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源”到“生态园”

2015-01-19 17:48陈占武等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14年12期
关键词:黄河口生态旅游鸟类

陈占武等

黄河激流跌宕,穿山越涧,携泥裹沙,万里奔流,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黄河携带的泥沙在黄河口淤积延伸,形成世界上最年轻的陆地。这里的河口湿地景观奇特,具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发展生态旅游的巨大潜力。这里保护着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着大量的珍稀、濒危鸟类及适于它们生存的生态环境。“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在这里融汇叠加,黄河口地区成为两大战略的主战场、最前沿。此时,加强黄河口生态建设,发展生态旅游可谓是千载难逢。要把握好这次难得的机遇,在开发建设中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开发好生态旅游项目,打造黄河口精品生态旅游线路,让黄河口生态建设成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独特的生态资源

这里有国家级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是保护黄河口原始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的主体。保护区内有水生物641种,植物393种。这里,春季各种野花争鲜斗艳,五月槐花盛开,忽如一夜大雪来,秋季芦花飞舞似雪飘,冬季长河冰封玉堆砌。秋冬季节,众多候鸟和旅鸟来此栖息,天鹅及各种鹤类、鹳类、鸥类、鹭鸟、野鸭成群结队,或翱翔蓝天,或栖息水面。黄河三角洲以她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资源,形成了良好的野生动植物景观。

这里的黄河三角洲湿地总面积约4500平方公里,其中泥质滩涂面积达1150平方公里,地势十分平坦;另有沼泽地、河床漫滩地、河间洼地泛滥地及河流、沟渠、水库、坑塘等。 自然植被有天然柳林等落叶阔叶林,柽柳等盐生灌丛,白茅草甸,以及最具河口景象的红地毯——翅碱蓬草甸。

这里的野生动物中鸟类有269种,其中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有丹顶鹤、白头鹤、白鹳等7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的有大天鹅、灰鹤、白枕鹤等34种;有40种是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的鸟类,152种是《中日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的协定》中的鸟类,51种是《中澳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的协定》中的鸟类。这里也是丹顶鹤在我国越冬的最北界和世界稀有鸟类黑嘴鸥的重要繁殖地。

这里有世界上增长最快的陆地,沧海化桑田的自然规律在这里得到生动体现,其新生天然湿地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是极为珍贵的自然界的原始参照。地区内植物资源丰富,具有鲜明的自然性特征,共有各类植物近400种,属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野大豆在保护区中分布较广。区内林草错落分布,有全国面积最大的人工刺槐林,天然芦苇荡、杂草地、柳林、柽柳灌木林等均有大面积分布。

这里的黄河口湿地生态旅游区已形成沼泽地生态区、海滩湿地观光区、槐林生态接待区、芦苇湿地观鸟区、新国土观光区等五大功能区,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既有沧海桑田的神奇与壮阔,又有黄龙入海的壮观和长河落日的静美,是人们休闲、度假、观光科普的最佳场所。

除此之外,这里还是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中心区。以垦区“小延安”为依托,兴建了渤海垦区革命纪念馆,垦区抗日纪念碑等,着力打造红色旅游项目,还有黄金海岸、海上钻井、大桥飞跨等人文景观,形成了黄河口地区区位良好、交通便利、环境优越,具有一定旅游开发基础,生态旅游开发前景良好的新局面。

保护和利用同步

国务院1992年批准建立了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的是保护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总面积1530平方公里,是我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也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的“中转站”、越冬地和栖息地。区内景色秀丽,气候宜人,有白天鹅、丹顶鹤等280多种鸟类,被誉为珍禽的乐园;野生植物,柽柳、天然芦苇荡成为一大独特的景观。从整体上讲,旅游资源广布整个保护区,且分布比较集中,类型多种多样,旅游资源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与美誉度较高,且彼此连接有序,有望形成系列性的生态旅游产品。

垦利县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其是黄河入海的地方,河口湿地生态资源几乎都在垦利县辖区内。现在垦利县城又被纳入东营中心城市的北城区,自然就成了东营打造“湿地之城”的生态区。因此,垦利应充分利用所拥有的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促进黄河口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

垦利黄河人紧紧抓住“黄蓝”两大战略开发的有利时机,以黄河沿岸堤坝为主线,全长约为10公里,建立了面积近2.4平方公里的黄河口文化园风景区。景区依托黄河义和险工,具有优越的水文条件和优美的自然风光。黄河口文化园风景区由“一带、六区”组成:“一带”,即以黄河堤岸风景为主的“龙之堤”景观带;“六区”是“龙之邸”度假村、“龙之睛”中心接待区、“龙之屿”水上休闲娱乐区、“龙之葩”生态农业观光采摘区、“龙之趣”体验综合活动区、“龙之魂”黄河文化殿。目前,“龙之堤”景观带已经建成“黄河龙主题公园”,有“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九曲十八弯”和“黄河入海流” 等景观区。景区石门内有双龙戏珠,两条黄龙相对迎候各路游客,左侧的一条龙只见龙头,龙身伸进黄河。另一条近400米长的卧龙昂首伸颈,栩栩如生,顺着黄河在这里的西南东北走势,在岸边蜿蜒迂回,时而腾空,形成园区内若干个龙身拱门;时而卧躺在树林之中,与游人亲密接触。龙在国人心目中早已占据特别重要的位置,我们是中华龙,是龙的传人。在中国,旧时的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皇帝所穿的衣服是“龙袍”,坐的椅子是“龙椅”。游客见了这条近一华里长的卧龙,恰似真龙降落在人间,活灵活现,使游客更增添了在黄河口文化园风景区游览的兴趣。

景区内有观河楼、鲤鱼跳龙门、银杏园、蒙古包,能让游客在黄河口体验塞北草原的风光景观。这里还有黄河久负盛名的红旗工程一号坝引黄闸,沿岸休闲凉亭是游人观赏黄河的好去处,在此修身养性,呼吸新鲜空气,可达增福增寿之目的。新建成的黄河滩万亩葵园,更是一派生机勃勃景象。葵园在胜利黄河大桥和东营黄河公路大桥之间,是集观赏、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大型农业主题园区。园区内种植了大面积的向日葵,并以作物种植的方式策划设计了迷宫、太极、“在水一方”等图案,形成一幅震撼人心的大地艺术景观。让旅客在欣赏葵花花海景观之余,尽情体验大自然的乐趣。游人看到,这里一边是滚滚流淌的浑黄色黄河水,一边就是黄绿点缀的万亩葵花园。园内大片整齐的葵株似千军万马正在操练,昂首挺胸豪气冲天。这葵花园,又似无边浩瀚的海洋,风一吹,朵朵葵花跃出海面绽开笑颜恰似海涌浪翻。你如进入葵园,直接和葵花近距离相融相伴,瞩目的全是金黄色的花缘。黄河泥沙在这里淤积形成了一片美丽、富饶的黄河滩地,这里以万亩葵园开发为突破口,将建占地近20平方公里的“黄河人家国际旅游度假区”,打造以“黄河华滩”生态艺术公园、“黄河人家”文化旅游村落、“黄河方舟”主题公园、“海尚黄河”文化主题小镇、“黄河天街”休闲生活区,使之成为黄河三角洲地区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的旅游胜地。以黄河义和险工、一号闸工程为依托,新建了以黄河龙景观带为主题的黄河口文化园风景区,成为黄河口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河口开发生态旅游,要充分利用“黄河三角洲国家地质公园”、“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品牌优势,打造靓丽吸引人的生态自然景观。2004年经国土资源部批准建立了黄河口国家地质公园,成为了我国少有的以河口地貌景观等为主要地质遗迹保护内容的国家地质公园。

政府支持,政策扶持是工作成功的关键。对于黄河口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来说,只要政府支持,那么开发就能提高速度,旅游质量就有了更强有力的保障,旅游品牌就有了更全面的提升。省政府提出“陆上山东,海上山东”的“再造”战略,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处于“陆上山东,海上山东”的叠加区,成为“再造”的重点,这一发展战略为黄河口发展生态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东营市政府也将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列为旅游业发展重点,正在大力推进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垦利县政府提出“旅游兴县”发展战略,这无疑为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的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政府支持和政策扶持。

生态旅游传播生态文化

借助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扶持,充分利用好这里的独特生态资源,大力推广好生态旅游项目,保护好传统生态文化,深入挖掘新兴生态文化,将黄河口生态注入深厚的文化元素,打造一批唱得响、叫得亮、传得广、印象深的生态旅游精品。如把盐碱地上生长的翅碱蓬叫作“红地毯”,芦絮飘荡冠以“芦花飞雪”,黄河入海称为“黄龙探海”,以及“黄蓝交融”、“海河交汇”、 “长河日落”、“海上日出”等,所有这些,都具有丰富的艺术灵感,注入了传统文化精髓,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无疑会使游客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在打造黄河口黄河文化与生态休闲旅游时,要把大黄河、大渤海、大草原、大油田、大湿地、大鸟园等自然风光充分结合进去,真正发挥黄河口地域特色。

利用黄河入海口处于世界暖温带最完整、最年轻、最广阔的湿地生态系统这一大特点,组织好河口湿地生态观光逍遥游。让游客充分领略野、旷、奇、特、新、幽的河口、森林、湿地、草甸、芦苇、水域、海滩等景观,领略百万棵原生林的辽阔清幽,感受白鹭结伴飞漫天,芦苇满目绿涛滚的野旷情趣,再现鸟翔高飞心自悠,兔奔驰急避兀鹰的奇特景象。让游客徜徉于淳朴的自然环境中,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调整心态,益智养神,让游客感受自然之美。

猜你喜欢
黄河口生态旅游鸟类
生态旅游之利弊
生态旅游的不同类型
生态旅游
善于学习的鸟类
跟您走向黄河口
黄河口的小康图景
悠悠黄河口,浓浓黄河情
我的湿地鸟类朋友
鸟类
鸟类的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