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妖股的监管:不应滞后无力

2015-01-17 16:57袁智慧
中国证券期货 2014年12期
关键词:妖股涨停板重装

袁智慧

妖股之王,令人叹为观止。

2014年10月9日,新股兰石重装(603169)上市首日就瞬间“秒停”,此后的14个交易日,该股连续封死“一”字涨停板,然而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在巨量打开涨停之后,该股竟然再次连拉9个涨停板,至11月12日,兰石重装以石破天惊的24个涨停板,成为了2014年的妖股之王。从1.68元的发行价到11月13日的23.50元,短短25个交易日,该股区间最大涨幅高达12.98倍。

事实上,2014年以来,从金轮股份(002722)到兰石重装;从山水文化(600234)到成飞集成(002190);从营口港(600317)到景兴纸业(002067)等等,各路妖股层出不穷,它们暴涨暴跌,以惊人的赚钱效应,引来无数市场人士瞩目。诚然,这些短期暴涨的超级妖股,往往能为部分投资者带来丰厚收益,同时对于活跃市场氛围、吸引场外资金入市等,也具有举足轻重的标杆意义和示范效应。笔者以为,只要不违法违规,无论股价如何暴涨暴跌,都应当被视为正常的市场行为,理应得到尊重和认可;但是,如果涉嫌内幕交易或者操纵股价,那么监管层理应从严执法,以及时果断的监管措施,来确保整个市场公开、公平、公正。

妖股的背后,当然是各路资金在兴风作浪,而资金的背后,显然是那些有能力影响甚至控制股价走势的资本力量(俗称庄家)。以兰石重装为例,从瞬间秒停到14个“一”字涨停板,那些推动股价疯狂上涨的巨额封单,在明知不可能成交的情况下,依然挂单买入,很显然,其目的并非为了买入,而是为了拉抬股价。事后,有媒体统计了龙虎榜数据,来梳理各路游资在兰石重装中的盈亏状况,但是他们忽略的是:这些游资巨额的买卖行为,对股价涨跌所产生的影响力。

从妖股之王兰石重装,以及前后两轮新股上市皆被爆炒的情形看,监管部门对抑制炒新的努力和措施,已经以失败告终。因此,作为监管部门,不妨放开新股发行定价的各个环节,任由各类市场力量公平博弈自由竞争,同时也由投资者自身,来承担其投资行为的一切后果,而对于那些隐藏在新股和妖股背后的内幕交易和操纵股价等违法违规行为,则重拳出击严惩不贷。

从公开信息看,监管部门对妖股的监管,常常滞后无力。通常,即使一只妖股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后,交易所也大多止步于“窗口指导”,仅仅要求各营业部劝阻客户买入,更进一步的监管措施难觅踪影。2013年初起飞的冠豪高新(600433),半年之内涨幅约为六倍,堪称当时最炙手可热的妖股之王,彼时市场疯传“林广茂就是主力庄家”。不过,整整一年后,证监会才公布了对林广茂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林在2013年1月至7月期间,操控“林广茂”、“赵某”等两个账户大量买入冠豪高新股票,其中2013年5月2日合计持股比例最高达到7.78%,但未履行相关报告义务,中国证监会给予其警告,并处以4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由此可见,对妖股的监管,总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显得滞后又无力。

近两年来,监管部门对内幕交易的公开查处有目共睹,大大小小的处罚案例不时见诸报端,但是对于操纵股价的查处却寥寥无几。今年5月,证监会对唐汉博涉嫌操纵华资实业(600191)作出了“没一罚五”的顶格处罚,罚没款总计3896.43万元。只是,这样的案例,更像是抓住了一些小鱼小虾的陈年旧事而已,试想,连一次普通的一日游行情都会有庄家隐身其中,那么,那些连拉涨停的妖股背后,又该隐藏了多少操纵股价的“资本大鳄”?为此,我们期待,监管部门的大数据系统能够发挥威力,查处更多的操纵股价行为。endprint

猜你喜欢
妖股涨停板重装
重装出击:现代坦克战术(4)
重装出击:现代坦克战术(2)
重装出击:现代坦克战术(9)
取消新股首日44%涨停板限制,为科创板与注册制做准备
涨停价以下挂大买单的含义
庄家长期盘踞个股的套利操作
妖股反弹的参与机会
“光伏领跑者”重装上阵?
房屋交易“涨停板”忽视了私人自治的法治底线
“妖股”京天利股权自卖自买证监会法网收紧立案调查