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安康

2015-01-19 17:56秦延安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14年12期
关键词:金州安康市安康

秦延安

出西安南行,车沿着西康高速一头扎进了秦岭的肠胃。路两边就如展开的长轴画卷,山峦起伏、植被青葱、水声潺潺、鸟语花香,让人的视觉没有一丝疲劳。就在我还没过足瘾时,车已出山,一条碧绿的江水就像绿色的绸缎突然窜到眼前,这就是汉江!

汉江近了,安康自然不远了。车刚下高速,在两山相夹中的安康城就尽收眼底。自西向东的悠悠江水,将这片北靠秦岭、南依巴山的土地劈成南北两半。寸金寸土的狭小地域,使得两岸高楼林立的城市犹如两个提臀收腹的巨人,紧紧地贴着山壁,屹立在江岸,唯恐一不小心,就跌入急流滚滚的汉江。四条跨江大桥犹如巨龙,衔接两岸。桥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尽情演绎着城市的繁华。桥下是急流滚滚的汉江,虽然已是初秋时节,但那江水依然桀骜不驯地冲击着堤岸,不断向前,让人看不见首也看不见尾,全隐在山的后面。江面上,零星游弋的船只,抛下一个个孤寂的身影。从江边往上,是一座座依山而筑的高楼,摩肩接踵地遮掩了城市的喧闹。虽然地无一寸平,但安康因势利导,将山城的每一栋建筑都建的很有特色,让人不得不惊叹建设者们的伟大。

虽然位居陕西的最南边,但具有“秦头楚尾”之称的安康,却融会了北方的粗犷与南方的细腻,无论是地域山水还是人文风情,都粗中有细,柔中见刚。因月河川道出麸金得州名,所以古代安康又叫金州。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汉江洪水覆没金州城,随后城有多变,地域也是划来分去,直到1988年安康市正式确立。据说安康取名于“安宁康泰”之意,对于这座位居汉水中游饱受洪涝灾害的城池来说,平安健康就是人们最大的夙愿。汉江年年涨水,灾害每年都有,而跑水防汛更是占到政府每年工作的1/3。据州府县志记载,从明洪武元年(1368年)至1983年的615年间,仅安康汉水决堤淹城就达17次,其中毁灭性的11次。最近的一次破堤洪水发生在1983年8月,全市受灾人口达112万,死亡千余人。灾后,按照百年一遇的标准,安康市完成堤防建设4.3公里,护岸2.3公里。“十二五”以来,又完成东坝3.68公里堤防建设,为安康市区筑起了一道固若金汤的屏障。

昔日的梦魇已经随着时光的车轮灰飞烟灭,曾经猛如野兽的汉江,如今似乎也变得温柔了几许,在铜墙铁壁的大堤怀抱里,缓缓而前。滨江广场、亲水码头,有陕西千岛湖之称的瀛湖,还有每年一度的龙舟赛,都让安康做足了水文章,曾经谈水色变的安康人如今却与汉江相处得相得益彰。

有人说安康是穷山恶水,也有人说安康是世外桃源。百宝箱似的连绵群山不仅给予了安康400多种野生动物、3000多种植物,更让安康拥有了水质达一级的绵绵汉江水。这江水不仅滋润了安康人,更是沿江而下惠及多个省份。而随着南水北调中线调水的运行,这一江清水已经开始北上,进入首都的大水缸。穷乡僻壤的安康人怎么也没想到,因为一条江,将他们与伟大祖国的首都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而自豪之后更多的是责任,为了保护这一江清水,安康人忍痛割爱地关闭了经营几百年的黄姜产业,停产整顿了淘金淘沙业,凡是有污染的项目一律不允许上马,退耕还林发展林果业,让山更绿,水更清。

华灯初上,漫步滨江路,只见两岸灯火辉煌,一江流波碎影犹如天街似的热闹,微风摇曳,送来的是河的香。水清则鱼至,水利则民幸,水兴则国旺。虽然水上安康人依旧是临水而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在这里,我却分明看到了一个别样的安康,一个碧波荡漾、绿满山川、现代文明的新安康。

猜你喜欢
金州安康市安康
硒望安康
唠叨
金州大黑山文献录
我想摘下天上的星星
营造“搬迁后的幸福感”——安康市推行“党建+3”后续扶持服务模式
端午安康
THE PRECLOUS THING珍贵之物
金州勇士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江北小学活动掠影
黄金时代 金州勇士 GOLDEN STATE WARRI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