质量,更多的会有好看不好看,好用不好用,是整个的体验感,是撞击心灵的部分。老百姓不一定懂设计,但是他们每个人现在都会有一个自己的评判标准和参与性,这就是设计的进步。
Q > 生活和用户需求不断地变化,设计师就要不断去适应、去提高自己。对年轻设计师来说,要怎样才能适应这种发展,怎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A > 我觉得对于一个设计师来讲,理想和梦想是非常重要的。而很多年轻设计师不缺理想,也不缺梦想,但他们想要在这条路走下去,还需要有另外两个条件一定要具备。首先是坚持。人们在从事一个专业或者说在某条路上打拼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困难,当然也有收获。这个是起伏不定的,如果你能一直坚持下去,才会觉得前面有亮光。那个亮光就是理想和梦想。年轻人一般不缺热情,缺坚持。坚持就是要不断的去做东西,因为我们是干这个的,这很重要。第二,理想需要热情。如果没有热情,那这个事情就不是你喜欢的事情。这个热情的表现,不仅仅在专业领域,也包括你对生活的热爱,甚至你对一个人、对一个东西的热爱。我觉得有对生活和对世界的热情,有一个积极的状态,这对你的梦想和理想是一个强有力的支撑。
Q > 您如何看iF这样的国际大奖?
A > 我觉得像iF大奖这样的业内顶级的奖项,它最重要的一个功能是能把很多设计师的作品作为一个标杆,让从业者可以了解到,世人可以见到。那么设计师参加这种比赛,就可以来标定自己在专业领域的认可度。“iF海尔设计奖”的设立不仅为广大的莘莘学子和年轻设计师提供了一个实现梦想的平台,也让我们看到了海尔在中国设计发展的过程中所肩负的责任感。
年轻的设计师应该专注一件事情,并且将它做到极致。
—著名工业设计师、YANG DESIGN及YDC创始人
杨明洁
Q > 您有德国留学的经历,也有很多获奖经历,对于iF设计奖,您怎么看?
A > iF设计奖是在全球范围来说非常有影响力的奖项。而它其实不止是一个奖项,它是一个认可,一个标准。iF奖的核心和本质其实是制定行业的标准并输出这个标准。它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有61年的历史了,其实德国这个国家,早在100多年前,包豪斯的前身,德意志制造同盟时期,他们就已经在为设计制定标准。他们要建立一个国家的美学标准。所以我理解设计奖项其实就是标准的制定和输出。而能制定标准的国家,他们的设计都很强,设计很强的背后代表的是他们的工业基础是很强的。我们发现国际上几个大的、被全世界认可的设计奖项,主要是在德国、美国、日本,而这三个国家也是全球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Q > 那在这方面,您怎么看我们国家这些年设计的发展?
A > 中国设计的发展,在这几年来说是非常快的,速度是几倍于世界整个设计产业发展的平均速度的。而这个原因其实是因为我们的设计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断层的。我们知道国外的设计,其实在工业革命之后是有了真正的发展。而中国可以说没有经历这两次工业革命,所以我们的设计也是断代的。
到近现代,改革开放后,我们的企业、工业开始复兴,但由于之前设计发展的断层,我们的企业只能去做代工。而从那时到今天,中国设计是成加速度发展的。我和海尔的合作非常多,深有感触的是海尔在品牌建设上具有非常强烈的自主创新、自主研发的意识,而且海尔整个设计团队对于设计品质的管理是很出色的。所以到今天,海尔呈现出一种良性的快速成长状态,也可以说是设计为产业带来价值的一个明显的体现。我觉得中国的设计产业,有了这种觉醒,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一个加速度的发展阶段。
Q > 在这个发展速度里,您有什么建议给年轻的设计师吗?
A > 首先要打破束缚。我一直觉得中国的设计师在创造力上的束缚比较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我们的设计教育以前也一直比较注重在技法上面,很多人会做很漂亮的效果图,而创作的灵感和动机就不那么漂亮。其次是要专注,不要浮躁。其实设计产业像一个巨大的系统,各个环节都需要有足够专业的人去一起努力,现在我们的经济、整个社会环境大背景,是飞速发展的,会容易有浮躁的情绪,那这个时候更需要静下心来把具体的事情做好。所以我觉得年轻的设计师应该要专注一件事,并且把它做到极致。
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所以必须要由年轻人自己去创造新的规则、新的环境和新的世界。
—著名作家、《新周刊》杂志副主编
蒋方舟
Q > 你很小的时候开始写作并参加比赛,我们今天谈iF海尔设计奖,也是一个专业上的顶级大奖,面向对专业抱有理想的年轻人。你觉得参加这种专业上的比赛,对年轻人的创作和发展,有怎样的作用?
A > 我从7岁就开始写东西,我相信其实很多有设计理想的年轻人也是在成年之前就发现了他们自己的志愿,然后就开始了他们的创作之路。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在你还没有成名、没有成功,甚至还没有经过学院正统教育的时候,你的创作其实是非常孤独的,你不知道你的坐标在哪儿,你不知道自己是否是好的,你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是正确的,你甚至也不太确定自己这条路是否能够走下去,自己是不是有天赋。所以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有个平台,无论是比赛的方式还是去跟前辈交流对话的方式,能够让你找到自己的坐标,能够确认到自己的天分,以及最重要的是知道这条路自己能不能走通以及走下去。无论是写作还是设计、绘画、音乐,参与国际竞争对年轻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参加这种国际奖项最重要的就是能帮助年轻人找到自己的坐标,包括自己在世界上的坐标。
我觉得海尔和iF设计奖的合作特别有意义,它对年轻设计师的帮助不仅仅在于给他们提供了一种认可、一个平台,更重要的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寻找自己的坐标的途径。其实得奖的永远是少数。而参与的年轻人哪怕没有获奖,也可以在参与的过程中,在设计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位置,了解自己的水平。而国际奖项的好处就是可以跟不同国家的人去交流,跟不同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的人去沟通,全面了解现在最新的潮流、最新的动向。这些信息带来的思考,能让年轻设计师快速提高,让自己的设计更贴合人们的生活。
Q > 你觉得年轻设计师,未来的成长之路会是怎样的,或者说怎样才能走好?
A > 其实我小时候从书上看到一段话,印象还挺深刻的。有一位日本做戒指的大师,他给他的徒弟讲,大意是:所谓的名人,大多性格孤僻乖张;所谓的艺术家,大多任性自我,只会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而还有一类人叫做好手,就是无论你给他任何的体裁,任何的条件,他们都可以尽己所能把它做到最好。年轻人要先做“好手”。这段话对我来说受益匪浅。因为年轻的时候,都想一鸣惊人、路人皆知,一下子被认可。其实这种心态还是会影响到你的创作的。归根结底,创作之路应该是像匠人一样,从好手做起,你要把自己的东西落到可以符合大众审美的层面,下一步才考虑你是否当一个名人还是大师。
另一方面,名人、大师也不是终点。设计者的理想始终还是围绕设计的,不是一个人自身的水平或者荣誉。设计应该是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设计师的理想或者说目标应该是去改善并惠及每一个人的生活,让愉悦的细节可以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当中。年轻的设计师要有超越荣誉的这样一个理想,才能做到最好。
只有经过不断的创造,才能达到你所想要的未来。
—著名独立策展人,艺术家、批评家
方振宁
Q > 您经常来往于世界各地之间,在您看来,海尔赞助的设计奖对一个年轻的设计师来说,到底有什么样的帮助或者是好处?
A > 这些奖项对这些年轻的设计师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鼓励。我经常给人举两个例子,一个是佐藤大,一个是马岩松。佐藤大是现在日本非常火的设计师,他曾经为自己一个设计反复修改很多遍,为了参加比赛有很多次不懈的努力,最后终于获得成功。马岩松的经历也很相似,他在一举成名之前,做了几十上百个没中标的项目。所以我想说的是,这样的奖项,对年轻的创作者来说是非常有好处的。获奖是鼓励,如果没获奖,那么你不懈努力的创作过程,一定会让你付出有所回报的。此外,iF是一个国际级别的奖项,它代表的是行业标准。既然你是一个设计师,你要在这个领域发展,那么你必须出去看看行业是怎么回事,行业标准、行业风向、行业规则是怎么回事。
Q > 所以您觉得对年轻的设计师来说,参与其实远比获奖重要?
A > 参与就是学习和开眼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积累的经验,对后面的工作一定有所帮助。我经常强调学习艺术类专业的学生,需要多旅行,一定要去“见世面”。艺术家和设计师的成长需要环境,绝对不是坐在家里闷头创作就可以的。所以年轻人必须积极地参与这种国际竞争。这是你在年轻时应该做的事情,这也是你成功路上必须付出的汗水,必须拥有的魄力和勇气。获奖很重要,但参与和努力是你的信念。最终一定是你的信念、理想和努力让你成功的。
未来是在每一个当下,被创造的。
—服装设计师
DOOLING JIANG
Q > 服装设计这几年的发展非常快,谈谈你的感受吧。
A > 从设计师群体来说,从我开始做工作室到现在,很多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或者国内比较好的专业院校的毕业生,大家都纷纷开始做自己的工作室。而与此同时发生的是,从消费上来看,很多人都转变了消费方向。就从我身边的朋友来说,有很多朋友买衣服本来是买国际奢侈品大牌的,但是他们现在会有兴趣和意愿去选择国内独立设计师的一些作品,因为他们看到很多年轻的独立设计师的服装,从款式、版型、面料等各个方面都可以和国际大牌媲美。所以在今天,独立设计师的作品逐渐培养出了消费群体,而这个群体还在不断扩大,扩大速度也非常快。
所以我认为设计产业的发展,真的是和消费者的行为、消费意识的转换完全分不开的。可以说是消费促进设计的发展。那么设计的发展是怎么开始的?是什么驱动的?其实这跟中国的大环境有关。从中国加入WTO到2008年奥运会是一个周期,2008年之后到现在又是一个周期。加入WTO之前,中国可以说是没有时装产业的,有服装加工产业,和简单的服装产业。而2000年之前的中国发展得过快,所以那时候有设计师快速成长,但产业没有发展,所以设计师会走出去,但不会走回来。加入WTO到2008年期间,我觉得是时装产业在积蓄能量,那个时候国外的很多东西过来,我们看到了,迅速学习,尽量以一个平等的位置去做设计和产业上的对话。而2008年之后,才会有这么多独立设计师出来,消费群体也逐渐转向了。
Q > 你怎么看待iF这种国际顶级的设计奖?以及海尔和iF这样的合作?
A > 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的年轻设计师,应该有意识地跟有国际背景的人交流,参与有国际背景的比赛和活动,做更多更深的接触。年轻人如果在最好的时机吸收到这些资讯、拓展视野,那么对未来定位自己发展的方向或者去思考一些更宏大的问题,做出更符合当代的产品,是非常好的。海尔和iF的合作,对国内的年轻设计师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和平台。它可以让参与者看到国际上的其他同行业的人和产业在做什么事情。所以我们应该把西方系统的设计方法学回来,然后用中国的思路或者中国本土的能量去做设计。
每天在生活当中都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设计师所做的原创作品。这让我相信,中国未来一定是一个原创的未来。
—工业设计师
龚华超
Q > 作为一个90后设计师,对于这几年中国设计的发展,你有什么样的感想?
A > 中国经过了一个非常快的时间的发展之后,已经积累了非常强的制造能力,它就像非常优质的航空燃油一样,亟待着这种设计创意的火花去把它点燃。我们的设计师今天拥有非常强大、非常好的机会,他们如果能够利用好这种制造能力,中国这架飞机就可以飞向蓝天了。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和悠久文化的国家,所以我们这些年轻设计师应该去努力做原创的东西,让中国的设计有一个原创的未来。我的名片上就印着“中国创造世界未来”八个字,我相信未来的世界离不开中国的参与。
Q > iF这样的国际顶级设计奖,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你自己也多次获得此类国际奖项,参加这样的国际比赛对年轻的设计师来说到底有怎样的好处?
A > iF奖是我刚刚学工业设计的时候就了解到的一个顶尖的国际奖项。它有非常严谨的评判标准,会选择那些很巧妙地去解决问题的一些作品。作为相对来说缺乏经验的年轻设计师,我们自己做设计的时候,有时候会走偏,会去做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这些产品可能最终都没办法被生产出来,而且解决不了问题。而iF奖这样的国际大奖树立了一个方向,让学设计的学生能够用简单的方法巧妙地解决问题。它提供了一种方向和旗帜。
同时iF奖代表了非常高的荣耀,这让学生去做创意的过程变得更加有动力,因为本身创意是一种非常艰苦漫长的过程,它就像在沙滩上面去寻找一块试金石一样。很多时候我们去摸那个石头都是冷的,整片沙滩走完可能都很难摸到一块温热的石头。iF奖为这种漫长的过程提供了一种动力。所以它一方面是一种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引,同时它也是一种非常强的动力。
Q > 海尔和iF的这种合作,设立这种特别的奖项,你怎么看?
A > iF奖本来是一个相对而言比较正统的比赛,它有它的历史,非常严格,有明确的标准;海尔是一个企业,跟市场对接的更多,海尔有市场方面的标准。把这种iF历史的文脉和海尔的这种企业对市场的理解,结合到一起的时候,得到了一个更加智慧的标准。这正是结合起来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