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
编者按:当前,无论是社会经济生活现实的发展,还是经济理论自身的发展,都对现有的经济理论提出了新的课题,经济理论和经济学的发展走到了一个必须有根本性突破的阶段。经济学的发展,不仅需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也需要吸收其他经济理论的合理成分;不仅需要从现实经济生活中吸收营养,也需要吸收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经济学发展也要遵循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在“首都经济学家论坛第12次学术讨论会”上,北京师范大学白暴力教授就如何发展中国经济学作了开幕致辞。本期以访谈形式加以整理刊发,以飨读者。
记者:白教授,您在“首都经济学家论坛第12次学术讨论会”的开幕致辞中指出,经济思想的发展有两条道路,能为我们具体地谈谈吗?
白暴力:好的!经济思想的发展有两条道路。一条道路是经济学的内在逻辑。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它内在的逻辑,包括经济学,这个内在逻辑的演化,会使得学科本身有所发展。例如价值理论,价值理论内在逻辑的发展,使它发展出了各种各样的内在学说,乃至发展出了各种各样的价值学说和价值解释。再例如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内在逻辑,从逻辑角度本身发展出了投入产出表,在投入产出表基础上发展出了投入产出经济学,对于各个国家经济的调控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还有一条道路是现实的需要和现实的营养。现实的发展对经济学的发展提出了很多新的问题,同时也为经济学的发展注入了营养。它是经济学发展的外部动力和外部条件。例如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当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的时候产生了很多在原来的框架里解释不了的问题,同时也为经济学的发展提供很多现实资料,产生了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再例如凯恩斯主义:凯恩斯经济学的产生也是因为在现实中出现了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无法解决的经济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凯恩斯提出了新的理论。
经济学的发展,两条道路可以并行、可以不交汇,但是一旦两条道路交汇,那么经济学就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我国经济学的发展正处于两条道路的交汇点,一方面,几十年来,国内学者就经济学的理论探讨和体系构建取得了重大成就;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发展实践也为经济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养分和要求。在此背景下,我们要有制度自信、思想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我们要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指导下,在开放的视野中不断发展经济学。
记者:您提到了我们要有理论自信,能请您具体谈谈我国经济学的发展应该坚持什么样的理论路线吗?
白暴力:好的!经济学的发展一定要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不断吸收新的养分,不断发展。经济学首先要继承马克思的经济理论。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对社会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有着深刻的分析,是科学的理论体系。经济学同时也要继承其他学派经济理论的合理成分,包括西方经济学的合理部分。
首先,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马克思用了毕生精力写作了伟大科学巨著《资本论》等一系列经济学著作,建立了科学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强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当时,恩格斯就称赞马克思为“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在千年交替的2000年,马克思又被西方多家媒体评选为“千年风云人物”或“千年思想家”之首。在马克思经济理论基础上,许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马克思经济理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不仅对资本主义经济给予了科学的、深刻的分析,而且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南。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不仅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不仅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具有指导意义,而且,相对于西方经济理论,更加能够充分地说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及其矛盾。
例如,关于当前西方经济学中的“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这一难题。以凯恩斯主义为核心的西方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在纯粹的市场经济中,必然会出现“总有效需求不足”,并由此导致“经济衰退”。这些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其合理性的。但是,对于“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西方宏观经济理论不是从社会制度层面说明,而是从人类心理角度来说明的。这就使得西方宏观经济理论中所指出的“有效需求不足”现象,缺乏有力的微观行为解释。这就是当前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理论困难:宏观经济理论缺乏微观基础。现代西方经济理论界正在力图解决这个问题。
然而,在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础上,这个问题会得到很好的解决。马克思经济理论准确地解释了“总有效需求不足”的“微观经济基础”。马克思经济理论指出,“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雇用工人没有生产资料,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雇用工人的收入被约束在劳动力商品价值的水平及其以下;劳动力价值与雇用工人创造的价值之间存在着一个缺口,这个缺口的积累必将导致有效需求不足,进而导致经济危机和经济衰退。{1}对于当前世界正在经历的金融—经济危机,普遍认为是由美国的次贷危机直接引起的。不少西方学者认为次贷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缺乏金融监管和合理的金融秩序。其实,次贷危机的原因还是在于以房屋为代表的产品卖不出去,在于有效需求不足。其根源仍然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在这个制度下,工资被约束在劳动力价值的水平及其以下,工人即使贷款买了房,也无力偿还贷款。这样一来,厂商资金链断裂,由此引发了次贷危机。{2}这正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解释。
其次,兼容并蓄,吸收其他经济理论的合理成分。经济学发展,不仅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而且要兼容并蓄,吸收其他经济理论的合理成分,包括西方经济理论的合理成分。西方经济理论,有其庸俗的本质,同时,也有对市场经济描述和研究的合理成分。这些合理成分也是经济学发展所需要吸收的。但是,对其合理成分的吸收,要建立在用马克思经济理论改造的基础之上。
西方微观经济理论中关于生产要素价格决定和收入分配理论——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就是西方经济学庸俗本质的代表性理论。从科学的角度看,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基本是一个虚构的理论,是用来粉饰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这个理论,一方面,具有不可解决的内在逻辑缺陷:资本的度量与新古典生产函数的存在性问题、成本函数的成立性问题和“没有剩余”的一般条件与最大利润二阶条件存在性问题;另一方面,具有不可克服的外在理论困难:解释要素“贡献”的困难、解释“贡献”归属的困难和解释无所有权要素“贡献”归属的困难。因此,边际生产力理论,难以自圆其说,在科学上不能成立。{3}像这样的庸俗理论内容,在经济学发展中,不仅不能吸收,而且应该坚决地予以摒弃。
西方微观经济理论中关于产品市场的理论,就阐明市场运行来说,有许多合理的内容。例如,在分析市场供求对市场价格变化的作用时,利用“弹性”概念对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特性的描述,说明:市场需求曲线弹性和市场供给弹性的不同组合,会导致市场价格的发散和收敛,对于不同产品的市场要采取相应的微观经济政策。这些理论内容对于我们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都具有重要作用。{4}
但是,西方微观经济理论中关于产品市场的理论,本身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首先,作为需求分析基础的效用理论,没有解决对效用的度量问题;其次,作为供给分析基础的生产函数,没有解决资本的度量和以资本作为自变量的新古典生产函数的存在性问题,这两个的理论缺陷使得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推导缺乏坚实的科学基础,而需求与供给是西方微观经济理论的两个根本性理论基础,因此,这两个的理论缺陷使得西方微观经济理论中的市场价格理论这个庞然大物成为一个泥足巨人。然而,这两个问题都可以在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得到解决。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可以建立变量劳动价值理论,并由此推导出供给曲线,从社会效用劳动均衡推导出需求曲线,这就为市场价格理论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5}
由此可见,经济学的发展要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不仅要吸收西方经济学的合理成分,更要坚持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本原理。
记者:您刚才也提到了,现实的需要和营养是经济学发展的外部动力和外部条件,这是否要求经济学的发展应该立足现实,与时俱进?
白暴力:是的。一位伟大的哲人曾经说过: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经济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经济现实,是现实经济的理论总结。然而,现实经济生活是不断发展、不断变换的,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中日益丰富。日益丰富的现实经济中所出现新经济现象,为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养分。经济学只有充分地从现实经济生活中吸收养分,才能不断完善,向前发展。
对于我们中国的经济学者,最重要的现实经济生活的发展,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这也是当今世界经济的最重要发展之一。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但是,并没有为我们提供现成的具体方案和解答。有人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建设是在西方经济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没有新的经济现象,不需要由此来发展经济理论。这是一种误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借鉴了西方经济理论中的一些合理成分,但是,西方经济理论决不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活生生的现实养分。在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吸收这些养分,推动经济理论的发展,是时代提出的重大经济理论课题。如果不吸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的现实经济生活的养分,中国的经济理论是无法发展的。
当前世界经济也有许多新的发展,这些发展也为经济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鲜的养分,经济理论应该吸收这些新的养分,充实和发展自身。关于市场和经济调节机制发展是一个典型的实例。
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机制完全可以自动调整社会经济,主张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自动调节的作用,这也成为20世纪30年代前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主导思想。然而,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所引发的大萧条,给西方经济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认为市场机制不可能自动地完善调整社会经济,主张国家干预和政府调节。这又被称为“看得见的手”。凯恩斯理论推动了西方经济理论的发展。因此,目前,关于市场和经济调节机制的理论认为有两只手:一只手是市场经济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另一只手是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
然而,时至今日,现实经济生活又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新的现象:“人造市场”。“人造市场”既不是传统的“自然市场”,也不是传统的“政府干预”,它是人工制造的市场,它的运行规则不是自发的,而是人为的。我们可以将其称为“人造的手”。最典型的“人造市场”就是现在的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上的金融产品,特别是金融衍生产品,是由金融工程设计和制造出来的,其运行规则是由金融工程设计的,是人为的。相应地,与金融市场及其产品设计相关的学科也称为“金融工程”。工程不同于科学,科学是发现和研究事物本身存在的规律,工程则是依据科学所发现的规律设计和制造出符合人们需要的产品。对于当前西方的金融市场,金融财团是主导者,金融产品的设计必然符合金融财团的需要和目的。正是这种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的设计,加剧了金融市场从发展到繁荣—再到泡沫高涨—最后泡沫破裂所引发金融危机,进而引起全球经济动荡。这一系列过程都对世界经济运行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这种以金融市场为代表的“人造市场”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为经济学提供了新的研究内容,为经济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养分。如果我们仍然将经济理论的讨论限制在“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之间,那么,我们将不能够对现实的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给予深入和客观的分析。
总之,经济学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些新事物的出现,吸收现实经济所提供的养分,丰富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实现自身的发展。
记者:经济理论都是有自然科学基础的,近百年来,自然科学的发展突飞猛进,经济学的发展是否也应该随着相应的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发展?您能否从这一角度谈谈您的理解?
白暴力:正如你所说,经济理论,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还是西方经济学经济理论,都有其自然科学基础,都是建立在一定的自然科学理论及其方法基础之上的。近百年来,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经济学的发展也应该随着相应的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西方主流经济理论的自然科学基础是物理学中的力学,主要是牛顿力学即经典力学(或称古典力学)。西方经济理论形成初期,在物理学界,正是牛顿力学兴盛时期。西方主流经济学使用了经典力学的基本范畴和方法作为自己的基本工具范畴和方法,并将这种状况保持至今。例如,西方主流经济理论的基本工具范畴有弹性、均衡、均衡的变化以及均衡的稳定等等。这些基本工具范畴都是从物理学中的经典力学引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