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公在人间

2015-01-19 01:07铁竹伟
党史博览 2014年11期
关键词:廖承志华侨日本

廖承志(1908—1983),曾用名何柳华,祖籍是惠州市仲恺区陈江街道幸福村,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他出身国民党元老名门,却在革命低潮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曾多次被捕入狱,却每次都奇迹般生还;他曾因“海外关系”被批判,却凭这份关系在外交战线上独树一帜。童年时被叫作“肥仔”,到了晚年被尊为“廖公”。

有幸获写《廖承志传》

1982年初春,为写《陈毅传》,我有幸采访过廖公。

廖公乡音浓浓,慈眉善目,谈及“文革”中陈毅的事,他总是侃侃而谈,往往讲完一件事,仍言犹未尽;可瞥一眼桌上吱吱转动的录音机,他顽童般眨眨眼,撇撇嘴,接着蹦出一句话:“哎,三中全会不是开过了嘛,宜粗不宜细嘛!”

一连讲过三次,我忍不住问道:“廖公,是不是录音机开着不好?”

“对对对!”廖公眉开眼笑地连声应着,“你把录音机关掉,我再给你们多讲点。”

那熠熠闪光的得意眼神,毫不掩饰的迫切口吻,完全没有大首长的矜持,只有真真实实的开心。我们都毫无拘束地笑了。关掉录音机,廖公果然又动情地说了许多。

不久,我的朋友——廖公的一个儿媳妇告知,我访问后那天中午,廖公在饭桌上感慨道:其实我知道的事还多呢,今天给他们讲的,仅仅是沧海一粟,九牛一毛……

廖公介绍的珍贵史料,化作了《陈毅传》中的生动情节,廖公独特的人格魅力,时时萦绕在我心头。我常常幻想,如果能写廖公,更近地看他,岂非幸事?

八年后,我果然梦想成真!1990年的一天,国务院侨办主任廖晖从北京给我打了个电话,他说:中央批准国务院侨办写《廖承志传》,陈毅元帅的儿子陈小鲁向我推荐说,写他父亲的那么多本书,南京军区作家铁竹伟写得最像。所以,我们想请你写《廖承志传》!我异常兴奋,没任何犹豫,一口答应!

我是部队作家,我崇尚自古以来有脊梁的中国人,崇敬老一辈革命家的大胸怀大志向。从1980年开始,我读史书看档案四处采访,已经奋斗了10年,用我的笔,写过陈毅元帅大雪压青松的坚毅、坦荡,写过周恩来总理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如果再把廖承志才华横溢、幽默乐观、可亲可敬的特殊魅力真实再现,那么我此生便没有虚度了!

不过,当年的冰心老人,曾对我说出一个完全不同的看法。那是我第二次到她家中采访,当91岁的冰心老人,面带微笑,神情专注地听完我说明来意后,她稍微停顿,开口便是一句很尖锐的话:“你能不能不写《廖承志传》?”

真是太意外了,我只傻傻地“嗯?”了一声。老人的声音陡然又变回柔和,不紧不慢地说:对了,你是记者,不能不写吧!按我想,你那么年轻,肯定没和廖公共过事。写你不熟悉的人,没经历的事,如何能写得真实生动?

当然,一定还是出于对记者工作的支持,冰心老人侃侃而谈,回忆了她随廖公一起参加世界和平会议、去日本进行访问,以民间往来促官方建交等生动情节。

冰心老人提醒得太及时了,对于熟悉一点近现代史,但压根儿不熟悉华侨工作的我,要写好《廖承志传》,只能继续迎难而上,以勤补拙,查阅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档案,用最扎实的采访,尽可能把熟悉廖公的国内外的知情人都采访到,以求达到比较准确和生动,写出廖公可歌可泣、不平坦更不平凡的一生。

之后的七年中,除了在北京、广州、上海、深圳采访外,我还采访了王震、方毅、谷牧、余秋里、孙平化、诸桦等廖公的战友或部下;专程跟着以孙平化为团长的中国友好代表团去日本,半个月中采访了西园寺公一先生、古井喜实先生等43位熟悉廖承志的日本著名人士;三次去香港、一次去澳门,采访了霍英东、何贤、马万祺、徐四民、廖一原、陈志昆、邓广殷等海内外上百位华侨、华人和外国友人;利用召开全国政协会的机会,10天采访了38位港澳台及海外华侨委员,凡是能找到的廖公的同事、战友、子女、亲戚、秘书及警卫员等,我都一一登门采访。

廖公的形象渐渐在我心中立体化了!

乐观、幽默,笑对人生

廖公一生,会五种外语,走遍世界各地,阅历可谓丰富多彩,朋友可谓成千上万,但论起当官,他真算是简单天真到有点“呆”!当然,也是时势造英雄,像他这样“呆”的人,在开国领导人中,大有人在,只是相比之下,廖公更有他特殊的地方。

廖承志是国民党元老廖仲恺的儿子,在国民党中,他曾是三大公子之一。不过,他的身上没有一丁点儿公子哥的影子。1925年,他17岁,父亲被国民党右派刺杀,他撕掉了国民党党员证,在日本读了大量马克思和列宁的原著,最终选择了共产主义道路。1928年春,他由关泽恩等人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被组织派往德国,担任德国国际海员工会执行委员。

1933年,中央派刚出狱的廖承志前往红四方面军。因为地下交通被破坏,中央让他从上海带去了对张国焘的批评文件。他虽不知道文件内容,但仍被张国焘视为异己。

1934年12月,由于反对张国焘的某些错误做法,提出过一些不同意见,廖承志被张国焘以“国民党侦探”的莫须有罪名,撤销了秘书长职务。张国焘在大会上公开宣布廖承志是“反革命”,永远开除党籍。廖承志还被送到政治保卫局看押起来。从此,他就失去了人身自由。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开始了艰难曲折的长征。

廖承志是戴枷长征的,白天打开脚镣,戴上手铐行军;晚上戴上脚镣,解开手铐,听收抄译短波消息,刻蜡版,书写材料,设计宣传标语,画领袖画像。他不仅画速写画,还要在蜡版上进行“木刻”,然后油印制作成宣传画、连环画,发到部队进行展出或传阅……最让人无法忍受的是,开除廖承志党籍的文件,也让他自己刻出来!

张国焘之所以没杀廖承志,除了他的家世之外,除了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的压力之外,顶实际、顶重要的还是他会刻蜡版,会五种外语,能在前堵后追的长征途中,从天上抓到别人看不见听不懂的外国电波,是部队的千里眼、顺风耳,凭此他才得以保住了生命!所以,廖承志在恢复自由之后,把装着钢板、铁笔、蜡纸的布口袋端放在桌上,自己退后三步,双手抱拳,恭恭敬敬,给布口袋作了三个揖。endprint

廖承志一生75年中,坐了七次半牢:两次在日本,一次在德国,一次在荷兰,两次坐国民党的牢,一次坐张国焘的牢,他把在“文化大革命”中的软禁戏称为半次。按坐牢时间算起来,平均七天,他有一天被囚禁,不自由!本是多么坎坷,多么痛苦,多么悲惨的人生啊!可是所有认识他的人,甚至很熟悉的朋友,都没见他愁眉不展,牢骚满腹。直到生命尽头,人们记住的永远是他幽默乐观的谈吐,豪放开怀的朗朗笑声!为什么?当然是因为他有为人民打天下,建立新中国的理想和信念!还有他宽阔的胸襟和幽默乐观的性格!这可能与他曾经做海员工作,与生性乐观的海员们朝夕相处,在大海上劈波斩浪的生活经历有一定关系。

1942年5月30日,廖承志因叛徒出卖,被国民党抓住关进监狱近四年,一直到1946年1月22日才回到红岩村。在这所监狱里,分别单独关着三名共产党人:廖承志、张文彬、涂振农。一个善良的曾给他们三名共产党人之间传递过字条的看守姚宝珊决定投奔延安,并帮三人带出了他们自己给组织的信。

廖承志的是一封给周恩来的短信和一些漫画。

这些漫画中,有几张是自己的吃住写实:疯狂的蚊子围攻肥仔;他瞪大眼睛从饭里挑石子、蟑螂;肥仔坐马桶也逃不过蚊子叮咬;小木盆前肥仔站着用毛巾擦澡。有几张是廖承志打开想象的翅膀,化腐朽为神奇的生活趣闻:肥仔陶醉于自己的歌声中,一对黑鼠惊讶地指着他。是称赞?是震惊?还是无奈?皆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对身着新婚礼服、含情脉脉的小老鼠从他被子上兴冲冲走过,肥仔美滋滋地为它们唱起了《结婚进行曲》。后来,侄儿邓广殷好奇地问他:这么爱热闹的人被单独关四年,怎么熬过来的?廖承志笑着说:我爱交朋友,而且会交朋友啊,连人人讨厌的老鼠索性都能交成朋友。长年见不到人苦闷得很,用剩饭引来老鼠、蚂蚁、大蜘蛛,我看它们吃,看它们玩,用我丰富的想象力,走进它们的世界,编织出一个个美妙动人的故事,让我好开心忘掉凄苦孤独,始终保持欢乐的心境。

重病且骨瘦如柴的张文彬,天天唱国际歌,托可靠看守转来的信是“坚持到底”。而涂振农的则是长篇大论《我不能叛变的八大理由》。

当年负责南方地下党工作的方方说过:三个人给组织的信,姚宝珊确实都送到了。当时我读完信,便产生了一个强烈的念头,我断定结局一定是这样:廖承志没事,张文彬牺牲,涂振农叛变。因为同在一所监狱里,同受一种精神折磨,廖承志能苦中找乐,丑中找美,精神能熬;张文彬身体不好,总想牺牲,精神太苦太累,难以持久;涂振农再三表白,再三强调不能叛变的八条理由,可见他内心动摇,脑子里有一千条、一万条想叛变的念头!

历史也确实如此!

平时与同志们相处,廖承志说说笑笑,总没个官样。他做的一些事,常逗得人发笑,也令一些人看不惯。

1948年7月1日,新华社有两对青年男女要结婚。时任社长的廖承志画了两幅漫画,分别送给两对夫妇。每幅画都是一男一女,胖瘦不一,题词都用了当时的土改术语。

一幅写的是“抽肥补瘦”,因为当时男胖女瘦;一幅写的是“土地还家”,因为男女早年认识,分别多年,是一块儿参加土改后才又重逢的。

四个月后,又一对青年男女廖盖隆和李蓬茵结婚。廖承志赠送的漫画是:新婚夫妇的身子扭在一起,分不出你我,下面四只脚穿着同样的军鞋,上面是两个兴奋欢快的头像,神形酷似,夸张而又逼真。标题竟是《油条》。年轻人喜欢得连连叫好,争着抢着贴在新房炕头最显眼处,而且像吃错药似的,只要瞟一眼,就忍俊不禁,嘻嘻哈哈笑个不停。廖承志也和大家一块儿笑,还不停地说:“哎、哎、哎,不要急嘛,我的漫画多得很,你们谁找好爱人,我就给谁画,不敢保证形似,但一定神似!”

但是,在民主生活会上,有同志很严肃地向廖承志提过意见:廖公太爱开玩笑了,总是打打闹闹,不像个领导的样子,希望注意改正。

廖承志没有针对这条意见表态,但在总结会上他这样说过,而且也是十分认真的口吻:“我这个人呀,到死那一天,也要讲一个笑话,再自己跳到棺材里去。”看来他是“固执己见”,丝毫没有改正之意。

当官非官,最懂人心

新中国成立后,廖公身兼十几个职务,但十指弹琴,他都干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

在华侨和华人的眼里,他最知侨心,是最亲的娘家人

廖承志似乎只会讲真话,从不会看政治气候说话!就是在最讲出身成分的年代,他也总是讲他的海外亲戚最多,美国飞虎队陈纳德的妻子陈香梅是自己的堂外甥女。为维护华侨的利益,该说什么话他就说什么话。他当然无法彻底改变当时对华侨的极左政策,但是华侨从廖公的话里总能看到希望!毕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层里,有懂华侨爱华侨,能替华侨说话的知心人。所以,不管国内政策如何,华侨都把他当成最知心的朋友。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就亲口说:侨务工作要恢复,要有庙,还要有菩萨。现在,菩萨我给你们请来了,他就是廖公!

日本朋友认为廖公是北京的脸面

在中日还没建交,中日两国政府还处于对立状态时,廖承志就如实地说:我是在大久保出生,又是吃日本女性的乳汁长大的。长大以后,我被贴上“亲日派”的标签,也许确实是命运的安排吧!

日本人对廖公的喜欢和称赞是溢于言表的!我刚到日本访问时,经常有廖公的八九十岁的老朋友说:我的日本话讲得没有廖公好!我开始认为这只是一种过誉,外国人讲日本话,怎么也不可能超过日本人啊!后来,我采访了在中国有西公美誉的西园寺公一先生,他说的话让我耳目一新!他说廖承志的日语发音完美无瑕,语汇格外丰富,腔调又是连地道的东京人都自愧不如的江户口音。这相当于中国人会讲普通话,而且是地道的北京口音的普通话。

到东京,廖承志常去找自己的老同学,看望老朋友。他特别爱吃日本的酱汤、面条和生鱼片,尤其是街边摊,他常偷着溜出去过嘴瘾,他不会顾及面子而放弃任何一种美食。他对日本朋友说:你们到北京,有什么困难,找不到地方解决,就来找我!对如此哥儿们的领导,对真心待自己的人,日本朋友都很爱他,有困难也都愿意找他帮忙,并认为廖公是北京的脸面。endprint

对部下像朋友、慈父

廖公是当年最年轻的中央委员之一,可他从不关心自己的级别,也从没向周恩来等上级领导问过:干十几个副部级工作,难道不能叠加成正部?更不在意自己级别应该得到的待遇!

他从不知道要拉帮结派,培养自己的亲信,自己的粉丝!他眼里只有人才,只有工作需要。他对看中的每一位懂日语的同志,提出来的唯一要求是:干到底!1957年,日语翻译林丽韫跟随廖公出访日本。林丽韫是旅日台胞,廖公叫她入乡随俗,回家给去世的母亲上炷香,祝老人家冥福,工作他另请华侨总会的人帮助。林就回家一小时,但共产党敬老通情,极富人情味的美谈,深深留在了日本广大华侨的心里。

针对一直从事港澳工作,熟悉港澳同胞的诸桦,在审查完后却被乱点将让去搞工业,廖公出一“损招”:装病。对专门收听日本广播的日本姑娘,要求不许解散,无论用什么办法,保留住!

对母亲无比孝敬

廖承志是一位生性豪放、多才多艺的人。他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日语、英语,同时也懂得法、德、俄等多国语言。他既能登台演出节目,放声纵情歌唱,同时也能绘画赋诗写文章。小时候在母亲的熏陶之下,廖承志的绘画能力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他最擅长人物速写画像,并且大都是在现场作画,趁对方稍不留意,匆匆几笔,即一挥而就。廖公如此乐观,心底却有最柔软无法承受的地方!他有致命的“死角”。

1934年与廖承志一起坐牢的红军战士吴瑞林,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51年,已经是志愿军第四十二军军长的他,在北京饭店偶然与廖承志重逢。吴瑞林激动地回忆起往事,感慨当年被关若不是廖公开导,他不知能不能坚持下去……他一心想去王大人胡同去看看何香凝老太太,感谢她生了一个有才有德、勇敢坚毅的好儿子。

廖承志快人快语:“你去我家,欢迎。只是我们订一个君子协定,见了我的母亲,不要提起我们两个坐牢的事。”

“为什么不提?难道这么多年来,你从来没有向家人说过?”吴瑞林深感意外。

廖承志平静地说:“我不想叫老人伤感,从来没说过。过去的事就过去了,何必还挂在嘴上,让亲人陪着心烦呢!”

吴瑞林佩服地点点头:为廖公的孝心,为廖公的豁达!

吴瑞林清楚记得,长征途中,廖承志走一路画一路,看到什么就画什么。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尤其是那些感人至深的人和事,都逃不过他的眼睛,震撼着他的心灵。长征中有一幕“母子别离”的悲惨景象,曾使廖承志极为感动,情绪也十分激动,本想画上一幅速写画,却始终难以落笔,好多年都没有画出来。这不是由于他江郎才尽,而是因为那一幕太悲惨了:

有一位女军医,过了噶曲河的第三天,她分娩了。当时,大家纷纷向这位母亲献出各种礼物,尿布啦,食品啦,等等。大家还从卫生部弄来一副担架,抬这位母亲和她的小宝宝。但是在第二天夜里,这位母亲啊……她最后考虑的不是孩子的未来,而是周围一个个战友的艰难处境,于是便作出了“残酷”的决定,偷偷地把心爱的小宝宝投进水塘里……

女红军战士为救大家,将自己的孩子扔下水的苦难事,廖承志一直瞒着母亲!在红四方面军,他蹲监狱戴枷长征之事,他也从没跟母亲诉过苦。早在延安时,廖承志就曾想动手为此作一幅画,但画了20年,总是画不成。一触到“掷孩子”那一笔,他的手就颤抖起来,眼泪也把视线挡住了。看来,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廖承志的人生字典里,找不到“诉苦”“发牢骚”这两个词!

被软禁,说是帮周总理,工作太忙,搬到西花厅去住。母亲跟在身后叮嘱:肥仔,不要吃肥肉啊!因为他总说:世界上最好吃的肉,就是透明的肉!开10多天会,他的体重曾增加了八斤!被抄家,他对母亲说:是单位帮忙打老鼠。

粉碎“四人帮”之后,廖公成为拨乱反正的生力军,积极奔走,为潘汉年等人平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又当上了改革开放大潮的“尖兵”。为了促进祖国统一,廖公《致蒋经国信》由香港报纸全文发表,送进台湾1200多份!中日建交,设经济特区,建兆龙饭店、建国饭店、白天鹅宾馆……太多的故事都与廖公有关,我无法一一述说。廖公的人生太精彩!

1998年,由邓小平题写书名的《廖承志传》由人民出版社出版,1999年又由香港三联出版社出版。1999年,美国纽约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授予此书“传记文学成就奖”。1999年夏,该中心特邀我去美国领奖、售书,并与200多位华侨、侨领见面,还受到“铁笔生辉、典范流芳”的高度评价。我亲身感受到了在美华侨对廖公的崇敬和爱戴,我也从心中感谢廖公的无限魅力。

2008年廖公100周年诞辰时,《廖承志传》再版,廖晖曾说:一个字不改。十年证明此书属实。

当然,我心里最明白,当国家政策最“左”时,作为共产党人最人性、最温柔一面代表的廖公,便愈显品格的高尚,魅力的无限!endprint

猜你喜欢
廖承志华侨日本
我的华侨老师
日本元旦是新年
华侨华人贺祖国70华诞: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黄金时代》日本版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长征中廖承志给人画像“混饭吃”
长征中廖承志给人画像“混饭吃”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廖承志的自我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