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保鸿
教材简析:
《活化石》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组以“爱科学,学科学”为主题的一篇科普短文。课文以浅显的语言介绍了三种古生物活化石: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的银杏树,中国的国宝大熊猫,稀有的鱼种中华鲟。学习本课,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增强他们关注科学、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意识。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充满着对新鲜事物的敏感与好奇,具有极其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在教学时,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以读促思,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活化石的趣味性,引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欲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回答问题。教师板书“化石”一词,指导学生认读和书写“化”字。师: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见过化石吗?在哪里见过?它是什么样子的?(指名交流。)
2.认识化石。(出示化石图片。)师:这些是各种生物的化石,它们的年龄都有上亿年了。在远古时代,地球上生活着很多种类的动物和植物,它们死后,遗体被埋入地层,经过亿万年的演变,它们的遗体逐渐变成像石头一样的东西,称作化石。化石就像一种特殊的文字一样,记录着古生物生存活动的历史和地层的年龄,它是人类开启地球大门的一把钥匙。因此,化石对人类研究古生物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3.揭示课题。(教师在“化石”前板书“活”字。)学生齐读课题。看着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指名交流。)
设计意图:以“化石”为交流的话题而引入课题,让学生透过课题窥见内容,通过质疑课题,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读课文。要求:遇到生字词用笔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借助拼音自读。
bó zhēn sūn xī jué ròu
博物馆 珍贵 公孙树 熟悉 灭绝 食肉
shǐ lín hé quē fá xún xī
历史 硬鳞 核桃 缺 乏 中华鲟 稀有
(2)去掉生字上的拼音,学生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3)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用加一加、减一减等方法识记生字。)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合作识字,充分挖掘学生识字的潜能,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达到让学生字正腔圆地读生字词,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自主识记生字,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识字的效率,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为学习课文扫除障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思考问题。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活化石?请在课文中用“____”画出来。
2.指名交流。(教师板书:银杏树 大熊猫 中华鲟)
3.共享信息。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自己最了解的活化石。
设计意图: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目的是检查学生读书的情况。让学生交流所了解的活化石,是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及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精读课文,探究感悟
1.了解银杏树。(学习第2自然段。)
(1)出示银杏树的图片。观察银杏树的特点和树叶的形状,并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用“____”勾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2)出示句子: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扇子。
①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把什么比作什么?(比喻。把银杏树的叶子比作小扇子。)
②小组讨论:这句话中的“一片片”和“一把把”能换成“一片”和“一把”吗?为什么?(不能换。因为“一片片”和“一把把”是表示许多片和许多把的意思,而“一片”和“一把”是表示数量“1”的意思。)
③“一片片”和“一把把”这样的词语,表示事物很多,很丰富,像这样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几个吗?(一块块,一棵棵,一条条……)
(3)朗读第2自然段。
(4)小结:银杏树除了叫公孙树外,又称白果树、鸭脚树,它是世界上十分珍贵的树种之一,是古代银杏类植物在地球上存活的唯一品种,因此,植物学家把它看作是植物界的“活化石”。
设计意图:低段学生阅读量少,语言表达能力较弱,通过词语的对比分析,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和技巧性,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2.了解大熊猫。(学习第3自然段。)
(1)出示大熊猫图片。指名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你对大熊猫有哪些了解?指名交流。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熟悉、灭绝“的意思,并用“熟悉、灭绝”各说一句话。
(3)你知道哪些动物在地球上已经灭绝了?(指名交流。)
(4)朗读第3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出喜爱、惊讶的语气。)
(5)小结:据考证,大熊猫古代的名称有貘、白豹、虞等,目前,该动物种群的许多品种已经灭绝,只有大熊猫活了下来,所以我们把大熊猫称为“活化石”。
3.了解中华鲟。(学习第4自然段。)
(1)出示中华鲟图片。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用“﹏﹏”勾画出描写中华鲟外形特点的句子。
(2)指名交流。
(3)出示句子:“它身上披着大片的硬鳞,核桃大的眼睛亮晶晶的,一张大嘴又尖又长,样子怪怪的。”(学生朗读。)
(4)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缺乏、稀有”的意思。
(5)朗读第4自然段。
(6)归纳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都是“活化石”,它们对研究历史生物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们呢?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低段学生的生活阅历较少,生活经验不足,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并学会应用词语,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五、指导写字,发现规律
1.出示生字。指名学生认读、齐读。
2.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3.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化、代、孙、植”属于左右结构,书写时要写得左窄右宽。(引导学生发现“化、代”的部首都是单立人,写好单立人的关键是:撇不能太弯,竖一定要垂直。)
(2)“灭、克”属于上下结构,它们第一笔都是横,书写时横不能太长。
(3)“史、灭”中的竖撇,书写时一定要先竖后撇。
(4)“历”属于半包围结构。
4.学生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选出好的作品在全班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要指导学生写好生字,就要让学生学会观察汉字的结构,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能力,并在观察的基础上随堂练习写字,在感受汉字形体美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交流互动。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还有哪些活化石呢?请同学们分小组互相交流。(教师出示鹦鹉螺、秦岭冷杉、铠甲虾、亲帽贝、禾雀花、银杉、三眼楔齿蜥、红豆杉、伊犁河裸腹鲟、白鳍豚、珙桐、龙虾花、鸭嘴兽等活化石的图片,学生交流互动。)
2.归纳小结。如今,像这样的古生物活化石在地球上已经越来越少了,我们要爱惜和保护珍稀动植物,这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尽的义务。(板书:保护珍稀动植物。)
3.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并组词。(2)完成课后的读读写写。(3)读一本介绍活化石的书籍。
设计意图:本环节既是对文本学习的总结和提升,又是开发课课资源的过程,凸显了语文教学的开放性。课外作业是课文学习的拓展延伸,也是检查课堂教学效果的方式之一。
责任编辑:王天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