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昭安
对话式对联是对联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其主要特征,是以模拟人物对话的形式抒情言志,讽刺批判等,多寓庄于谐,可谓俗中见雅,大俗大雅。
晚清年间云南某地村口社庙曾贴一春联,读之让人玩味:
咦,哪里放炮?
哦,他们过年!
这副对联形式较为特别,上、下联像两个人在说话,一问一答,讲“过年”的事儿。过年本来是全民的节日,是不分高低贵贱的。可是从这副对联里,我们隐约感到当事人(无疑是生活在社会下层的贫苦大众)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他们被剥夺了真正过年的权利,只能听一听别人过年的炮声而已。
抗日战争时期的陪都重庆,有一土地庙门前贴了一副对话式对联,语义更明朗:
夫人莫擦摩登红,谨防特务吊膀子;
老爷快留八字胡,免得保长抓壮丁。
此联以土地爷和土地娘娘相劝的口气,嘲讽当时世道。联中的“吊膀子”指调戏妇女,以此指代国民党特务的胡作非为。
杭州西湖岳王庙秦桧夫妇跪像前楹联云:
咳!仆本丧心,有贤妻何若至此?
啐!妾虽长舌,非老贼不到如今。
联语没有过多地描写一对奸臣的罪恶行径,仅仅撷取了二人互相埋怨的对话,活画出秦桧夫妇的丑恶嘴脸,把他们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令人拍手称快。这样的描写比起正面的斥责和批判要解气得多。
以上三例,主旨讽刺、批判。但对话式对联并非只用于此。
南岳衡山祝融峰旁有家旅社,不知哪位文人写了副对联:
来吧,来吧,都道是此间乐;
轻点,轻点,莫惊了天上人。
此联仿游客对话口吻,既点出旅社地理位置之高,又招徕顾客生意,还暗示请旅客们注意安静,莫打扰他人,真是一石三鸟,含蕴丰富,耐人品味。
某乡村有一老汉,招婿养老。喜期临近,求人写副婚联。那人嘉其喜事就办,移风易俗,欣然撰对话式对联两副,以表祝贺。贴于新房门前的一副,拟小两口语意绵绵:
莫说女比男好,男比女好,男女同心才算好;
无论我到你家,你到我家,你我相爱即成家。
贴于老人房门前的一副,拟老两口心满意足的语气:
他人嫁女,奈何掌上明珠也随他人去;
我家招婿,虽系堂前半子却到我家来。
有副描写农民工的短联读来亦觉有味:
我回工地强多了;
你在家乡还好吗?
联语以夫妻对话的形式,写出了社会对农民工的关怀和丈夫对妻子的牵挂与问候。简洁、明快、传神。
(编辑 常朔)
?我原字更妙者!然错字为我增色、亦我师也”!
(编辑 常朔)
=MsoNormal>(编辑 花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