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援疆缔结深情

2015-01-18 05:36师荷赵永梅
兵团工运 2015年10期
关键词:清凉油技术员团场

□师荷 赵永梅

青春怎么度过才算精彩,也许一百个人有一百种回答,但是作为一名援疆干部,李凤波却把大好的青春3年时间选择了援疆。“3年时间过得很快,来团场的第一天,我就开始倒计时了,要用好每一天,不能辜负组织的信任和重托,不干实事对不起千里迢迢来援疆。”这是援疆干部李凤波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的一段话。

今年27岁的李凤波,是黑龙江农垦牡丹江管理局八五六农场林果业技术员,2014年3月,李凤波作为黑龙江省第二批援疆干部的成员,被选派到十师一八三团任设施葡萄基地技术员。

一八三团地处中蒙边境一线的高寒高纬度地区,风沙大,大家常开玩笑说“三天东南风,三天西北风,一年四季大风刮到头”,自然环境十分恶劣。恶劣的气候、陌生的环境以及对家乡亲人的不尽思念,这对于李凤波来说,都是即将面临的考验与挑战。

“我来时,正值一八三团设施葡萄园的规划建设期,来到这里,我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李凤波说。初来乍到,当时气温达到零下十几摄氏度,冰雪还未消融、寒风刺骨,呼呼的西北风一刮就是好几天,李凤波却不顾气候、水土、时差不适应等,第一件事情就是尽快地熟悉、适应新环境、新工作,每天往返于宿舍和葡萄棚之间,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详细了解一八三团的土壤条件、气候特征以及是否能让远道而来的葡萄苗在这里茁壮成长等。如果说寂寞无聊的生活是对这个27岁援疆干部援疆路上的一次检验,那么适应恶劣的环境、倒时差确是对李凤波援疆的一次严峻的考验。

“以前听人说新疆的天气是早穿棉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那时候就当是一个顺口溜,真还不相信,可是到了新疆才真正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早晚温差达十几度,都6月份还得穿厚外套。”李凤波无奈地说。尤其是倒时差,在黑龙江下午五点多就可以下班了,可在一八三团,6点以后大棚种植户才进棚干活,李凤波就开始一个棚一个棚地给种植户进行指导,有时候一忙就到晚上10点多。每到这个时候李凤波就开始打瞌睡了,但看到种植户们渴求的眼神,李凤波仍然耐心给种植户讲解。

记得有一次,他在给种植户刘青芝讲解葡萄打岔技术时,嘴巴在说眼睛却不听使唤了,刘青芝便拿出了随身带的清凉油在他太阳穴一抹,李凤波一下子清醒了,刘青芝告诉李凤波清凉油不仅可以提神,而且擦上它蚊子也不敢来了,从此以后,李凤波每天随身带一盒清凉油,“现在我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习惯了,不靠清凉油提神了,但随身带着他却成了一种习惯了。”李凤波欣喜地说。

设施葡萄产业作为团场一项新型产业,如何让设施葡萄在团场产生最大效益,是李凤波此次援疆的重要任务。

“这里的大棚都是石头,土层薄,盐碱大,而且春天风大,隔三差五就要刮七八级,不像我们那全是黑土地,而且没风。”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似手又像是给李凤波出难题,但是他并没有退缩,他虚心向老职工、老军垦、农业技术员请教,了解团场的地理、气候、水土特征,研究葡萄生长特性,有时候查资料一直到深夜。不管刮风下雨,每天早上7点,李凤波就骑着摩托车来到大棚,挨个棚查看葡萄长势、水肥管理并进行技术指导,他把每一个种植户都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

“我们有什么技术难题,不管什么时间一个电话,小李就立刻赶到我们棚里给我们现场示范、讲解,他经常提醒我们该浇水、该施肥了,比我们还清楚。”种植户徐传秀说。

援疆一年,李凤波没有回过一次家,他说,技术援疆就是要真正提高当地的葡萄种植术平,增加职工收入,要在有限的时间里为当地留下永不带走的技术队伍。于是李凤波主动结对帮扶,发挥好传帮带作用,把自己的技术毫不保留地、手把手地传授给基地的技术员。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李凤波始终把自己当作兵团人,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和认真的态度,为推进团场设施农业建设发挥自己的作用,赢得了领导和职工的信赖。今年5月,他还获得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五四优秀青年”荣誉称号。

谈及今后的援疆工作,李凤波动情地说:“在这里工作忙碌却充实,让我在这里找到青春的价值,我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实践中,就是我来援疆最大的心愿!”□

猜你喜欢
清凉油技术员团场
带中国清凉油去埃及会遭遇什么
一群土专家的“集结”——宝丰村的“技术员”也能治好农业“杂症”
不许撵他走
转运
清凉油的神奇妙用
小感冒试试清凉油
团场女人
团场的冬天
新时期职工教育在团场职工队伍建设中的作用及措施
新型团场建设中的金融支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