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自贸区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

2015-01-17 17:13黄欢
中国证券期货 2014年12期
关键词:实质性贸易协定亚太

黄欢

在不久前结束的APEC峰会上,中国提出了构建亚太自贸区的倡议,这成为APEC北京峰会的战略性成果。紧随APEC会议期间,中韩双方确认中韩自贸区结束实质性谈判之际,11月17日,从澳大利亚堪培拉又传佳音,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在堪培拉举行会谈,双方共同宣布实质性结束中澳自由贸易协定谈判。

中澳达成自贸协定

日前,澳大利亚与中国双方共同确认实质性结束中澳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两国将于明年正式签署自贸协定,未来,中国与澳洲在贸易、投资、教育等各个领域的合作关系将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历时9年的中国与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协定终于在11月17日完成实质性谈判,这是继11月10日中韩自贸区完成实质性谈判后,中国在亚太的又一个全面高水平的自由贸易协定。

据悉,11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会谈时,双方共同确认实质性结束中澳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会后,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和澳大利亚贸易与投资部长安德鲁·罗布在两国领导人见证下,签署了实质性结束中澳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意向声明。

“中澳自贸区是中国第一次与大型发达国家签署自贸区协定的尝试。中澳双方的产业存在很多互补的地方,因此对于深化两国经贸关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商务部部长助理王受文表示。

中澳自贸区协定有望明年签署,达成协议后意味着在未来5年内,澳大利亚针对中国的进口商品100%将变成零关税,双方在投资领域都将给予对方最惠国待遇。而对于在澳大利亚有600亿美元投资的中国而言,在自贸协定达成后,澳大利亚对中国企业的审查也将“放松”,双方投资便利化水平将会进一步提高。

对中国的普通消费者而言,深受中国民众喜爱的澳大利亚乳制品、牛肉、海鲜、羊毛等商品,都有望因为自贸协定而迎来降价。同时,澳大利亚出口到中国的煤、铜、镍等矿产资源也将迎来关税的削减乃至取消。

与此同时,中国出口到澳大利亚的机电产品、工业制成品,也将在未来数年内迎来零关税时代,从而进一步拉动我国的出口。

亚太自贸区路线图获通过

11月11日下午,习近平主席在APEC会议记者会上宣布,亚太自由贸易区路线图获得APEC经济体领导人会议通过。这意味着,亚太自贸区“北京路线图”的通过迈出了亚太自贸区建设的历史性一步。

每年2万亿美元,这是亚太自贸区(FTAAP)未来的潜在经济利益。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PECC)在《2014年亚太地区发展报告》中说,如果谈判质量更高,这一数据还会增加。

“企业是最大受益者。”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表示。但他也担心,FTAAP可能与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和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等贸易协定产生冲突,“我们需要切实可行的路径图”。

据悉,早在今年4月,决策层就要求对FTAAP作可行性研究,即初拟路径图。相关部委随后给出时间表:2016年年底前完成可行性分析,2020年结束谈判。

“关于亚太自贸区最早的倡议还是在八年前。当时,亚太自贸区主要的倡导者还是美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指出,美国在后来推动实施过程中路径发生了变化,推出了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

但这个思路有一个问题,在APEC的21个成员国中,有9个成员国排除在TPP之外,于是,从TPP到亚太自贸区的过渡过程中,APEC成员客观上就被分为了两类,一类属于TPP成员,一类不属于TPP成员,这样APEC内部就出现了分裂。因为属于TPP的成员把工作重心投入到构建TPP上,而不关注APEC的构建,这就有可能导致APEC分散,甚至是分裂。

在北京APEC会议上,中国作为东道主提出亚太自贸区构想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一开始就将所有的APEC成员都纳入到亚太自贸区。即使亚太自贸区从提出到最后建立也需要很长时间,但不会将一部分成员国排除在外,这样就能保证公平,更重要的是将APEC作为一个整体来推动亚太地区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兼顾所有成员国的利益。

机遇与挑战并存

据了解,自贸区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双边或多边自贸区(FT-Area),另一种则是国内自贸区,也被称为自由贸易园区(FT-Zone)。前者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通过签署自贸协定,实现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大区”。构想中的亚太自贸区即在这一范畴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表示,未来的亚太自贸区包括APEC的21个经济体,如果21个成员签署了跨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以高水平、自由化的方式发展,所带来的贸易创造效应、竞争促进效应,以及贸易转移效应,会比其他一些自贸协定更加显著。将会促进区域内的成员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巨大的宏观经济收益,有助于推动各国自身的经济发展和本地区贸易、投资的持续增长。

对企业而言,随着区域一体化的推进,红利也会逐渐显现。由于相互间市场的开放,企业出口到各国的产品生产成本和关税成本都会大大降低。此外,还会扩大市场选择范围,提高投资便利化程度和自由化程度。

然而,任何时候机遇与挑战都总是并存的。分析认为,当前的中国自贸区战略面临两大挑战。一是亚太地区区域合作出现碎片化趋势,该地区有超过56个自贸协定,多个自贸协定的相互重叠,会引起“意大利面碗效应”,削弱自贸区的实际效果;二是中国当前谈判或建设中的自贸区普遍水平较低,主要以关税减让为主,这与高水平自贸协定(如美国的TPP和TTIP)尚有很大差距。

虽然亚太自贸区建设还面临着重重挑战,但从长远看,亚太自贸区的建设是中国履行大国责任、展现大国形象的又一重要举措。必将有助于增进自身在国际规则制定的话语权和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从而提升大国崛起所必需的软实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质性贸易协定亚太
检察机关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实证研究
RCEP:中国称,世界最大贸易协定使其有了应对2022年挑战的“有力抓手”
拜登和习近平举行“广泛和实质性”视频会晤
亚太首个拜耳“耘远农场”揭牌
RCEP:中国、东盟今天签署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贸易协定,并为印度敞开大门
对亚太城C地块二期工程勘察与分析
孤独会造成实质性伤害
从NAFTA到TPP:自由贸易协定竞争政策议题的晚近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区域贸易协定与世贸组织管辖权竞合与协调
亚太九号卫星发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